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再整治违规融资担保公司:6家吊销经营许可证 9家停业整顿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11-20 12:20:24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冉学东 徐晓梅 北京报道
四川省金融监管明显趋严。
11月15日,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下称:四川金管局)发布两则公告,决定依法吊销四川国安融鑫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公司经营许可证,以及责令都江堰市金信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等9家公司停业整顿。
金管局要求,被吊销经营许可证的融资担保公司应停止开展新的业务,并在15日内向属地金融局交回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30日内主动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申请公司变更或注销;责令整顿的融资担保公司停业整顿期间应暂停开展新业务,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并于2019年12月31日前将整改情况报属地金融局。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近两年,四川金管局针对融资担保的监管措施频频,针对的有违规使用“融资担保”名称的,有失联机构的,也有涉非法集资的。反映出一个事实情况:违规形式多样化,且不断出现新情况、新变种,因此监管措施既需要具有持续性,也需要与时俱进。
不过这次无论是吊销业务经营许可证还是停业整顿,四川金管局都没有给出具体处罚原因。这和融资担保行业本身不无关系。
“融资担保”在中国是一个“新”行业,目前还没有可以借鉴或效仿的商业模式及监管,所以融资担保行业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不断调整监管的状态。
就拿“助贷+融资担保”模式来说,今年10月,中国银保监会等九部委印发了《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补充规定》,要求助贷机构“未经批准不得提供或变相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且对于无牌照但实际从事融资担保业务的,将直接“予以取缔”。
另外,对于常见的“贷款+融资担保”模式,监管处罚也越来越重,甚至有的案件已被定性为“涉嫌经济犯罪”。
这也正如苏筱芮所说,行业在不断的变化,监管也需要根据新情况去调整和应对。
事实上,2018年以来,四川组织各市(州)金融局(办)和中介机构对全省融资担保公司开展了全面检查,并已公布多批次的处罚决定。近期,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再次聘请中介机构对全省融资担保公司进行抽检,对当地融资担保行业形成持续高压监管态势。
今年3月初,四川金管局发布了《关于拟对部分融资担保公司停业整顿或吊销经营许可证的通知》(下称《通知》),拟责令25家融资担保公司停业整顿,同时拟吊销41家融资担保公司业务经营许可证,并详细展示了这些融资担保公司存在的问题以及行政处罚依据。
本报记者发现,以上66家融资担保机构被处罚的原因分为两种,一种是违反了2017年月月国务院公布的《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下称《条例》)种第四十条规定,另一种是违反了《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
如融资担保公司违规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提供融资担保等,未按照要求向监督管理部门报送经营报告、财务报告、年度审计报告等文件、资料或者业务开展情况,或者未报告其发生的重大风险事件的,由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一定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8年开始,四川省的金融业迎来强监管。2018年上半年,四川省71家小贷公司被处罚,其中25家被勒令停业整顿,46家被取消业务资格。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四川省小贷公司的数量为257家,贷款余额为513.43亿元,且《华夏时报》记者统计发现,这两个数字在过去一年半内逐季度下滑。
随着监管整治网贷行业的进程不断推进,四川省也做出反应。今年4月29日,四川省网贷风险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前期开展P2P网贷业务的38家机构发布拟退出P2P网贷业务的通告。之后,湖南、山东、重庆、河南等地也均取缔网贷机构。
针对四川省频频对金融业做出的举措,苏筱芮认为,“在严监管风暴下,机构数量、业务规模的‘双降’是必然结果”。
责任编辑:冯樱子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