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继深圳后苏州再试点数字人民币红包:2000万元“双12”前到账,支持离线支付

作者:胡金华 赵奕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12-11 17:21:52

摘要:12月11日8时起,主办方已通过短信的形式和“苏周到”APP站内信息的形式向中签人推送苏州数字人民币红包中签信息。此外,市民也可自行登录APP的“双12红包”页面,查询抽签结果。市民领取到的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将于12月11日20时正式生效。

继深圳后苏州再试点数字人民币红包:2000万元“双12”前到账,支持离线支付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见习记者 赵奕 上海报道

继深圳完成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工作后,时值“双十二购物节”,苏州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试点工作。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12月11日8时起,主办方已通过短信的形式和“苏周到”APP站内信息的形式向中签人推送苏州数字人民币红包中签信息。此外,市民也可自行登录APP的“双12红包”页面,查询抽签结果。市民领取到的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将于12月11日20时正式生效。

《华夏时报》记者随机采访了苏州市相城区内的三家大型商场,其中两家表示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红包:天虹购物中心(相城店)的工作人员表示,北区百货商场的收银台可使用数字人民币红包;吾悦广场(相城店)的工作人员表示,商场内的商户早已安装好相应设备,已经准备好接待客户使用数字人民币红包。而另外一家,苏州环球港相关人员则表示,并未接到相关通知。

“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将有利于保障我国货币主权和法币地位,防止数字经济时代的货币发行权旁落;同时还将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电子商务、数字经济领域的服务贸易都离不开全球的支付、清算体系,为了推广人民币国际化进展,推进CIPS的使用,加强跨境资本管理,防止过度依赖CHIPs、SWIFT等美国主导的体系,都需要研发自主的数字法币体系。”鑫苑科技CMO魏然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离线支付受关注

12月5日,苏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通报将在“双12苏州购物节”期间发放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总计2000万元,共计10万个,每个红包200元,以“摇号抽签”形式向所有符合条件的苏州市民发放。

苏州是继深圳后第二个进行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的城市。魏然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与深圳试点的主要不同之处是,苏州试点的“离线”和“碰一碰”功能。事实上,这是此前外界认为数字人民币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最大差异之一。收付款码界面提供“碰一碰”功能,用户可在付款码界面通过“碰一碰”,将手机靠近商家的NFC读取设备后完成互联网支付(类似于“云闪付”APP的NFC支付);此外,用户也可在收款码界面通过“碰一碰”功能向另一数字人民币客户进行NFC收款。

“更值得关注的是,央行数字人民币希望实现的‘双离线技术’,其特别之处在于——网银、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在进行交易时需要连网,否则无法进行交易;而数字人民币的双离线支付功能,即便交易双方处于离线状态,只要两个手机一碰,交换钱包密钥,即可完成转账交易。”魏然表示。

《华夏时报》记者也注意到,本次试点参与市民在通过“苏周到”APP预约登记抽取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时,可根据本人意愿选择报名参加离线钱包体验计划。预约活动完成后,苏州市政府将会同运营机构从报名参加离线钱包体验计划的人员中选择部分人员作为离线钱包体验人员,体验人员人数控制在1000人之内。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离线支付体验不仅对消费者来说非常便捷,对商户来说也有好处,如果没有开通离线支付业务,支付环境受到基础设施影响较大,在线支付时,短时间内如果信号不好,网络连接不上,就无法支付,影响消费体验。而且,经常会出现当时支付成功后,关掉APP或离开商户后支付失败的案例,这对买卖双方都会有损失。

“离线支付业务的开通,在技术上实现了一定的突破,用户体验将会大幅提升,商户的坏账率和投诉量均会减少,这将有利于数字人民币未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推广和使用,对商业环境的构造也非常有利。”王鹏进一步表示。

距大规模普及还有一定距离

我国数字人民币的研究在不断深入,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究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中线上线下支付场景等领域的创新应用。距离数字人民币广泛普及还有多远,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对此,王鹏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数字人民币距广泛推广还有一定的距离,实际上,我国央行主导的数字货币的研究其实从很早就已经开始了,从论证,到出台相关标准文件,再到分层次的试点工作,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在鼓励创新的同时,也要保证合规性、安全性。数字人民币的推广,需要更多的地方参与进来,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应用领域进行测试,不仅是与相关的金融机构,还应与更加高频的使用场景进行对接测试。

王鹏在进一步的分析中表示,如果以下三点都得到完善,那么数字人民币距离大规模应用就更进一步了:第一,底层技术是否稳定、合规,技术上是否能够支撑大规模的应用;第二,在试点过程中,数字人民币红包的使用情况是否能够符合商户和消费者的日常使用习惯,还需进一步迭代改进;第三,在央行系统及商业银行系统的内部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管理流程都需进一步完善,面对新业务,相关人员也需要培训和需要磨合。

王鹏强调,目前,有一些不法分子针对老百姓对数字人民币不了解的弱点设下圈套,欺骗老百姓的辛苦钱,对此,主管部门应做好宣传投教,通过主流媒体等渠道普及数字人民币相关知识,让不法行为无处遁形;此外还应加强多方合作,加强公安部门、司法部门及互联网相关平台的结合,通过技术手段及时介入,防患于未然,出现欺诈行为时,鼓励大家即使举报,重拳出击,而不能等风险积累,形成系统性风险后才开始解决,要提前预警,及早介入。

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也表示,数字人民币红包并不等同于数字人民币,数字人民币可以替代现金,其应用特点应该与现金相同,但是从数字人民币红包来看,其与现金的使用存在很明显的差异,首先,数字人民币红包是有使用期限要求的,但实物现金是没有要求的;其次,数字人民币红包有使用范围的要求,但实物现金并没有这方面的限制;最后,数字人民币加载智能合约,这与现金存在很明显的差异,因此是否应该加载智能合约,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加载智能合约都需要进一步明确,这一点也需要从法律层面提供支持。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