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平安人寿丁当:中国保险业40年发展追赶西方两百年成就 亟待发展新空间

作者:胡金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7-12 21:22:39

摘要:丁当指出,随着新商业文明时代的来临,以生态系统为主要特征的新保险文明时代已悄然来临:保险业以社会和人民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领先科技构建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生态系统,不断延展和拓展风险管理的功能,最终为客户创造更幸福的生活,为社会增加福祉。

平安人寿丁当:中国保险业40年发展追赶西方两百年成就 亟待发展新空间

中国平安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 丁当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传统工商业文明催生和创造了无数人类奇迹,金融业中的保险就是其中之一,从改革开放开始算起,中国保险业也经历了40年的高速发展。在当今世界新商业环境呈现根本性转变的背景下,全球新商业文明应运而生,中国保险行业新的商业文明同样也在孕育。

近日,中国平安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当应邀出席某行业活动发表了《保险向善:迈向新保险文明时代》主旨演讲,《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丁当深入讨论新商业环境催生新商业文明,保险业也随之迈入“新保险文明时代”这一议题。

“自1979年国务院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中国的保费收入从1980年的4.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8万亿元,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保险大国,目前是对世界保费增长的贡献度最大的国家。伴随着改革开放红利而迅速发展的保险业,完善了中国的金融体系,并成为保障民生的重要支柱。可以说新中国保险业40年的发展达到西方发达国家200年的发展成就。”丁当指出。

新保险文明时代已悄然来临

回顾商业文明演进历史看保险的发展。现代保险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近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史。

在丁当看来,伴随着大航海时代的起步,现代海上保险14世纪中期在意大利诞生,保险让更多的海上探险者能够后顾无忧地勇敢地探索世界;经济发展后的城市化,带来人口向城市集中,火灾风险逐渐增加,1666年伦敦大火之后,火灾保险诞生,为城市生活的人们提供安全保障;工业革命后,随着商品经济高度发达,19世纪初,英国和美国相继出现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极大推动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新科技革命带动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带动保险的创新,现代医学科技的进步让许多“绝症”变为可以康复的“重疾”, 1983年重大疾病险在南非问世,迅速普及到欧美。

保险业的发展历史表明,保险始终伴随着经济进步而自我更新,为人们的生产生活而服务。而回顾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成绩也举世瞩目。

“到2018年,保险业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金额共计6897万亿元,同比增长66.2%。其中,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同比增长34.7%,在全国卫生总费用中占比首次突破3%;大病保险覆盖居民已突破10亿人,实际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的基础上平均提升14%,试点以来累计赔付超过1900万人次;农业保险为近2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3.46万亿元,同比增长24.2%。以平安人寿的主力保障产品平安福为例,已经实现106亿赔付,为中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生活做出积极贡献。”丁当称。

丁当指出,随着新商业文明时代的来临,以生态系统为主要特征的新保险文明时代已悄然来临:保险业以社会和人民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领先科技构建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生态系统,不断延展和拓展风险管理的功能,最终为客户创造更幸福的生活,为社会增加福祉。

而新保险文明具有利他性、共生性、延展性三大本质特征。利他性是指新保险文明秉持超越自我视角的使命感,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提升社会整体的福祉为出发点和奋斗目标;共生性则指新保险文明追求整个生态系统下全体生态伙伴的共同价值最大化;延展性是指新保险文明基于风险管理功能,通过外延式成长和突破式创新,不断扩大保险功能,创新保险服务形式,打开新价值空间。

丁当表示,新保险文明不再沉迷于传统方式下的同质化竞争,而着眼于生态系统整体的开阔视野,超越保险产品合同本身的局限定位,以对客户的服务为切入点,扩大服务的外延,创新服务的方式,共同打开行业发展的新空间。

新保险文明开启新发展空间

在丁当看来,中国保险业在经过40年发展之后,面对的问题也不少。一是传统营销队伍重“量”轻“质”,代理人队伍大增大脱;二是服务成本高,产品同质化水平高,消费者需求未能充分满足;三是管理水平不足,带来发展隐患;四是相对于其他产业的迅速发展,保险企业创新不足,产品形态老化,没有与时俱进。

“尤其是科学技术在突破创新,实体经济在转型升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长,带来可保风险不断发展变化,保险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空间不断扩展,而反观保险业自身,在产品、服务的诸多方面却创新不足,长此以往,将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丁当指出。

丁当表示,与过去的保险代理人定位相比,新保险文明将呈现一种进阶式的升级发展。

如果保险从业者将自己定位为“保险产品的推销者”,那么关注的是产品带来的公司利润、核保核赔的严密性,以及销售的规模及增长速度,围绕保单的销售,不断追求更大规模和更高的公司盈利。这是一种相对薄的价值。

如果保险从业者将自己定位为“风险管理师”,那么会寻求扩展保险的功能和服务范围,帮助客户预测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控制风险发生后的损失,帮助客户解决应对风险的繁琐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保险从业者提供给客户的价值就增厚了。

“而如果保险从业者定位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守护神,就会更加关心和关爱客户,着眼于他风险管理的全部需求和在此基础之上日益增长的幸福生活需要,守护客户的财富健康,让其财务状况免受重大风险的伤害,不会因为突如其来的风险损失陷入财务困境,甚至丧失毕生积累的家庭财富;守护客户的身体健康,帮助客户治未病,让客户通过健康管理服务收获强健的体魄,并以此作为积极生活的基础不断收获幸福;守护客户的心灵健康,让客户免受人生的焦虑与不安的困扰,能够更从容、更安心地享受生命一点一滴的美好。”丁当表示。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