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对部分病种认知不足 落实“健康中国2030”应加强预防与宣传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9-11 14:41:43

摘要: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实施,大健康理念的树立,驱动了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的观念改变,而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得前提是对相应疾病有所了解,为此,需要加强疾病的知识宣传。

对部分病种认知不足 落实“健康中国2030”应加强预防与宣传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十四年前冬日的一个夜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血管外科奠基人汪忠镐突发憋闷、呼吸困难,紧急被送进急诊室,与死亡擦肩而过。此后的两年里,汪院士又经历了4次致命的窒息,收到3次病危通知书。幸亏他是医生,时时在医院里,每次都被及时地抢救了过来。

汪院士多次接受诊治,每次得到的诊断都不相同,有的医生说是“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有的说是“呼吸暂停综合征”,也用了很多新药,却每每还会复发。他经常问自己:“人活一口气,我这口气怎么就这么难呢?”

是什么疾病折磨一位医学院士多年?又让这么多医生难以确诊且无从诊治?

直到有一次,汪忠镐在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时候被外国专家提醒,有没有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呢?回国后,汪院士立刻找到消化科做了检查。结果显示,24小时内,汪院士经历了200余次反流,最长的一次持续42分钟,而恰是在这个时间汪院士憋气症状最为严重。正是这个结果证实了汪院士的“哮喘”就是由于胃底贲门松弛而导致的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确诊后,汪院士远赴国外接受了胃底折叠术的治疗,当晚即见效果,呼吸前所未有的顺畅。

“目前,公众对于胃食管反流病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的认识明显不足,医疗机构缺乏必要的重视,也存在误诊误治、基层相关医疗资源供给短缺的现象。实不相瞒,我本人对胃食管反流病也是相当的陌生。”近日,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赵本志在首届全国胃食管反流病宣传周启动仪式上表示,这次全国胃食管反流病宣传周,能够增强公众对该病的认识,能够帮助医疗和研究机构加大对该病的研发水平,能够加大医疗相关企业对于该病种的重视与支持,从而惠及广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

据记者了解,我国存在对部分疾病面临严重的认知不足、诊疗率和药物可及性较低的情况,为此,加大宣传与防治势在必行。

认知不足易致医患矛盾

或许,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觉,吃完饭以后一打嗝,一股酸水直接反上来,搞得人整个喉咙非常难受。而这,很有可能是一种危险疾病的信号。

“反酸水”其实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典型症状。胃食管反流,顾名思义就是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以及食管外组织形成的相应的症状,其中非常典型的症状就是“反酸水”,此外还有“烧心”。胃食管反流是一个非常大众的疾病,发病率大概在10%左右。随着这几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饮食逐渐地西化,其实发病率还在逐年攀升。在西方国家最高的发病率可以达到25%左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患病人数占总人口数的0.65‰——1‰的疾病统称为罕见病,以此定义,胃食管反流病并非罕见病,但对其的认知亦是如此,何况对众多罕见病的认知。而这样的认知不光影响后续的用药和治疗,同样是引发医患纠纷的主要矛盾。

谁都不会否认,医学是一门专业学科,但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几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懂得”一点医学——起码了解自己的身体。因而,作为一门学科,人们对医学的认识会在“普知性”和“专业性”的双重属性之间频繁地游移,这是任何其他学科都没有的特点,它也决定了医患双方共同完成的诊疗过程,必然是一种思维的博弈。

英国的《柳叶刀》杂志就曾专门刊登文章,讨论医患关系在中国的复杂现状。在不同的领域,学者们从社会、经济、法律等角度对医患关系的探讨虽然足够宏观概括,但却时常忽略了一个细微而内在的方面:医生和患者对疾病认知的不同,往往是医患矛盾发生的起点。

以儿童多动症为例,中国目前有近2000万学龄儿童患多动症。现有的治疗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为重要的是,中国患儿的诊断率只有1%,部分诊断往往将其视之为调皮。

除此之外,我国各类罕见病患者的总数已超过1600万。罕见病诊治在世界各国都是一个难题,中国同样面临这样的窘境,在某些方面甚至更加棘手。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罕见病尽管发病率很低,但患者人群多达千万之巨,而且仍以每年20万人的数量在增长,因此,针对此类疾病的预防与宣传也尤其重要。

加大知识宣传助力“主动健康”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实施,大健康理念的树立,驱动了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的观念改变,而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得前提是对相应疾病有所了解,为此,需要加强疾病的知识宣传。

“大家知道,201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推进全民健康素养制订了行动纲领。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海南博鳌考察时深刻指出:‘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要大力发展健康事业,要做身体健康的民族’。人民健康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赵本志表示,加强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大众对于管理风险的认知水平,能够激励大众把静态的生活方式改变为积极的行动,逐步开展控制心脏病危险因素的行动。

据记者了解,“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我国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其中强调,要以“预防”为主的健康观念,提升健康意识,加强疾病的预防。

显而易见,我国将转变过去重医疗、轻预防保健的以医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实现疾病预防控制的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实现由“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的转变。

据记者了解,经过坎坷的治疗之路后,汪忠镐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让那些与自己有相似遭遇的患者早日得到正确的诊疗,脱离苦海。自此,国内掀起了一股“胃食管反流病”推广之风。

就在今年,胃食管反流病的广大患者迎来了又一个福音。为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联合主办了全国胃食管反流病宣传周,设立每年9月的第二周为“全国胃食管反流病宣传周”,在全国开展科普宣传、健康宣讲等活动。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