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短期内无通货膨胀风险

作者:郭田勇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0-16 18:17:12

摘要:短期内无通货膨胀风险

 

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当前物价上涨有其合理性
   今年上半年,我国CPI除1月份是正值外,其他月份都处于零以下,是一种通缩状态。但从8月的经济数据看,CPI、PPI降幅收窄,环比继续上涨。我们不希望价格上涨的速度过快,但只要是在可控范围内,价格出现一种恢复性的或者适度的上涨,对整体经济发展来讲并不是坏事。从理论上讲,在经济长期处于有效需求不足、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状态时,温和通货膨胀会对产出和就业产生扩大效应。
    在国家保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推动下,货币信贷增速有所加快。不可否认,货币增速快是物价上行的动因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就会出现大幅度的通货膨胀。因为从目前价格上涨因素来看,现在物价上涨有一定合理性,处在政府可预期和可调控的区间内。而且,当前备受关注的鸡蛋、猪肉价格上涨属于正常的恢复性上涨和季节性波动,以猪肉为例,据农业部公布,虽然近15周猪肉价格持续上涨,但是当前价格仍然比去年同期低16.3%,所以说当前处于恢复性上涨阶段。再者,鸡蛋价格有其明显的波动周期,都是在9月份达到最高点,然后回落,春节前后再次出现上升之后继续下降,至8月再次回升。此轮的价格上涨并不是由供求失衡导致的,因此不必过分担心。
    另外,从理论上讲,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升高应该是一致的。我国GDP增长率从一季度的6.1%到二季度的7.9%,一直保持着增长态势,伴随着经济增长,价格水平应该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


目前不存在通货膨胀
    8月份,两个价格指数环比出现上涨,其中CPI环比上涨0.5%,PPI环比上涨0.5%,但我们还应看到二者同比还处于下降水平,CPI同比下降1.2%,PPI同比下降7.9%,因此,目前不存在通货膨胀。
    进入8月以来,在猪肉和鸡蛋价格的带动下,全国农产品价格出现普涨。由于食品类商品在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占大约三分之一的比重,又由于我国最近两次较快的物价上涨都是由农产品涨价引起的,持续涨价的猪肉、鸡蛋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通胀预期,但未来是否会发生通胀主要看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从国内来看,在CPI中占较大比重的粮食供应充足,我国夏粮连续6年丰收,正常情况下,今年早稻丰收也不成问题。在此情况下出现价格上涨,并不是由供需不足引起的,只是出于对农民利益的保护而进行的价格调整,只要调控得当,确保粮价基本稳定是可以预期的。另外,鸡蛋和一些蔬菜价格上升,带有很强的季节性。由于每年七八月份天气炎热,产蛋量下降,而且中秋节将至,鸡蛋需求增加较多,价格一般都在全年较高水平。猪肉价格的上升也不是由于市场供给不足,而是政策行为的推动。由此分析,此次价格上涨因素主要是恢复性上升和季节性波动,价格持续上涨的内在动力不存在,也不构成发生通胀的基础。
    从国际来看,短时间内出现“输入型”通胀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就会增加。但我们应当看到,世界经济虽然出现企稳迹象,但全面复苏将是缓慢、曲折和复杂的过程。从供求关系的角度来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近期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从影响PPI再传导至零售商品影响CPI,还需假以时日。因此,短期内都不必担心“输入型”通货膨胀问题。


CPI有望于四季度转负为正
    受翘尾因素影响,今年CPI可望于第四季度转负为正,笔者预计可能会在10月份出现正值。
    对于未来的价格走势,有关部门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要把握好未来经济增长和价格上涨的平衡,防止快速的物价上涨,防止价格由恢复性上涨演变成通货膨胀。在保增长的过程中,保持货币信贷额度合理可控,注重对信贷资金流向的监管,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中去。第二,在收入分配方面,食品类商品支出在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中占比相对较高,若价格出现一些局部领域的上涨以后,为了不影响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质量,应对相关人群进行合理财政补贴,以减轻因农产品价格上涨给他们带来的经济负担,保持社会稳定。
    另外,针对农产品价格的上涨,需重视对农户进行正常补贴和灾害补贴,同时控制农资价格,提高农民种粮、养猪的积极性,保证农副产品的充足供应。同时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中间商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行为,防止中间商挤占农民利润空间,使农产品价格合理上涨带来的利益真正落实到农民手里。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