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规模2000亿元!第三只国企混改基金正式“落沪”,将为推进国企混改闯出更多新路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继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之后,国务院国资委委托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发起设立的第三只国家级基金----总规模达2000亿元的中国国有企业混改基金(下称“国企混改基金”)正式“落沪”。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12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国资委委托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在上海揭牌成立。而在当日,该基金也在上海进行了成立大会。
值得关注的是,据工商资料显示,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已于2020年12月24日注册成立,目前注册资本为707亿元,拥有20位股东,股东阵容堪称超豪华。
在当日的成立大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表示,设立国企混改基金,是深入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务实合作。
“国务院国资委支持国企混改基金在深化国企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闯出更多新路。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要积极支持国企混改基金运营发展。中国诚通作为国企混改基金主要发起人和管理人,要牢牢把握国企混改基金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国家级基金引领效应,更好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积极吸引非国有资本参与国企改革,配合国有企业投资民营企业等其他所有制企业,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郝鹏称。
超豪华股东阵容出现
12月30日,《华夏时报》也查阅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工商资料发现,在整个国企混改基金股东中,大股东中国诚通出资240亿元,持股33.95%;还有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国新、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南方电网、上海自贸区临港片区管委会、中广核集团、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上海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华侨城集团、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申能集团、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中国电子集团等单位参股,并引入普洛斯参股。
而参与国企混改基金投资的上市公司方面则包括万科投资30亿元,占比4.24%;海通证券子公司海通创新证券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占比1.41%;上港集团投资7.5亿元,占比1.06%。
值得关注的是,上市公司参股国有企业混改基金在早前的公告中已经露出端倪。12月27日晚间,万科公告宣布,旗下子公司海南中万启盛参与投资“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司”(下称“国企混改基金”),投资金额高达30亿元,占股比例为4.24%。更早前的12月8日,上港集团公告称,为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经国务院批准并在国务院国资委直接指导下,拟由中国诚通牵头、上港集团与中远海运集团等多家企业共同参与发起设立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707亿元,上港集团拟出资7.5亿元。
就在29日的成立仪式上,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也表示,国企混改基金落户上海,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大举措,是国务院国资委和上海加强合作的大动作,也是央企支持上海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加快建设临港新片区的大手笔。希望以设立国企混改基金为契机,持续推动央企融入地方发展,提升央地合作水平,加大创新探索力度,不断拓展部市合作新领域。
“国企混改革基金,顾名思义作为国家级基金,其股东名单中有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社会资本、国家外汇投资机构共同发起,在基金层面就实现了混合所有制,进一步拓宽了社会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渠道。而该基金采用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基金设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和决定基金的重大事项,并对基金的经营进行监督。基金的募集、投资、投后管理及退出将委托具备专业能力的基金管理公司负责,实施专业化的管理。”对此,12月31日上海国资部门一位相关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记者也了解到,作为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和渠道,混改基金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完善制度、保护产权,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宜改则改、稳妥推进”的原则,采取股权投资等形式,聚焦核心领域和核心技术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点布局国家战略领域、竞争性领域、科技创新领域和产业链关键领域,致力于促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持续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努力为股东创造良好的回报,服务助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国资国企改革,实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三大基金分布“京沪深”
作为第三只成立的“国家级”基金,虽然国企混改基金最新成立,而前两只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早在2016年就已经成立,不过作为功能不同的基金,在布局上实现了京沪深各一只的合理布局。
12月31日,本报记者根据天眼查信息查阅获悉,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于2016年8月成立,注册地在深圳前海,总规模2000亿元,由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为规模最大的国家级风险投资(VC)基金;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则于2016年09月22日成立,法定代表人朱碧新,注册地在北京西城,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非公开募集资金;股权投资;项目投资;资产管理;投资咨询;企业管理咨询等,募资资金总规模达到3500亿元,首期注册资本达到1310亿,也是国内最大私募股权投资(PE)基金,十家股东分别为建信(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诚通、深圳招商金葵资本、中国交建、国家能源投集团、中国石化集团、中兵集团、中国移动、中车资本、中国移动。
时隔4年之后,国资混改基金也正式问世,并落户上海,而该基金的定位也服务于国资混改领域。
对此,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向本报记者分析指出,国资混改基金的设立对优化国有经济产业结构布局、推动中央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发挥聚合器作用,广泛吸引社会资本;二是有利于发挥信息获取优势,提高混改效率;三是有利于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实现“国民共进”;四是有利于发挥平台作用,规范项目运作;五是有利于发挥专业化优势,推动企业完善治理结构。
“在改革中将更好发挥各类基金作用,以基金促进混改实施,包括设立混改基金,为更多非公资本参与混改提供渠道,国企混改有望进一步提速。”刘兴国称。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涉及到国企混改、反向混改项目不断出现。如2017年,国投基金增资5亿成为海虹控股实际控制人,并将其更名为国新健康,由民企变为国资控股;2018年,深投控以约6亿元认购英飞拓1.53亿股,成为其第二大股东。科陆电子控股股东饶陆华将其持有的1.52亿股以10.34亿元转让给“深圳资本集团。深圳国资委所属公司投资怡亚通、英唐智控、麦捷科技、铁汉生态等多家上市公司;2020年,安徽省国资委战略投资70亿元入局蔚来汽车;山东国资委入股孚日股份、万马股份;北京国资委旗下亦庄国投投资46.66亿入股紫光股份。通鼎互联控股股东以5亿元转让6.95%股份给一家苏州地方国资主导的创投基金,该创投基金跻身第二大股东。
在前述上海国资人士看来,以基金的方式参与混改有利于解决国企改革中的职工安置、资产处置、债务清理、股权架构等问题。但混改基金应选择适用,混改的目标在机制再造,若不解决效率低、管理不规范、缺乏新技术及核心竞争力等内在问题,反倒会导致一些本该退出市场的僵尸企业僵而不死。
就在今年10月,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表示,现在掌握的数据是,各级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超过了1000家,大概占A股市场的26%左右,市值大概占32%左右。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当中,明确提出要通过推动国有企业的上市以及围绕上市进行的各种改革,包括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我们要加大力度,尽管没有对资产证券化率提出具体指标,但是这个方向是毋庸置疑的。
此次国企混改资金的问世,无疑是未来国企改革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的最好证明。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