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普惠金融战国志 平安普惠聚合模式解围三农信贷

作者:胡金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3-20 12:35:58

摘要: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金融科技的“开放聚合式借贷服务平台模式”概念,并披露平安普惠率先实践这一模式。

普惠金融战国志 平安普惠聚合模式解围三农信贷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从2005年联合国首次提出普惠金融这一概念,到2016年中国央行联合银监会等部委举办首届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正式打开中国的普惠金融市场大门,如何为小微企业、三农、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重点服务对象提供有效的资金需求,成为各类金融机构竞相角逐的战场。《华夏时报》了解到,尽管包括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小贷公司等等金融机构都参与其中,真正在普惠信贷可持续模式的探索却并不多。

2018年8月5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在该《报告》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金融科技的“开放聚合式借贷服务平台模式”(以下简称聚合模式)的概念,引发业界关注。《报告》案例披露,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普惠率先实践了这一普惠信贷业务模式。

记者注意到,在当前普惠金融借贷市场上,初步形成了两类模式。第一类是以阿里旗下蚂蚁和京东金融为代表的科技赋能模式,它们向金融机构输出流量和技术,以联合贷款或者助贷的形式开展互联网信贷业务;而第二类就是以平安普惠为代表的聚合模式,即在每个业务流程引入不同的合作机构,实现全流程开放,以此最大限度下沉,覆盖线上线下。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平安普惠的聚合模式的诞生和发展,本身就是一场信贷行业的重大革新,并将深远影响中国的普惠信贷发展进程。

模式之较

事实上,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在普惠金融领域推广的“科技赋能金融”模式已经广为人知,平安普惠的聚合模式有着根本不同。

《报告》指出,在借贷服务中,聚合式平台模式改变了过去由单一结构独立完成信贷业务全流程环节的服务模式,而是以一个开放式平台为中心,将信贷业务环节模块化,将环节开放,将能力聚合,共同完成信贷服务的模式;其中,聚合式平台连接资金方、资产方和在业务链条不同环节中各有所长的机构,形成一个有机的借贷生态体系。在各参与机构遵循自身经营资质要求和机构间合作规范的前提下,彼此充分发挥各自在业务属性、服务网络、数据积累、风险管理、科技研发、金融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化优势,可以一种合作协同的方式消除信贷业务固有的短板,并为普惠金融人群提供多元化、价格可承担、体验便捷的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有分析人士对两种模式进行了比较:科技赋能模式中B端客户(金融机构)和平台的关系像是甲方和乙方,B端客户在客群定位、产品设计、定价方面有决定权,金融核心业务环节均由B端客户完成,并承担金融风险;平安普惠推出的聚合模式的参与方更像“有限合伙制”,平台把环节开放给相关能力方,聚合各方共同完成信贷服务。如果平台具有长期服务小微人群的经验,有能力有意愿从事普惠信贷,聚合模式理论上更有优势。

业内人士认为,相较科技赋能模式,聚合模式输出更为全面的服务能力,涉及获客、征信、风险评估、风险承担、资金等方面。在普惠金融人群借贷服务领域拥有丰富业务经验的平台型机构可以采用聚合式平台模式,依托数字普惠技术搭建平台、聚合生态链上各主体的比较优势和资源、建立标准化的服务体系,从而提高整体业务在获客、风控、资金、贷后等各个环节的运行效率,同时将风险分散,引入低成本资金,实现运营成本、风险成本和资金成本的“三降”,使业务在稳健运营的前提下形成规模效应,并进一步摊薄单位成本,成为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商业模式。

聚合模式解围三农信贷

值得关注的是,平安普惠已经在普惠信贷市场深耕超过13年,成功应用于小微人群的聚合模式也已经开始在三农领域实践。

普惠信贷业务所要深入的也即是打通三农金融的最后一公里,让国家最基层的组成部分得到有效资金的需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近期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报告(2017-2018)》案例显示,在2018年第四季度开始,平安普惠就开始整合集团内部资源,与农村基层服务机构合作,低息三农贷款产品已经上线,后续将根据试点情况扩大规模、优化产品形态以符合借款人的实际需求。

低息三农贷款产品作为平安普惠开放聚合式借贷服务模式的实践,将过去由单一机构独立完成的诸多信贷环节模块化,搭建金融科技为基础的开放式平台,通过与农村基层服务机构在内的多方协作,充分发挥各自在业务属性、服务网络、数据积累、风险管理、科技研发、金融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化优势,融入各业务环节,以协同方式消除业务短板,为三农人群提供多元化、价格可承担、体验便捷的服务解决方案。

低息三农贷款产品围绕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探索可行解决路径。

客户信用风险大导致的融资难问题,平台采取了共同担保方式分担风险。针对三农贷款有效抵押物不足,需要外部增信的问题,引入专业增信机构风险共担,共同化解农民抵押物少、农业信贷风险大的难题。

针对资金成本高导致的融资贵问题,平安普惠通过与多方合作、有效协同,降低获客成本、运营成本,控制风险,实现了成本和风险的“双降”,有效降低了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

除此以外,在金融科技方面,平安普惠也通过大量系统优化、流程精简,改善传统信贷模式融资慢与农业生产季节性、资金需求时效性强的矛盾。例如,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化审批,快速完成审批及放款;委托农村基层服务机构出面进行资料收集和签约,平安普惠与借款人无新增沟通环节。同时,通过网页即可完成申请,未来将支持借款人全线上操作。多管齐下,让农户在最短时间内拿到所需资金,不误农时。

资料显示,2005年以来平安普惠已累计为以小微、个体工商户为主的800万借款人提供借款服务,其中约70%未从银行获得消费类或经营类贷款。其业务遍布全国310个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覆盖率达93%。

2017年开始,平安普惠先后通过和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合作,发放免息贷款帮助了部分农村创业群体。

为了探索商业可持续模式,服务更广泛的三农人群,2018年平安普惠开始扩大聚合的范围,与长期服务三农的农业基层服务机构合作,充分发挥它们长期服务农村基层的优势,更广泛、更深入地为三农人群服务。低息三农贷款产品正是平安普惠“聚合模式”在三农领域的实践,2019年将在全国全面推广。

责任编辑:冯樱子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