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中国提供受欢迎的流动性”

作者:兰晓萌 翻译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11-01 21:37:00

摘要:“中国提供受欢迎的流动性”


 

    10月28日,中俄总理第十三次定期会晤在莫斯科举行。中俄两国签署的《关于在石油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关于斯科沃罗季诺-中俄边境原油管道建设与运营的原则协议》等能源领域合作文件,以及进一步扩展两国在双边贸易中使用本币结算等协议等会谈成果受到外国媒体的普遍关注。

    “俄罗斯与中国确立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俄罗斯《观点报》

    文章说,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的领导者之一,许多国家希望可以同中国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而中俄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正是表明了,两国之间存在有许多的共同利益。尤其在以美元为主要结算货币的金融体制出现许多严重问题的情况下,中俄考虑完善双边贸易的支付体系,通过协调步骤更加广泛地使用本币结算将会具有更广泛的实际意义。虽然美元的霸主地位不是在短期内可以动摇的,但是中俄的这种尝试将为世界货币的多元化、区域化提供更好的思路。
    据俄罗斯新闻社10月30日报道,俄罗斯银行协会主席加列金·托苏尼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俄中两国实现双边贸易的本国货币结算不是在近几年,而是在近几个月,他认为在2009年双边贸易就可能开始使用本币结算。他认为目前已经不存在任何原则性的问题可以阻碍两国贸易改用本币结算,两国中央银行也已经顺利地完成了中转账户的交换工作,俄罗斯将有十几家银行开展卢布和人民币的结算业务,其中也包括私人银行。俄中两国领导人的政治决定已经做出,现在所剩的问题就是政府和央行何时推出具体的落实政策。
    对于中俄在能源方面的合作更是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加深”
——俄罗斯《独立报》

    文章说,28日,俄罗斯总理普京与中国总理温家宝签署了建设和使用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支线原则协定以及石油领域合作备忘录。这些重要文件的签署意味着俄罗斯作为中国原料供应者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俄罗斯副总理谢钦在文件签署后表示,新的石油天然气管道的修建,和共同开发远东矿产并不利于俄罗斯优化自己的出口结构,消除俄罗斯经济的“石油瘾”。但是在世界能源价格下跌的时候还能同中国进行长期合作无疑也是值得高兴的。俄中之间的能源对话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双边合作将迈入新的阶段。但谢钦拒绝透露双方所商定的石油定价公式。

    “中俄共签输油管道协议”
——美国《华尔街时报》

    文章说,任何石油换贷款的交易都将帮助俄罗斯进一步使本国石油出口的客户基础多样化。文章引用了俄罗斯副总理谢钦的话说,“俄罗斯一直在寻找新的市场”。我们需要寻找新的市场代替那些已经稳定或消费力下降的市场。

    “中俄贷款换石油俄方受益多多”
——英国《每日电讯报》
    文章认为,中俄两国签署的价值200亿-250亿美元的“石油换贷款”协议,“在这场深重的全球流动性危机中将为俄罗斯提供十分受欢迎的大块的流动性”。俄罗斯投行阿尔法银行的分析师在为投资者写的投资提示中指出,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国家石油运输公司分别有210亿美元以上和近80亿美元的债务在身。俄罗斯许多石油公司目前正身陷被普遍称作“库德林的剪刀”的税务困境。这一名称来自俄罗斯财长阿列克谢·库德林,他坚持保持高额的原油出口税,即使目前的油价已从7月每桶147美元的价格高峰跌至60美元左右。俄罗斯政府每两个月调整一次原油出口税。该国的原油出口税机制今年频频落后于极端的价格波动,这经常使俄出口石油的公司蒙受亏损。

    “中俄以石油换现金”
——美国福布斯网站

    文章说,在困难时期,新兴市场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中国和俄罗斯周二达成输油管道协议。尽管这项供应协议期待已久,但俄罗斯正面临着来自金融危机和石油价格下跌的双重压力。这意味着俄罗斯可能将低价为中国供应石油,以此来获得国内基础设施投资和资本支出急需的资金。对于俄罗斯石油巨头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来说,此举可能会为其带来一大口新鲜空气。“俄罗斯石油公司的财务状况自2004年以来已有很大改善。”美国著名经济预测机构环球透视公司(Global Insight)的经济学家安德鲁·内夫表示,“但由于经济危机,该公司目前仍需要资金。”尽管俄罗斯政府已为金融系统注入流动性并为直接支持股市拨出资金,但石油公司的状况在国际油价下跌的环境下仍不太好过。
    但是由于输油管道的签订威胁到了一些俄罗斯石油设备商的利益,在俄罗斯国内也出现了不满中俄石油协议的声音。

    “俄罗斯落入中国陷阱”
——俄罗斯《独立报》

    文章说,俄罗斯钻探设备制造商认为由中方向俄提供贷款来购买中国的钻探设备,会打击俄罗斯石油天然气机械制造业,造成许多企业工作岗位减少,紧缩未来发展计划。他们甚至认为,由于中国采取了这种办法,俄罗斯钻探设备业“将被成功地排挤出中亚市场”。
    同时,专家认为,如果俄罗斯以从中国那里获得150亿美元贷款来换取向中国市场长期供油,那么一种难以置信的局面将会出现:一方面据俄罗斯央行预计,俄罗斯今年的公司外债已经超过5300亿美元,并且因为国际金融危机而出现的再贷款问题使俄许多大公司濒临破产,政府在极力注资救助;另一方面,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却准备在政府的容许下陷入更深的债务泥潭中。
    俄罗斯前央行副行长谢尔盖·阿列克萨申克表示,中国人将会以十分优惠的条件放贷。他预测“贷款将会是长期的,低利率的,主要通过供油来偿还的”。同时他也相信中国人给俄罗斯伙伴设下了一个“十分美丽而精致的陷阱”。他们使得俄罗斯同意引进自己的工人和设备。最终俄罗斯石油公司将同中国市场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并不得不按照中国伙伴提出的价格向他们供应石油。因此,可以看出贷款对我们是没有好处的,石油将被贱卖给中国。(兰晓萌 翻译)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