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揭秘投顾机构荐股套路:打出大数据选股幌子 洗脑诱骗27亿资金入局

作者:谢亦欣 陈锋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3-17 17:42:21

摘要:拉群洗脑的营销模式,浮夸伪造的收益数据,初高中学历的“证券专家”,处理投诉和恶评的风控团队,形成了大连华讯一条完美的行骗闭环。

揭秘投顾机构荐股套路:打出大数据选股幌子 洗脑诱骗27亿资金入局

见习记者 谢亦欣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锋 北京报道

由知名投顾机构推出的荐股app,能否实现股民投资暴涨的愿望?对于大连华讯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华讯”)的客户来说答案是残忍的:一系列看似繁复的数据,都只是为一个惊天的销售骗局作掩护。

拉群洗脑的营销模式,浮夸伪造的收益数据,不靠谱的“证券专家”,处理投诉和恶评的风控团队,形成了大连华讯一条完美的行骗闭环。

“被骗的人不一定不知道自己被骗。”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许峰律师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部分投资者即使在投资期间察觉到该机构异常之处,也难在中途抽身而出。被套牢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资金,还有一种投机和侥幸心理下的赚钱幻觉。

一步一步引诱入局

2021年2月28日,深圳龙岗警方联合福田警方突袭福田区某写字楼,对大连华讯147名嫌疑人以涉嫌诈骗和虚假广告罪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包括董事长周垂富在内的12名公司高管被龙岗区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这则消息戳破了大连华讯的惊天骗局,据警方初步统计,此次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27亿,投资受害者遍布全国各地。

2015年10月,大连华讯在新三板挂牌交易,是一家持有牌照的投顾公司。去年3月,深圳龙岗警方因为一位王女士的报案而盯上了这家异常的投顾机构,成立专案组调查。

一条完整惊人的行骗链条就此在公众面前铺开。大连华讯先在网络平台上疯狂投入大量浮夸的广告,以“免费赠送三只金股”为诱饵吸引大批投资者前来咨询,之后公司业务员会把这些上钩的人拉入一个荐股群,群内每天都会有名师推荐股票,还会定时推送他们点评市场行情的直播链接。

被推荐的股票里确实会有一些暴涨的,但其中大部分都是集合竞价或近期涨停板的股票,这些股票会在开盘后迅速涨停,很少散户投资者能有机会及时买到,至于其他下跌的股票,业务员选择闭口不提,于是造就了一种“推荐的股票都暴涨”的幻觉。

当群内由公司内部人员扮成的“托”不断晒出盈利截图后,原本在犹疑之中的投资者慢慢被动摇,销售人员会进一步对投资者进行类似的诱导:你们没赚到大钱是因为没有缴纳会员费,只要缴纳会员服务费,公司开发的炒股软件“华讯股票app”就会帮助你们利用大数据选股,一个月就可以赚到本金1至3倍的利润。

据警方披露的会员价格表显示,“华讯股票app”上最便宜的会员一年要收取8800元服务费,最高会员价甚至飙至128000元。

WX20210317-160420.png

(图说:app软件上面标示的会员价目表)

“华讯股票app”于2020年4月上线。《华夏时报》记者翻阅大连华讯2020年上半年年报发现,该报告期内大连华讯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上升190.41%,原因为“开发证券工具型软件终端”。

而滑稽的是,跟着“华讯股票app”推荐买进卖出的会员投资者,其买入的股票没有出现连续暴涨的情况,反而一直跌损,被深度套牢。有的投资者买了十几支股票全都是亏本的。

事实上,“华讯股票app”不存在任何大数据算法,所谓的优选股票也是人工筛选的。

“其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就是把一些信息数据搜集在一起,这些指标我们自己都没有搞明白,反正我自己是不会用的。”一位大连华讯销售员曾在员工内部群这么说。

亏损、威胁与辱骂

2019年3月,炒股一个月的佟女士在某知名社交平台上搜索推荐股票的大V时,搜到了大连华讯。她入群后,看到群内各种“老客户”晒出自己翻倍的收益截图,再加上她认为“公司挺大的,不至于骗人”,于是买下了25600元的会员服务。

佟女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她缴费之后,公司承诺的每天推票、每周推一支金股其实并没有被兑现,半个月的时间里,她收到的荐股的数量只有四五支,其中两支涨了,赚了约300元后,大连华讯的服务人员就劝她抛售。曾经占据宣传重头的的某股票名师也未履行承诺的提供咨询服务,公司对此辩解称该股票名师只对股票做整体方向的把握。

WX20210317-160536.png

(图说:佟女士与相关人员聊天记录)

2020年4月20日左右,佟女士被推荐以8元多的每股价格买入康尼机电,却不料买入后该股一路暴跌,对此公司业务人员的解释是“股票要长拿“。当佟女士察觉到不对劲后,第一次尝试退费被拒。

佟女士开始在不同社交平台上发帖投诉大连华讯。之后大连华讯风控部门的一位员工联系了佟女士,希望她能删除在所有社交平台上有关于公司的投诉。在一番艰难的沟通后,对方表示要扣除8430元的服务费后才能退款,并声称该解决办法已是把扣费“从扣35天降到了扣20天”。当佟女士表示不能接受后,对方威胁她:如果坚持不撤销投诉,一分钱都不退。

WX20210317-160624.png

(图说:佟女士与相关人员聊天记录)

后来,一位同为受害人的李女士告诉佟女士,必须向证监会投诉才有追回全款的可能。佟女士照做后,得知此事的前述大连华讯风控部门员工被激怒了。佟女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对方骂她“是最大的骗子”,并且指责她“骂这个骂那个,就是从来没骂过自己,未认清自己的弱点,在这个市场中永远是输家”。

WX20210317-160720.png

(图说:佟女士与相关人员聊天记录)

最终,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之下,同时也怕被大公司报复,佟女士选择了接受非全额退款。

VIP一对一服务骗局

《华夏时报》记者发现,早在大连华讯东窗事发之前,某网络投诉平台上就出现了几宗关于该公司的投诉,最早一宗追溯到了2020年4月13日。几宗投诉案例的原因都离不开虚假宣传、不予退款、客服缺位。投诉者描述的遭遇基本类似:假造的股票收益截图,推荐的股票狂跌不止,“货不对版”的专家方案。

该平台上一位编号为17350109764的用户称,所谓的1对1vip服务,就是每日股票收盘后,一位特助人员会告知他明日重点关注哪只股票,并提示公司客户当日下午已经入场,预计第二日将冲高换仓,并且还附有确切预计的估值空间。

而当该用户付费入群后,发现该特助人员推荐的股票与预计表现相差巨大,大连华讯经理又会通过“总体成功率高,但我们是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带客户做资产的稳步增值”的话术,来安抚投资者耐心等待安排。

深圳龙岗警方称,以公司客服部为例,50名客服人员要负责“服务”两万余名会员,其中仅4人具有证券投资顾问执业资格,“一对一”专业服务根本无从谈起。

在退款问题上,有用户在某网络投诉平台上称:“开通了会员后,用了两天就发现都是高位接盘股,我就要求退款,但华讯客服一直推脱,不给退款,直到12底又说元旦就退,然而到现在也没退钱,而且最近已经联系不上了,打电话也不接了。

2021年2月4日,大连华讯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李妮、周垂富于2021年1月8日收到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出具的《拘留通知书》,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李妮、周垂富因涉嫌诈骗罪被刑事拘留。

2月5日,大连华讯发布公告称,针对此事公司成立了专项小组。

3月2日,《华夏时报》记者致电该专项小组,相关人员表示:“目前公司账户被冻结,在深圳龙岗警方立案调查期间,所有大连华讯的服务系统和办公场地都无法使用,专项小组的设立是为了接听公司投资者和客户的电话,不回复客户以外人员的提问。”

销售型“专家”,初高中学历

《华夏时报》记者翻阅大连华讯2020年上半年财报发现,大连华讯总营收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5%,净利润0.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7.94%。公司在职员工共有1014名,其中销售人员650名,比例高达64.1%。在员工学历上,专科及专科以下员工占648名,比例达63.9%。

WX20210317-163413.png

从营收构成来看,公司投资顾问业务收入高达1.691亿元,占比99.52%,毛利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9.47%。

据龙岗警方披露,公司对外声称“有85位专业研究员,26位国家顶尖分析师,公司员工80%以上都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事实上,公司近500名员工中绝大部分不具备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初高中学历的更是不在少数。

财报显示,实际控制人李妮与周垂富为夫妻关系,两人直接持有公司52.40%股份,还通过“共青城天晟投资合伙企业”间接持有公司8.82%股份,夫妻两人一共持有大连华讯61.22%股份。

翻阅大连华讯财报可知,2017-2020年间,至少有6地监管部门对大连华讯及其分公司做出21次处罚决定,大连、四川、重庆等地证监局都对大连华讯旗下分公司出具了责令改正的处罚决定,同时作出了暂停新增客户的监管措施。天眼查app显示,大连华讯目前还存在178条法律风险,其中包括多起证券投资咨询纠纷。

索赔可能遥遥无期

对于投资人能否追回已付款项一事,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许峰律师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全款退回可能不大,相比于谈索赔问题,受害者及时到公安机关登记,等案件结束退赃比较务实。”

北京时择律师事务所主任臧小丽律师指出,市面上大连华讯这样的非法荐股收费模式还有很多,不法分子能如此猖狂,就是看准了投资者维权成本太高。

“由于每人购买荐股软件的金额并不大,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如果起诉索赔需到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诉,维权成本太高。如果没有专业律师帮助,可能还会存在投资者不会诉、诉不赢的情况。而即便律师办案,这类案件处理的周期也会很长,因此投资者缺少委托律师维权的动力。很多人遇到了只能认倒霉,这样更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使得以荐股名义非法揽财的把戏屡禁不绝。”臧小丽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许峰律师称,该诈骗案类型是股市常见骗局之一。一些取得投顾和私募牌照的咨询机构是可以给科学建议的,而以虚假信息引诱投资者买入“妖股”并收取服务费用的机构一定要警惕。对于比较绝对化的,过于忽悠的,都应该保持谨慎,否则“老股民也够呛”。

“凡是夸张宣传有包赢、稳赚、涨停股、内部消息、牛股、专业研究员、顶级国家分析师等字样的,凡是没有执业资质的,凡是没有签订正式合同的等等,投资者都不要轻信。”臧小丽最后表示。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