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科创板|存货、应收账款越来越多 政府补助竟占净利润42% 铂力特登陆科创板有戏吗?

作者:李继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4-12 13:28:27

摘要:4月4日,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铂力特”)科创版上市申请获上交所受理。这是目前受理企业中唯一一家专注于工业级金属3D打印的企业。 虽然参与过国内众多航天工程并与空中客车成为合作伙伴,但是其盈利能力却并不乐观。

科创板|存货、应收账款越来越多 政府补助竟占净利润42% 铂力特登陆科创板有戏吗?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继远 济南报道

4月4日,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铂力特”)科创版上市申请获上交所受理。这是目前受理企业中唯一一家专注于工业级金属3D打印的企业。

虽然参与过国内众多航天工程并与空中客车成为合作伙伴,但是其盈利能力却并不乐观。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铂力特的应收账款年年攀升,政府补助也逐年增加,2018年政府补助已经占到了其净利润的42%。更为奇葩的是,铂力特还出现已向客户交付产品但尚未签署合同的情况。

政府补助占净利润比重高达42%

铂力特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工业级金属增材制造(3D 打印)的高新技术企业,整体实力在国内外金属增材制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除了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3D打印零部件以及打印设备外,代理销售德国EOS公司部分金属增材制造设备也是铂力特的赚钱业务。

报告期内,铂力特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 42.60%、40.75%和 43.39%,公司自研 3D 打印设备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 44.73%、36.46%及 48.73%。

2016年至2018年,铂力特营收分别为1.66亿元、2.2亿元、2.91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均超过9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3132.71万元、3425.54万元、5718.36万元。

铂力特主营业务收入占比第二的是代理销售设备及配件,报告期内收入分别为4804.41万元、7990.33万元、8015.29万元,占比分别为29.08%、36.51%、27.64%。

从数据看,铂力特的营收数据以及净利润数据接连增长,但是其中政府提供的补助资金也为其贡献良多。

报告期内,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 736.75 万元、1256.60 万元和 2455.64 万元,公司利润总额分别为 3263.12 万元、4106.11 万元和 6593.02 万元,政府补助在利润总额中占比分别为22.58%、30.60%和 37.25%。

如果将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与公司净利润数据对比,政府补助在其净利润中的占比则分别是23.5%、36.7%和42.9%。

如果剔除政府补助,铂力特的业绩就不会那么好看了。“若公司不能保证未来持续享受政府补助,或补助政策发生不利变动,则可能给公司的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铂力特在招股书中表示。

存货、应收账款持续大幅增长

铂力特业绩增长的同时,其应收账款数据也年年增长。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金额分别为 9011.10 万元、13098.55 万 元及 18651.61 万元,占各期期末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 18.50%、21.88%及 22.21%。

“公司应收账款金额较大,主要是由于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及下游客户资金结算的特点所致。尽管公司主要客户多为国内大型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单位、科研院所等,资信状况良好,且报告期内公司实际发生坏账损失较少,但仍存在部分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铂力特在公告中提示到。

如果已经签署合同,应收账款的回收还有依据,通过诉讼也可进行追偿。但是奇葩的是,铂力特竟然还存在不签署合同先交付产品的情况。

“公司经营中存在部分 3D 打印零部件产品已向客户交付产品但尚未签署合同的情形, 该种情形导致合同签署时间滞后和结算周期延长,也加大了公司的资金周转压力。”铂力特并未在招股书中明确这部分情形的金额大小以及所占的业务比重。

《华夏时报》记者就此向铂力特招股书上写明的邮箱发去采访提纲,截至发稿并未获得回复。

“3D打印产品定制化居多,一旦对方毁约,不仅付出的成本无法收回,定制的原材料也将面临损失。”一位律师认为,铂力特不签合同就交付产品存在较大的违约风险,未来也将会成为问询重点。虽然铂力特表示,尚未出现交付产品最终未签署合同的情况,但是其存货一直在大幅增长确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报告期各期末,铂力特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 6572.10 万元、7543.70 万元及 16068.71 万元,存货规模随业务规模扩大而逐年上升。从数据上看,2018年期末存货账面价值较2017年增加近亿元。

此外,铂力特还面临客户集中的风险。报告期内,来自航空航天领域客户的收入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62.35%、54.32%、62.21%,公司前五大客户也较多的集中于该领域。

“虽然航空航天等重要应用领域在国内外增材制造的发展中都起着引领性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增材制造在其整体制造体系中的占比还较为有限,若该领域增材制造应用成长速度不及预期,或由于公司产品质量、行业竞争等因素流失主要客户,将对公司的经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招股书表示。

编辑:刘春燕 主编:陈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