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新三板公司转板IPO过会率连降四成 扎堆投奔H股无惧破发?

作者:王兆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0-26 18:45:47

摘要: 日前,新三板挂牌公司ST泽生 (871392)公告将赴港进行IPO的消息,引发了市场关注。

 新三板公司转板IPO过会率连降四成      扎堆投奔H股无惧破发?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兆寰 北京报道

日前,新三板挂牌公司ST泽生 (871392)公告将赴港进行IPO的消息,引发了市场关注。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新三板IPO过会率下行,使得越来越多的新三板公司对于A股不抱希望。港股2018年的新规更是对有融资需求的新三板公司形成较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允许符合条件的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这一条,令许多三板公司选择“三+H”的发行模式,且热度逐渐升温。

据新三板在线粗略统计,截至2018年10月16日,共计21家新三板(包括已退市)企业冲刺港股,其中包括11家仍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和10家已经摘牌的企业。

然而,港股的破发潮和高昂的上市费用也是许多新三板公司不得不考虑的实际问题。

“先完成融资,随后的事情再说,至于破发都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一位资深新三板研究员向《华夏时报》记者直言,“尽管港股已经发布相关新规,支持优质企业IPO,但是真的能够完成上市的新三板公司数量仍旧有限。”

无奈的选择

对于急需融资的新三板挂牌公司而言,A股IPO的概率越来越小。

来自东北证券报告的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IPO上会的新三板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但过会率呈持续下降态势。2017年上半年,过会率高达85.71%;2017年下半年,过会率下降至60.61%;2018年上半年,过会率降至54.17%;2018年下半年以来,过会率进一步降低至46.15%。

何止是新三板公司,A股的持续低迷,使得整个IPO市场都在萎缩。日前,在维稳的大环境下,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表示,为统一与被否企业重新申报IPO的监管标准,支持优质企业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提升,证监会将IPO被否企业筹划重组上市的间隔期从3年缩短为6个月。

对此,东北证券分析师付立春分析指出,重组上市周期缩短后主动撤回IPO申请材料的企业数量有望大幅减少。同时,提交IPO申请的企业总体上可能有所增长。

但从目前情况看,发审委对于企业IPO过会审核并没有放松迹象。周期缩短是否会使得拟IPO企业整体过会率提高还有待观察。

IPO过会难,不得不倒逼新三板公司在其他资本市场上市谋求融资突破。随着“新三板+H”框架落地,港股市场无疑成为热门选择。

付立春表示,新三板企业赴港上市出于多个因素考虑,港交所无论是融资功能、定价功能还是交易功能整体上都强于新三板;港交所作为一家国际化证券交易所,在此上市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

同时,对于部分企业开拓国际化业务、走向国际资本市场也有很大帮助;对挂牌企业股东而言,挂牌企业在港上市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退出渠道。

“三+H”逐渐升温

2018年4月,港股发布了上市新规为符合条件的生物科技企业、双重股权架构企业等开辟来港上市的绿色通道:允许符合条件的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允许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创新公司来港上市;迎接一些海外公司、内地的公司赴港上市。

联讯证券分析师彭海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直言:这次改革被视为香港市场25年来最重要的上市机制改革。港交所在上市制度上的改革,将有助于吸引更多新经济公司选择来港上市,也将有助于激活更多资金流入港股市场。

同时,港股市场更为市场化的注册制使得港股市场具有更宽容、上市效率更高的优势,但其弊端则是港股的破发率较高,多数公司的首发市盈率并不及A股。

日前,新三板挂牌公司ST泽生公告董事会审议通过首次公开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下称“港交所”)上市议案,正式宣布冲刺港股。

这意味着,ST泽生会成为第四家将要“新三板+H”的公司,也是第二家即将赴港IPO的新三板未盈利医药生物公司。该消息再次点燃了新三板赴港上市的热情。

据了解,此前君实生物(833330)、九生堂(830833)、成大生物(831550)这3家公司已经先后释放两地挂牌上市的信息,其中君实生物是第一家未盈利新三板医药生物公司。8月,港交所官网披露君实生物的港股上市申请材料。

“去H股融资也没好到哪里去,还是先做好企业吧。”一位新三板挂牌企业董秘赵先生如是说。

《华夏时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新三板企业去H股上市也是出于无奈的选择,毕竟A股的IPO通道排队和审核速度之慢,企业确实等不起,但是在港股上市的审核也是有时间周期的,速度也不会太快,而且相关的成本确实不低。

彭海分析认为,赴港股上市对于大多数新三板企业而言是一项风险较高的选择。根据IPO的标准和费用可以看出,IPO门槛越高企业需要花费的成本也越高,从无论A股还是港股IPO的上市费用来看,与2017年新三板年报企业的净利润相比,净利润足够支付IPO费用并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公司在新三板市场并不常见,建议新三板企业审慎抉择。

编辑:刘春燕 主编:陈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