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李奇霖:民间投资增速首次转正

作者:李奇霖 张德礼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12-16 23:38:06

摘要:民间投资增速转正,加之出口强势,能够带动就业,这又会向消费传导。民间投资、出口和消费,都是经济内生性的动能,这些经济内生性力量强了之后,对房地产和基建这两条老路的依赖就少了,地产调控和地方债务监管有可能会进一步收紧,需要关注土地产业链的风险。

李奇霖:民间投资增速首次转正

李奇霖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经济还在继续恢复中。工业增加值同比高位回升0.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从1.8%提高到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从4.3%提高到5.0%。结合11月官方制造业PMI来看,当前经济处在主动补库存阶段。

我们这篇文章聚焦在“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上。重点分析这个平时不太受关注的指标,原因有三:一是它前11个月累计同比增长0.2%,今年首次转正;二是它的增速和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比较强的同步性,分析民间投资有助于判断制造业投资的趋势;三是相比于房地产和基建,民间投资受政策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它更多是企业自主行为。增速转正意味着疫情对民营企业预期的扰动,快消退殆尽了。

严格从定义上看,民间投资和平时所理解的有点不太一样。很多人习惯上把民间投资等同于民营企业的投资,但实际上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分类看,除了纯民间主体的固定资产投资外,民间投资还包括工商登记注册为混合经济成分中,由集体、私营、个人控股的投资主体单位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

简单来说,就是民间投资除了民营企业的投资外,还包括了少量公有制经济成分的投资。不过这部分公有制经济成分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总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已经降到5%以下了,占全部民间投资的比例也低于10%,对民间投资的影响有限。

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自负盈亏,是市场化程度相对比较高的一群主体。它们在做固定资产投资的决策时,除了看当下的订单需求和盈利情况外,还要看未来的盈利预期。通常只有当未来的预期收入,能够覆盖投资成本,也就是能够赚到钱时,民营企业才会主动扩大投资。

推动民间投资累计增速转正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

最重要的肯定是订单恢复。如果没订单,现有产能都还有不少闲置的,企业是没有动力去扩大投资的。目前国内需求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了,外需也一次次地超预期,企业加大马力生产。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已连续3个月高于7%,而且高于整体的工业增加值同比,也要比疫情前的水平要高。订单多了,生产强了,企业有动力去扩大投资。

相比于内需恢复,出口强劲对民间投资的推动作用更大一些。国内需求里,固定资产投资恢复的速度,要比消费快得多,结果是工业品涨价压力明显大于消费品。中上游的工业品生产企业,以国企为主,因此内需恢复对国企需求的拉动可能更大。

而出口强势,让民营企业更受益。支撑今年中国出口的一股重要力量是海外需求缺口,尤其是消费品的缺口,消费品处于产业链的下游,主要是民企在生产。因此,出口回升,让民企订单恢复得更快。

这在数据上也有体现。海关总署把出口企业分为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其他性质企业,其他性质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今年5月以来,其他性质企业的出口表现,要远好于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它9月和10月的增速都在20%以上。

2.jpg

历史数据显示,制造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回升,不一定能够带动民间投资增速向上,但民间投资增速向上的时期,都有先出现制造业企业家信心指数的回升。

3.jpg

出口强势,不光给民营企业带来眼前的订单,还能改善它们对未来的预期。

人们在判断未来的时候,很容易套用亲身经验。一季度疫情主要在国内,采取了严厉的物理隔离措施,国内需求断崖式下滑。海外疫情爆发初期,出口企业预期是非常悲观的,认为海外需求会和国内一样冻结,有些企业返工后又停工。

但实际情况是,疫情在海外失控,现在都没有出现拐点。欧美大放水,它们消费受到的冲击比生产小,库存去化,通胀预期升温。新兴市场国家忙于抗疫,也满足不了缺口,出口份额向中国转移。

一些出口企业手里的订单,生产计划都排到2021年年中了。这自然会改善它们对未来的预期,以及扩大资本开支的意愿。我们看到,今年制造业的贷款需求指数首次超过基础设施业,最近几个月的M1同比也快速回升,存款活期化,为资本开支提供资金支持。

在今年信用环境整体宽松的基础上,政策还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制造业企业以民企为主,中小企业基本都是民企。根据三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今年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为30.5%,连续11个月回升;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6%,近7个月增速连创有统计以来新高。

订单回升、预期好转,加上信贷政策的重点支持,民间投资将继续修复。以民间投资为主的制造业投资,将是下一阶段推动中国经济回升的重要力量。

但后续制造业企业通过技改提高生产率的概率要更高一些,因为前几年产能过剩的教训太惨痛了,而且人力成本和原料价格的刚性成本压力还在,通过技改提高生产率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更可能被企业接受。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大增,侧面也反映了技改在加快。

民间投资增速转正,加之出口强势,能够带动就业,这又会向消费传导。民间投资、出口和消费,都是经济内生性的动能,这些经济内生性力量强了之后,对房地产和基建这两条老路的依赖就少了,地产调控和地方债务监管有可能会进一步收紧,需要关注土地产业链的风险。

(作者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程凯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