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输血安全吗?专家建议首要原则是“尽量不输”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6-13 10:53:47

摘要:输血的风险仍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就此,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输血科主任纪宏文在发布会上透露,尽管血液安全知识不断地提升,但输血的风险在全球来说都仍是无法彻底解决的难题。

输血安全吗?专家建议首要原则是“尽量不输”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不断推进,人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带来的人口老年化,二孩政策全面实施带来的大龄高危产妇数量增加,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带来的医疗服务量持续增长等,对血液供应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目前,我国血液保障能力基本可以满足临床需要,但处于一种‘紧平衡’状态。”6月12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周长强表示,争取到2020年献血率达到15/千人口,临床用血100%来自于自愿无偿献血,血液安全和临床合理用血水平进一步提升。

就目前来看,我国全国千人口献血率的平均水平约在10‰左右。千人口献血率,即是指每千人口中拥有的献血人数。

除此之外,输血的风险仍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就此,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输血科主任纪宏文在发布会上透露,尽管血液安全知识不断地提升,但输血的风险在全球来说都仍是无法彻底解决的难题。

献血量20年增加5倍多

近年来,我国无偿献血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国在无偿献血总量、自愿无偿献血比例、血液质量安全水平、血液报废率、临床合理用血水平等方面,血液安全供应水平位居全球前列。

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全球血液安全与供应报告》指出,中国血液安全供应水平位居全球前列,自愿献血比率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全球仅有24%的国家开展了血液核酸检测,我国便是其中之一,且实现了血站核酸检测全覆盖。

同时,近五年,我国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手术台均用血量分别降低20%和30%、自体血回输比例增长30%,不但节约了大量血液资源,而且降低了输血不良事件,显著提升了医疗安全水平。同时,记者从发布会获悉,20年间,全国无偿献血人次从1998年的32.8万上升到2017年的1459万,2017年的献血量相比1998年增加了5倍多。其中,广州、北京等一些大城市献血率非常高,比如2016年、2017年广州的献血率都为28‰,已达到发达国家献血水平。

那么,在如此大量节约了血液资源以及如此这样的增量情况下,为什么还会出现“紧平衡”的状态?

据记者了解,尽管广州、北京处于“献血榜”前列,仍需要进一步提升相关献血指标,因为广州、北京的优质医疗资源比较集中,外地患者比较多,用血就会紧张。同时,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要求,除边远地区以外各地原则上不再开展“家庭互助献血”,并于2018年3月底前取消互助献血,这意味着今后用血会更紧张。

家庭互助献血是指在血库紧张的情况下,血液中心鼓励家庭互助献血者等量换血,即不论血型是否相同,献血后立即发给医院等量的血液。家属献血后,可持献血证到所在医院,为病人换用所需的等量血。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也有类似的条款依据,为此,家庭互助献血不仅是缓解“血荒”的好办法,还于法有据,可以说无可指责。

然而,家属里也存在一些自身不愿或者不符合献血条件的人,为此,出现了“血托”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低价雇来献血者,然后以高价转卖给急需用血的患者,加之一些医院及血液中心很难对献血者身份进行核实,血液质量以及献血群体的健康都难以保障。

据记者了解,北京市在“家庭互助献血”叫停后曾出现血小板供应紧张的情况,后通过相关部门调剂河北、山西等外省血库供应临床用血需求。

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一负责采血和检验的工作人员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十几年的数据来看,每年的献血总量在逐年增加,但是,近两年的献血总量确实比此前少了,这跟流动人口减少都有些关系,同时,叫停“家庭互助献血”后,确实需要不断壮大无偿献血者的队伍。

首要原则是“尽量不输”

血液保障能力虽然处于“紧平衡”状态,但血液供应的安全保障工作依然是重中之重。

那么,在血液采集过程中,如何保障血液的安全?就此,北京市献血办主任、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刘江先生表示,“血液中心采供血分采集、制备、检测还有供应四个步骤。采集这是血液安全的第一个环节,目的是从低危的献血者当中筛查献血者。在这之前还要做一些简单的快速筛查,比如说血型、血红蛋白、转氨酶、乙肝快速,这些筛查目的是通过筛查把一部分屏蔽掉,否则血采回来以后也会造成浪费。”

血液筛查、检测、检验是确保血液安全最重要的一步,检测主要进行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的抗体,艾滋病病毒的抗体,还有核酸检测,保证检测更精准。这些检测技术我国基本上实现了血液检测和制备加工的自动化,且与发达国家接轨。

那么,采集和检测都合格了,制备也都分离好了,剩下就需要保存,这就需要有一个有效的合理的库存环境和水平。

比如,红细胞的保存温度是2到4度左右;血小板是22度,上下2度。这些加工的过程需要采购一些包装、试剂、设备、一次性耗材等,而这些都需要成本。

“大家可能经常问,为什么献血不要钱,而供血却要交费,实际上血液原料是没有价格的,这个所谓210块钱的收费标准,是整个加工过程中产品的一些成本,并且是由国家发改委统一制定的标准。”北京市献血办主任、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刘江表示,为了要保持一个有效的合理的库存水平,我们有一个应急预案,最主要的血站系统应急预案就是一个库存标准,如今,就是按照血站平均供血量的七天作为一个安全和有效的库存水平。

除此之外,据记者了解,我国2015年底就已实现了血站核酸检测全覆盖(全世界仅24%的国家开展),有效缩短了疾病传播的“窗口期”,基本阻断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经输血途径传播。

不过,对于输血来讲,纪宏文表示,全世界范围内的首要原则都是“尽量不输”,也就是说,不输血不代表不积极治疗,而是通过更细致的医疗,尽可能地减少失血,同时采取自体血回输、回收自体血等方式来管理患者血液。

数据显示,近5年,我国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手术台均用血量分别降低20%和30%、自体血回输比例增长30%。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