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北京银行精准扶贫书写动人故事 驻村书记吴进宝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作者:简宁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3-12 18:20:26

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是新时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汇和过渡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是新时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汇和过渡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多年来,北京银行瞄准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充分发挥金融行业优势,在发力精准扶贫、消费扶贫等特色金融扶贫的同时,持续创新产品服务,不断完善“金融+扶贫”常态化工作机制,书写下了诸多金融扶贫的动人故事。

微信截图_20210312181938.png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北京市共有25名个人和20个集体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分行驻新疆和田市吉亚乡阿孜乃巴扎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吴进宝,成为25名北京市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之一。

当好组织建设的领头雁

2018年4月,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访惠聚”驻村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作为北京银行乌鲁木齐分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员代表,吴进宝担任了驻和田市吉亚乡阿孜乃巴扎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如果让我用一句话形容我们的驻村工作,就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说。

驻村伊始,吴进宝每天早晨十点分工派活、入户,下午整理资料梳理线索,傍晚8点开研判会,夜里12点乡里开安全会,会后再回村布置工作,他要求自己“事不过夜”。

村里的会议室每天都空气浑浊烟雾弥漫,烟味、煤烟味、汗味夹杂其中,十几名村干部、村警、治保主任、工作队队员围在桌前,日复一日地按照时间点完成当日工作。他驻村的前七八个月,凌晨两点前是没有睡过觉的,巡逻、值班、夜间清查,凌晨四五点再休息是家常便饭。

他回忆道,刚去时对老鼠、臭虫、跳蚤“最痛恨”,自备的方便面、火腿肠基本是人吃一半、老鼠吃一半。近年来,乌鲁木齐分行为改善驻村工作条件,陆续更换了很多基础设施,加强了安全卫生防范,现在工作队可以自己做饭了,也安装了淋浴器、电锅炉,条件已经越来越好了。

初来乍到时,当吴进宝发言后,现场没有人有反应,大家都不愿意说。为了更好开展工作,吴进宝在反复入户走访的基础上,组织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召开了座谈会,鼓励大家为村级事务管理建言献策。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针对村民反映村“两委”组织力、战斗力不强以及村干部工作能力弱等问题,他通过组织党员、村干部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导村“两委”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同时,统筹工作队员与村干部结成帮扶对子,工作队员指导帮带,村干部具体落实,不断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

“以前,村干部对工作队依赖性强,在北京银行工作队员帮带下,村干部工作能力有了长足进步,服务意识越来越强,村民满意度更高了。”村党支部书记麦提尼亚孜·麦提图尔荪自豪地说。

做脱贫攻坚的贴心人

推开村里吉亚丽人农民手工艾德莱斯绸合作社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摆放的艾德莱斯绸织机,30名织工飞梭走线,忙着赶制工作队送来的订单。

在帮扶的过程中,吴进宝发现村里许多妇女因照顾老人和孩子无法外出务工,增收困难,就带领工作队与村“两委”讨论研究,决定通过发展维吾尔族特色手工艺品带动村里妇女增收。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起了吉亚丽人农民手工艾德莱斯绸合作社,专门请老师为村里30余名家庭妇女培训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艾德莱斯绸纺织技术。

2020年3月以来,他在指导村民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组织复工复产,帮助合作社签下了30个社会福利机构的订单,让维吾尔族家庭妇女“宅”在家里,一个月还能“织出”1600多元的收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打造特色旅游村庄,继续拓宽增收渠道。目前,村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有劲头。

在村民的心中,吴进宝不仅是脱贫的带头人,更是关心群众利益的贴心人。

“群众的诉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吴进宝在村里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从群众最关心的事做起,建立诉求台账,健全群众困难诉求收集、解决、反馈、公示、回访机制,确保群众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有效解决。

阿孜乃巴扎村道路曲折、岔口较多,村民夜晚出行缺乏照明灯,十分不便。为改变村民夜晚出行没有路灯的状况,他与村“两委”商议,利用帮扶资金收入购买路灯,为村民去“心病”。他带领灯具销售方,一个路口接一个路口地进行实地勘察,为村民选购安装180盏太阳能LED路灯,照亮了村级道路。

“以前村里没有路灯,大家到了晚上出行很不方便,还存在安全隐患。现在好了,村里安装了路灯,晚上村子里亮堂堂的。”村民阿卜杜如苏力·麦提如则高兴地说。

驻村以来,吴进宝用真心、动真情、出真招,为村民解决各类困难诉求290余件,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在带领阿孜乃巴扎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能够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把北京的温暖带到边疆,这也是我一生当中最幸福、最难忘的事了!”他动情地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

除了吴进宝,来自大山深处的曹晓雨,曾是河北省阜平县顾家台村富民直通车金融服务站的一名扶贫志愿者。自从加入北京银行大家庭,她就来到了扶贫工作的最前线,在金融扶贫的队伍中,光荣地参与了脱贫攻坚工作。

太行山深处的顾家台村一直面临“村民不好出、银行进不去”的窘境。为满足村民金融需求,作为改善农村地区基础金融环境的拳头产品,北京银行“富民直通车”特色服务品牌应运而生,它让金融服务进村入户、触手可及。

2014年4月,北京银行在顾家台村设立富民直通车金融服务站,推出“富民卡”“富民贷”“富民通”三个系列产品,满足农民投资理财、贷款创业、支付结算三方面核心金融需求,推动金融扶贫迈上新台阶。

微信截图_20210312182000.png

2015年,政府引进食用菌香菇产业,由专业的公司建设食用菌大棚,村民可以承包,没有本钱可以通过银行贷款。但银行金融贷款对于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安分传统的顾家台人是“听也没听过,想也不敢想”的,在他们眼里金融服务是陌生又“高大上”的,村民都不敢贷、不愿贷。

为了推进食用菌扶贫产业发展,消除建档立卡贫困户惧贷拒贷心理,有效提升扶贫小额信贷的知晓率、获贷率,曹晓雨按照北京银行放贷流程要求,积极与当地镇分管金融方面负责人、顾家台村委会对接,通过开办“金融夜校”,发放“金融政策明白纸”、小手册,张贴悬挂金融政策宣传标语,办宣传栏,写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她也经常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逐家逐户上门宣讲金融贷款政策,可以说是“跑细了腿,磨破了嘴”,让贫困户了解政策,运用政策,享受政策。其间的甜酸苦辣、村民的漠视冷淡、一次次的闭门羹,让刚离开学校的曹晓雨尝尽了苦头,但同时也磨炼了她的意志。

功夫不负有心人,苦尽终会甘到来。曹晓雨终于敲开了扶贫金融贷款大门。

顾家台村民马大姐一家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爱好扭秧歌,曹晓雨以不会扭秧歌为由,主动请马大姐教她,一段时间下来,她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师徒”。了解了马大姐的具体情况后,怎样让她带个头,打破金融贷款瓶颈,成了曹晓雨经常思考的事。通过反复沟通,曹晓雨详细地了解马大姐家的贫困状况:夫妻二人踏实肯干,能吃苦,且改善生活的愿望十分强烈,但苦于没有资金来源,对于金融贷款是想贷又不敢贷,并且对食用菌香菇种植心里没底,很怕承包之后赔了钱,还不起贷款。

根据马大姐的顾虑,曹晓雨主动陪她到镇上了解种植食用菌的产业情况,并到她家详细讲解扶贫小额信贷的金融政策,一遍不行两遍,一趟不行两趟,曹晓雨的真心诚意终于感动了她。当年她在金融贷款支持下承包了两个食用菌大棚,除去人工费,一个棚净赚2.5万元!挣到了钱,夫妻俩一拉一推非邀请曹晓雨去他们家做客,一定要请她吃饭。看到马大姐夫妻俩那久违的幸福笑脸,曹晓雨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同时为自己身为一名北京银行扶贫志愿者而感到无比骄傲。“仰望天空,感觉顾家台的天空比任何时候都要湛蓝。”曹晓雨不禁感叹。

如今的顾家台,利用集中流转的120亩土地,在金融贷款支持下,建设香菇大棚54个,带动就业200余人,其中本村包棚就有20户,通过改进管理,提高技术,资金保障,每棚净收入达到3.2万元以上,食用菌大棚一举成为顾家台村重点脱贫发展产业。

2017年北京银行又紧密结合阜平县全域旅游建设规划,依托“富民卡”“富民贷”“富民通”探索“金融+旅游+扶贫”模式,支持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壮大。累计帮助13户发展农家乐经营的农户提供金融支持,解决了农户如何在家门口致富的问题。

目前北京银行对龙泉关镇各村累计发放富民贷款90笔,金额达到767万元,其中顾家台村就占100多万。有力的资金支持让村民走上了致富快车道。如今的顾家台村一年一大变,街道宽了绿了,房子新了美了,产业兴了多了,村民的腰包鼓了,笑脸多了。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6109元,贫困发生率下降至零,顺利实现了整村脱贫。

得到实惠的村民在闲暇时围坐在村里的广场上,议论最多的就是北京银行富民直通车金融服务站。用他们的话说,每当走到服务站前,总感觉到踏实和亲切。

转眼间曹晓雨已在扶贫志愿服务岗位工作了四年多,回首跟随北京银行走过的扶贫路,她虽有过艰辛和迷茫,但更多的是得到成长和收获。对北京银行给她的目标职责和使命要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谈及未来工作,曹晓雨说:“在北京银行党委的关心支持下,我会继续坚定信念,扎根基层,踏实工作,做一名新时代敢于担当作为的优秀扶贫志愿者,也真诚希望北京银行富民直通车金融服务站成为载着村民脱贫攻坚奔小康的直通车,一路勇往直前。”(简宁)

编辑:史言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