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水皮:李大霄批判 政策底不是市场底

作者:水皮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1-27 14:53:57

摘要:一,政策底不是市场底;二、即便市场底也需要时间构筑;三、未来有行情但高度有限。

水皮:李大霄批判 政策底不是市场底

水皮

A股是政策市,政策市的特征就是人为干预,而理念恐怕就是人定胜天。

可是,可但是,人定胜天成立吗?

不成立。

所以,市场的走势最终一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然也包括管理层的意志、政策制定者的意志,甚至决策层的意志,市场不是一个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市场说到底是由成千上万的具有独立意识和人格的人或者机构组成的一个共同体,一个利益的共同体。

既然是政策市就有政策底。

政策底的理念同样是人定胜天。

可是,可但是,如果人定胜天的理念成立,股市就不可能发生股灾,也就没有必要救市。股灾的发生本身说明,这个市场有自己的规律,救市是徒劳的,但是正因为是政策市,所以救市又是必须的一种义务和责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结果就两个字,尴尬。

政策底之后必然有市场底。

在政策底和市场底之间又会出现经济底和估值底,有时同时出现,有时则有时差。李大霄判断此番政策底和市场底同时出现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大概率是不成立的。

时滞和落差是存在的。

历史数据告诉我们,一般时差在3-4个月,落差在10%左右,原因在于管理层的心理比一般投资者者脆弱,抗打击能力远远不及散户,所以,首先崩溃。

但是,数据毕竟是历史数据,而市场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必须考虑的变量也层出不穷。

中国政府第一次救市始于1994年8月的“三不政策“,当时上证见底325点,两个月冲到1025点,此后回落524点,借助“327国债期货”事件,1995年5月上证又冲击到900点附近,然后又回落;此后A股开始有规律的上涨下落周期,简单地计算,上涨不过3个年度,但下落则越来越来长,从3年5年7年,形成了牛短熊长的格局。

A股第一波真正跨年度的行情是香港回归行情,事件持续从1995年到1997年,指数从500点附近冲击到1500点附近.之后的回落同样是3年,从1997年5月30日到1999年“519行情”再启动;

A股第二波跨年度行情是“519行情”,时间从1999年起至2001年,指数从1000点打到2245点,时间是3年,之后的回落持续了5年,2001、2002、2003、2004、2005,即998点;

A股第三波跨年度行情就是“股改行情”,也称奥运行情,从2005年年中起步,3年时间,2007年10月见顶6124点,之后的回落持续了7年,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年,见底是1849点;

A股的第四波跨年度行情是所谓的“改革牛“行情。从2013年的最低点走起,2015年10月达到5178点,时间是3年,然后就是一路回落到今天,2449点和5178点比好像跌的差不多,很多人拿估值比,无论是市盈率和市净率好像也跟以前的底部相当,这也是事实,但是不等于调整必然结束。

为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大家首先要搞明白,为什么此前行情的调整时间是如何从3年到5年再到7年的,而牛市则是3年不变,答案就是市场的体量今非昔比,股改导致流通盘剧增,而2010年以后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又成为增量,A股的企业数在成倍增加,流通量在成倍增加;因此同样的个股估值需要成倍的资金才能承受、消化、平衡。上一次的国家牛都达不到股改行情的高度原因也正在于此,国家牛是加了杠杆的,允许透支配资的,成交量是超过美国华尔街的,但是打到5178点亦是精尽而亡,而国家队救市真金白银2万亿也只是争取到了一年时间而已,2638点已经成为马奇诺防线,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6124点时,市场整体估值大约30多万亿,流通盘则是20多万亿,而指数至今在2500点附近,市场整体即流通估值咋40万亿左右。

OK,存量已然如此,更何况最近3年是IPO大跃进的3年,上市公司接近800家,3年到期,最初的一批大股东都解禁在期,市场资金压力陡增。800家什么概念,A股现在一共才3600家,从2800到3600,上市公司规模扩容是28.57%。

过往的行情行程过半一定伴随着银行存款搬家,但是现在一方面银根收紧,M2已经从13%回落到8%,流动性过剩一去不复返;另一方面,三四线城市楼市去库存把老百姓银行里的那点存款消耗殆尽,想往股市搬都没有存货,行情又如何推动?所以,我们看到从上到下,尽管政策力度前所未有,但是市场不为所动,几乎原地踏步,不是这届人民不行,而是实在力不从心。

结论就是,一,政策底不是市场底;二、即便市场底也需要时间构筑;三、未来有行情但高度有限。

责任编辑:秦岭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