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地产正文

增1万亿!住户经营贷疯狂增长,多地严打“流入楼市”开始经营贷大清洗

作者:苗诗雨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2-04 23:09:38

摘要:近期,在央行发布的有关2020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中,人民币房地产贷款和住户经营性贷款的增速此消彼长,经营贷20%的同比增速格外亮眼。

增1万亿!住户经营贷疯狂增长,多地严打“流入楼市”开始经营贷大清洗

自媒体账号有关“经营贷”购房的违规视频

实习记者 苗诗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未来 上海报道

近期,在央行发布的有关2020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中,人民币房地产贷款和住户经营性贷款的增速此消彼长,经营贷20%的同比增速格外亮眼。

“中介被约谈”、“严打经营贷”等字样开始频繁的出现在大众视线之中,不知从何时起,神秘的低息经营性贷款成为了买房的“捷径”。

不过,面对快速增长的经营性贷款,多方的严打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迅速增长的经营贷

近期,央行公布2020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的报告,其中指出人民币房地产贷款增速实现连续29个月的回落,而住户经营性贷款则在加速增长。2020年末,本外币住户经营性贷款余额13.62万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较上年末高出7.5%;全年增加2.27万亿元,同比多增1万亿元。

同时期,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为49.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7%,比上年末增速低3.1个百分点,连续29个月回落;全年增加5.17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26.1%,比上年全年水平低7.9个百分点。

然而,经营性贷款除了余额数值在加速增长以外,其在房地产领域出现的次数也日益频繁。

此前,有相关知情人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称其所在的购房圈有中间人暗中操作,帮助购房者完成公司包装及流水等相关工作,从而确保购房者获得低息经营贷。

并且在《华夏时报》记者实地调查各地产项目时,也有置业人员毫不避讳的透露经营贷的相关利好。其中,上海某楼盘的置业顾问表示,经营贷虽然申请起来比较麻烦,但是利率低,购房成本能节省不少。“办理费用的成本加上也还好,500万元左右的贷款办理经营贷的费用大概在20万元左右。”

该置业顾问还透露,经营贷购房的操作相对安全,历来购房的客户申请过程都比较顺利,不少购房者借助低息经营贷成功的完成了购房。

不仅如此,当记者就经营贷购房是否违规询问某中介机构工作人员时,其委婉的讲到:“除了大规模的中介机构,剩余不违规的中介机构怕是难找了。”

更有甚者,部分自媒体账号在网络公开平台发布有关经营性贷款购房的相关言论,直接或间接的表示类似“如何用100万买到400万的房子”“这样买房能省下一大笔钱”等内容。

多方监管加码

事实上,在经营贷这把火“越烧越旺”时,国内不少城市对其调控力度也在不断加强。

1月28日,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发布消息称,为坚决遏制投机炒房,近期北京市区住建部门多次约谈和持续检查房地产中介机构。

1月29日,上海银保监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到,切实加强信贷资金用途管理。高度重视信贷资金用途管控,强化用途警示。明确要防止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等信贷资金违规挪用于房地产领域。对发现存在为购房者提供首付款支持、联合“包装公司”协助伪造贷款资质证明和收入证明等违规行为的房地产中介,立即终止合作,并将其列入黑名单,报送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

并且2月1日以来,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已集中约谈链家、我爱我家、麦田、中原、21世纪不动产5家主要房地产经纪机构。各经纪机构承诺不渲染炒作,不鼓动业主提高委托价格,不参与“经营贷”“首付贷”“消费贷”等任何违法违规的金融活动。

此外,由于目前监管力度加大、央行贷款新规的实施,部分银行经营性贷款的门槛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调。

2月3日,新华社客户端发布一则名为《北京部分银行上调经营贷利率》的文章,其中指出近期北京多家股份制银行经营贷利率有所上调,调整幅度在0.1到0.3个百分点不等。

除此之外,《华夏时报》记者在某个购房群聊中看到,一周来,部分本打算借助经营贷购房的人士明显感到经营贷审批难度加大,主要体现在对材料审核更加严格上,有“流水不过硬”的申请人被银行拒绝贷款,甚至有的申请人贷款审批后被抽贷。

与此同时,《华夏时报》记者也实地走访了上海市部分银行了解经营贷的相关情况。其中建设银行上海某支行工作人员表示,办理经营贷当前需要提供的材料未发生较大变动,利率方面未来可能会进行上调,具体时间暂时无法确定;工商银行上海某支行工作人员透露:“办理经营性贷款的程序有些变化,最新情况只有贷款业务的同事比较熟悉。”随后,记者了解到该工作人员因业务外出暂时不在营业厅,拨打其电话暂时无人响应。

“系列手段的最终目的是双向的,稳定房价和金融系统安全。”对于经营贷监管加码的系列举动,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范世乾认为,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本身就是金融系统违规问题,因此严查是长期坚持不懈的要求。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则是一次镇痛式的调整,最终形成理性健康发展的格局。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