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新兴经济体出现“临时性通胀”

作者:兰晓萌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1-08 20:58:17

摘要:新兴经济体出现“临时性通胀”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兰晓萌 北京报道

   从越南到墨西哥,从希腊到澳大利亚,后危机时代不同国家正在呈现出不同的经济“病毒”。当前,新兴经济体国家中的通胀尤为凶恶。
墨越印粮价“发大水”
    2009年的最后一个星期,南美第二大新兴经济体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玉米饼价格平均上涨了4%,每公斤卖到9比索左右(约合人民币5元)。这是一种在一张用玉米粉制成的圆饼里包上鸡蛋、土豆饼、火腿或熏肉之类的填料,再涂上一些香辛料、酸奶油和鳄梨酱的食品。不仅是墨西哥人餐桌上的主食,而且是该国CPI食品类价格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跟玉米饼一起在这个岁末年初涨价的,还有同样深受墨西哥人喜爱的各种豆类,以及大米、玉米、鸡蛋、白糖等常用食物。短短几天,墨西哥的基础食品价格已经上升了30%。
    低标准汽油的价格也比两个多星期前上涨了2.1%,每升达到7.88比索。墨西哥首都还在新年伊始将地铁票价提高了50%,售价3比索。电费和其它公共服务费用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一片涨价声中,墨西哥最大的独立资产管理公司Actinver固定收益分析师Jaime Ascencio预计,在增税政策从1月起开始实行后,2010年第一季度的通胀率将上升至4.1%,在2010年年底前将上升至4.9%。政府和市场的预期均超过了央行3%的控制目标。通胀在拉美这个第二大经济体中抬头。
    在千里之外的亚洲大陆上,另外两个新兴市场国家也面临着通胀的压力。
    越南国家统计局公布,越南2009年12月CPI同比上升6.52%,为连续第四个月加速上涨,创同年4月以来最大涨速。同月,越南的通胀率在前一个月4.35%的基础上继续爬升,同样是连续第四个月上升。越南曾在2008年出现过严重的通胀,时隔一年,通胀卷土重来,且势头比上一次更加猛烈。野村证券预计,越南2010年第三季度的通胀率可能将达到14.2%。
    就在越南宣布通胀的同一天,印度也公布了食品批发价格指数。截至2009年12月12日的一周,该指数同比上升18.65%,达到近11年来最高点。与此同时,印度的燃料和电力价格指数也上升了3.95%。
国际期价和恶劣天气是推手
    越南国家统计局认为,通胀的主要原因是大米价格高涨,推高了食品的成本。食品价格占CPI权重过半的越南是大米生产、出口和消费大国,前段时间国际大米期货价格上涨过快,传导至越南境内,再加上越南盾贬值,共同推高了国内的物价。而依赖外来投资和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也让越南在外部投资和需求锐减的环境下吃了不少苦头。去年11月底,越南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从7%提高至8%,同时在信贷增速方面也将有所控制。
    “印度的通胀主要来自于粮食和食用油价格的上涨。”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经济室副研究员刘小雪总结。2009年印度雨季的降雨量偏少,为过去30年以来最低,但到了雨季末期雨量又突然加大,导致雨季和旱季的农作物都减产,推高了农产品价格。此外,政府为了补贴农民的损失,提高了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也引起了粮食价格的上行。
    国际食用油价格的上涨对食用油进口量大的印度来说,也是个不小的刺激。印度的食品价格指数在去年12月26日之前的12个月里涨了18.22%。在CPI上涨过快的同时,印度的批发物价指数也在上升,进一步加大了国内的通胀压力。“目前,通胀虽然是个全球性的问题,但它对于拥有三分之一贫困人口的印度来说更为敏感,这部分人无法承受粮食上涨的压力。因此,印度对通胀的容忍度要小于中国及发达国家,政策上也更为关注。”刘小雪说。
    此前普遍预期认为,印度央行将在今年1月加息,但目前还没有什么动作。印度目前的增长率为6%,经济刚开始恢复,政府一直希望印度的经济能恢复到之前9%的增长速度。
    墨西哥的通胀成因众说纷纭,甚至令人奇怪。墨西哥的经济对外依存度相当高,主要受出口、侨汇收入、外国投资和外部需求四个因素的影响。墨西哥是拉美国家中对美国贸易依赖程度最高的经济体,因此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最大,下滑也最为严重。由于外部需求减少,出口大幅下降,墨西哥大量企业倒闭或处于停产状态,2009年以来失业人口猛增60多万。联合国拉美及加勒比经济委员会预计该国2009年将出现6.7%的负增长。此外,在美国定居的墨西哥移民往家乡的汇款减少了14%。
    为钱所困的墨西哥似乎更应担心通缩而非通胀。但事实令人大跌眼镜。“墨西哥的通胀则更多地来自于政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而做出的政策调整。”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副研究员杨志敏解答。但更主流的观点认为,墨西哥通胀完全是拜天气所赐。白玉米是墨西哥人的主要粮食,尤其是低收入家庭。但去年全年,因为干旱影响,墨西哥白玉米产量减产10%,种植面积也低于早先预期。显然,相对于严峻的通缩形势,因白玉米减产导致的粮价上涨可能是阶段性和阵发性的。
中国不会发作类似病症
    以目前国际社会通常的界定,中国与正为通胀头疼的墨印越等国同属于“新兴经济体”。仍处在宽松货币环境下的中国,会不会与越南一样面临国际粮食期货价格的“绑架”?会不会因为天气变化出现阵发式粮价飙升的情况?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认为,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是临时性的,中国与这些新兴市场国家不一样,中国目前没有进入通胀,只是消费指数出现增长。随着天气变化,粮食和蔬菜等价格出现季节性上涨是正常的。因此政策需要重点关注的,不应是通胀,而是均衡发展、稳固出口。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之前从理论层面进行了论述。她认为,通胀一般发生在货币供应大幅增长的两到三年以后,2010年的价格水平应该还是在可控的水平。但是与2009年的通缩形势不同,2010年的价格水平会呈现同比正增长态势。特别是在翘尾因素影响下,价格水平比较容易接近4%的政府设置的通胀可承受水平。
    但是,进入2010年,随着暴雪和低温而来的通胀预期还是迅速放大,以蔬菜为首的食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不过,中国粮食连续6年的丰收足以成为价格的定盘星。“未来农产品价格整体上肯定是趋于上涨,关键是上涨能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李国祥表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