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失业率仍居高不下 中国要防保护主义大棒
欧洲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新年第一份就业报告让这个多雪的冬天更加寒冷,2009年11月份欧元区失业率自1999年欧元区成立以来首次突破10%,紧随美国之后进入“十时代”,应对高失业也将成为西方各国的首要课题。
与此相呼应的是,克鲁格曼在美国惊人一呼“和中国打一场贸易战”,欧盟贸易委员唯一候选人卡雷尔·德古特1月12日在他的任命听证会上也向欧洲议会表示,他主张“未来五年欧盟的反倾销政策不是更加宽容而是恰恰相反”,直言“人民币估值过低是一个主要问题”。可以预见的是,欧美新一轮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正在磨刀霍霍。
失业率太高
大量事实表明,失业问题已成为2010年摆在西方发达经济体政府桌面上的首要课题。欧元区在成立十年之后失业率首度飙升至10%,仅在2009年11月份就有10万人加入失业大军,总失业人数达到了1570万人,失业率达到10%。无独有偶,美国失业率2009年10月份升至10.2%的26年来最高水平,11月份、12月份持续处在10%的高位,目前全美失业总人数为1530万。
而展望未来,前景并不乐观。专家预计,2010年上半年,欧元区失业率还将继续上升。欧盟委员会2009年12月份预计,欧盟27国的失业率在2010年将攀升至10.3%,总失业人口将达到2800万。美国同样如此,美国国会预算局14日说,如不采取进一步措施刺激经济增长,美国目前10%的高失业率很难在2012年前回落至8%以下。
自2009年三季度开始,美国和欧洲经济已经走出衰退泥潭步入正增长区间,但同时欧美失业率仍在不断飙升,这其间发生的情况便是——在危机开始时欧美各大企业首先采取的措施就是裁员,依赖金融危机成功完成“瘦身”;但在危机后,即使企业订单状况有所好转,雇主们也并不急于贴出招聘启事,正是这一“悖论”加剧了危机后西方的失业状况。
实际上,自从2008年危机爆发以来,美国裁员总量达到了720万人。欧元区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鼓励雇主保留工作岗位,但裁员总数也超过了400万。上千万工人丢掉工作岗位,并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这给西方发达经济体政府带来了巨大压力。这时将失业增加归咎于中国的出口成为了西方政客们屡试不爽的托词,他们毫不犹豫的将保护主义大棒挥向中国。
搞贸易保护
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但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欧盟以中国为目标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从鞋类、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光伏、节能灯等拥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都是欧盟对华进行反倾销的对象。但我们看到,这张保护主义大网还远未真正拉开。
在欧洲议会的听证会上,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问题的候选委员德古特阐述他未来5年的政策方针时频繁提到中国,足见这位候选贸易委员对中国的“重视”。对于在欧盟内外引起广泛争议的反倾销政策,德古特表示,他将着手完善欧盟的反倾销政策,但他暗示改革的力度将不会太大,并且改革的方向将不会使欧盟的反倾销政策更加宽容,而是恰恰相反。他说,“这将是一次修订,而不是彻底改变。”
欧盟频繁对中国产品滥用反倾销措施,不仅引起了中方的强烈不满,这些政策同样在欧盟内部引起了各成员国的激烈分歧。尽管欧盟委员会早在2006年底便着手改革反倾销政策,但历时一年多的努力此后便石沉大海。
继2009年中欧峰会上欧元区“三驾马车”向人民币币值问题施压后,德古特因也对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横加指责。他声称,中国必须调整人民币汇率,以消除全球贸易不平衡,帮助全球经济复苏。他还直言人民币估值过低是一个“主要问题”,欧盟将利用“所有可能的场合”敦促中国政府让人民币升值。他说:“我希望中国将会继续完善贸易和投资开放,但中国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解决一些棘手问题,例如汇率偏差。”
拿中国开刀
在新的一年,失业问题已经成为欧洲政治家最大的课题,创造就业岗位也就成为了他们赢得选票的最好筹码。但他们罔顾金融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简单地将失业加剧归咎于中国出口,将“打击中国出口”与“创造就业岗位”画上了等号,不能不让人怀疑他们别有用心。
首先,失业加剧源自西方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而金融危机正是由于西方疏于监管的金融模式造成的,中国本身也深受金融危机冲击。据中国海关总署1月10日发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出口总额12016.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6%;进出口下降13.9%,全年贸易顺差降幅更是达到34.2%。而德国联邦统计局13日公布,2009年德国出口额虽然比上年下降17.3%,但仍达到为9750亿欧元,约折合14040亿美元,这比中国高出2000多亿美元,稳居“世界出口冠军”。
其次,解决失业问题必须从自身寻找原因,寻找解决办法。德国2009年经济下滑5%,这是过去60年来最为严重的衰退,欧元区和欧盟去年经济萎缩预计也都在4%左右。推动欧洲经济复苏,才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之道。此外政府应当采取激励措施,鼓励雇主在订单回升的同时,尽快扩大工作岗位招聘,缩短经济复苏与就业回升之间的时间间隔。
第三,应对全球经济失衡和失业问题,需要包括欧洲在内的全球各国共同努力。传统产业解决就业问题的能力有限,需要培育新兴产业才能真正解决失业问题。全球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环保产业的发展,能够提供数以千万的就业岗位,缓解全球经济失衡问题。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