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疯狂扩张后遗症 信用卡余额代偿酝酿风险

作者:冉学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3-23 16:26:07

摘要:中国目前的情况则是,代偿平台通过跟银行合作,银行把高利率的资产卖給代偿平台,事实上把风险转嫁给了代偿平台,代偿平台发现利率过低不能覆盖风险,于是通过各种收费变相提高利率去覆盖风险,但是风险并没有消失,而是转移给了消费者,消费者不能偿还时,风险就转移给了全社会。

疯狂扩张后遗症 信用卡余额代偿酝酿风险

冉学东

近两年疯狂扩张的信用卡业务,埋藏的风险都在细节中。

3月18日,央行公布2018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人均持有银行卡5.46张,同比增长12.91%。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49张,同比增长16.11%。同时,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88.61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16%,占比较2017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较2018年三季度末下降0.18个百分点。

2018年3季度,国内信用卡发卡量达6.59亿张,较2015年一季度增长43%,人均持卡张数从2015年一季度的0.31张上升至0.47张。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各家银行在第四季对于信用卡的发行进行了急刹车,银行信用卡风控部门多采用封卡降额等手段来控制风险。

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持卡张数依然偏低,但一线城市北京、上海的人均持卡量早在2010年就超过一张了。经过近八年的开疆拓土跑马圈地,北上广深这类一线城市的人均持卡量或已接近1.5张。

其实,中国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发展很快,例如京东白条、蚂蚁金服旗下的花呗借呗、众多的现金贷分期公司等等,中国类信用卡业务已经跟西方发达市场旗鼓相当,可以这样说,中国的信用卡市场容量可能已经饱和,信用卡发卡量、渗透率和消费额度已经见顶。

去年四季度各家银行实施封卡降额等手段控制风险,主要是因为多头共债引发的风险暴露,但其实,中国信用卡业务经过过去两年的疯狂扩张之后,今后将会遇到的风险是可能将是信用卡代偿业务。

近两年信用卡发卡量激增,各家跑马圈地占领市场,在客户资信的甄选方面自然就会出现审查不严、授信条件放宽的情况。这两年又是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周期,个人的偿债能力其实是下降的,信用卡坏账增加在所难免,不过从目前的数据看信用卡坏账的比例和增速都是相对较低,原因是时间周期较短,另一个值得重视的原因是很多坏账可能都被互联网信用卡代偿业务給掩盖起来了。

目前国内信用卡代偿产品五花八门,包括51信用卡的人品贷、小赢科技旗下小赢卡贷、维信金科旗下的维信卡卡贷、小花钱包、小黑鱼、腾讯旗下的微乐分、分众传媒旗下的还呗等等,一大批信用卡代偿公司崛起,其中一些公司已经在美国或者香港上市。

由于我国消费金融刚刚发展,信用卡业务普遍认为还在发展初期尚不成熟,由此推及信用卡分期代偿业务还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所谓信用卡余额代偿,是指信用卡持卡人偿还发卡银行的信用卡账单时,通过在第三方机构申请较低利率贷款的方式一次结清信用卡账单,再分期还款给金融机构,开展信用卡代偿的第三方机构主要包括互联网金融平台和商业银行。

从贷款利率上看,2015年以前,信用卡代偿的利率普遍低于信用卡分期利率(18.25%),此后随着运营成本和资金成本的提高,信用卡余额代偿平台的利率开始上涨。

根据公开资料,维信金科招股说明书显示,2015、2016、2017三年,维信金科信贷产品的贷款平均实际年利率为41.0%、38.0%、39.6%,均超过36%。小赢科技招股书显示,旗下信用卡代偿产品“小赢卡贷”,在2017年12月在中国消费金融行业颁布新规定之前,某些贷款的年化费率超过了36%(2017年达到45%),而且还提前从贷款本金中扣除了促成的某些贷款的服务费。

2018年随着消费金融监管新规的落地,信用卡代偿业务的年化利率有所下降,但实际年化利率普遍高于银行信用卡分期年化利率18.25%,有些平台由于收取各种形式的手续费等等,比如有部分平台收取每月0.1%-0.8%服务费和2%-3%手续费,最终利率高的吓人,有人计算某平台的实际年化利率超过100%。

信用卡余额代偿平台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利率,主要是由于他们的资金成本较高,运营成本过高,资本对盈利的要求过高,想要赢利,必须收取较高的利率。主流信用卡代偿平台的资金来源包括银行、信托、消费金融公司、网贷平台、股东资金、自有资金等,其中股东资金是代偿平台最主要的资金来源。除了股东资金和自有资金之外,其他的资金成本都要远远高于商业银行。

在国外,信用卡余额代偿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代偿机构给的利率要低于商业银行透支利息,但是在我国,信用卡代偿利息更高,为什么还有人去借钱呢?显然这里就存在一个逆向选择的问题,借贷人明明还不起借款还去借贷,事实上就是根本没想着还贷,因为在目前的监管环境下,信用卡余额代偿平台只能通过暴力催收,这就形成了一定的风险。

而且这种模式与美国信用卡公司capital one筛选优质客户,去除劣质客户的模式正好相反,其实最终留下的是信用卡劣质用户,其开展的业务是次级信贷。

其实,信用卡余额代偿业务甚至整个信用卡行业未来还将经受更大的风险,信用卡业务的迅猛发展往往在经济起飞到一定阶段,经济开始下行,企业对信贷的需求减弱,尤其是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爆发,银行的风险偏好降低之时,而这个时候又伴随着央行的货币政策急速宽松,利率一降再降,利率持续偏低,于是向个人进行的消费金融开始迅猛扩张,信用卡就成为银行业务扩张的主要领地,这一点跟中国目前信用卡扩扎根的市场背景如出一辙。

上世纪末期的我国台湾地区也经历过这样的信用卡狂潮,由于各家银行竞争激烈,最终酝酿了极大的风险,风险的原因就是过度竞争。一是通过降低利率吸引客户,导致收益无法覆盖风险;二是过度降低风控标准,导致风险大到高收益也无法覆盖。降低利率的一个表现就是余额代偿业务,这一业务就是当信用卡客户免息期过后需要支付利息时,可以将高利率的信用卡贷款置换为低利率的代偿贷款,然后分期偿还代偿贷款。

而中国目前的情况则是,代偿平台通过跟银行合作,银行把高利率的资产卖給代偿平台,事实上把风险转嫁给了代偿平台,代偿平台发现利率过低不能覆盖风险,于是通过各种收费变相提高利率去覆盖风险,但是风险并没有消失,而是转移给了消费者,消费者不能偿还时,风险就转移给了全社会。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