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课外“杯赛”变身能力诊断 学而思暗度陈仓

作者:王晓慧 刘欣越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4-20 20:58:40

摘要:今年2月份,教育部一系列减负政策、校外培训整治措施、取消“杯赛”等接连出台,李贝为什么说“杯赛”还没取消?诊断又是怎么一回事?二者有什么区别?

课外“杯赛”变身能力诊断 学而思暗度陈仓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实习记者 刘欣越 北京报道

4月的一个周六早上,位于海淀黄庄附近的和盛大厦内已是人头攒动,四个电梯轮流工作,人依然是挤满了大厅,其中,大部分是学生,目的地均是6层的学而思教室。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家长李贝(化名)特意来到学而思前台询问相关“杯赛”事宜。

“本来是要给孩子报名学而思杯的,后来看到了取消‘杯赛’的政策,以为赛事取消了,如今,从群里通知得知,‘杯赛’没有取消,只是换了一个名字叫‘诊断’,所以想获悉今年是否还有其他的‘杯赛’。”李贝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

今年2月份,教育部一系列减负政策、校外培训整治措施、取消“杯赛”等接连出台,李贝为什么说“杯赛”还没取消?诊断又是怎么一回事?二者有什么区别?

“这个诊断就是原来的学而思杯,如今改成了综合能力诊断,不过,性质不同了,之前有排名、分数和证书,今年没有,目前的分数只能用于学而思内部的调班,比如,尖子班升为超常班。”学而思一工作人员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出台之前,学而思有迎春杯、华杯赛、希望杯、走美杯,但是,今年只有迎春杯赶在了政策出台之前开赛,颁发了证书,其他都取消了,以后的各大考试会越来越少。

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该员工一再强调,“要抓住每一次考试的机会,至于小升初时是否有用,都去考就对了。”

并未消失的“杯赛”

4月中旬,李贝在学而思家长群里收到了这样一条消息:各位宝贝家长,今天的线下诊断成绩已经发布,现把这次诊断的题目发给大家,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好好研究一下。

“虽然有政策限制,但是,孩子距离小升初还有3年的时间,其间也许会有政策松懈的那一天。”李贝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往年的经验来看,学而思杯赛对小升初或者进入实验班确实有影响,但是,仅凭这个证书有点单薄,如果还有一两个其他全国性的“杯赛”更有保障。

重点中学门槛高,考试成绩、比赛成绩甚至爱好特长都是衡量标准,不过,想进好的学校光靠课堂上学到的那些知识远远不够,为此,虽然孩子的学习压力增加了,但是,像李贝这样,希望孩子能在校外多学一些的家长数量居高不下,其中,不乏有大量受益的孩子。

距离小升初考试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北京市某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郝思琪(化名)已经提前收到了北京四所重点学校的点招通知书。

“孩子之所以能够得到重点中学的如此青睐,除了成绩突出外,全国性的各大“杯赛”证书更是塞满了家里的抽屉。”4月17日,郝思琪的家长在接孩子放学时表示,在几所重点学校里,孩子比较侧重某校的元培班,因为,它不光是教委特批的2+4实验班,更关键的是可以中考免试直升高中。

据记者了解,不出意外的话,学而思8月份还将有一次诊断,考试内容也基本集中在目前课上的题型,但是,最终是否成型尚需等通知,“毕竟,后期的问题我们也无法预测,比如,4月6日就要进行诊断考试了,5日我们都还在担心是否会收到取消的通知。”上述学而思的工作人员称。

参与各种“杯赛”考试,以期获得奖状、奖杯或证书,从而增加进入名校的砝码,“杯赛”成绩俨然已是重点学校考核学生的重要参考条件之一。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各类培训机构以及家长均对相关“杯赛”趋之若鹜,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负担。

为此,今年2月起,教育部一系列减负政策、校外培训整治措施、取消奥赛加分文件等接连出台,但是,面对严厉整顿,许多培训机构“对策”频出,有的暂停了相关“杯赛”,有的则是将原有的“杯赛”“换了马甲”。

记者了解获悉,政策出台之后,仅是换了考试形式,但内容换汤不换药的培训机构不在少数。比如,高思教育今年并未举办“杯赛”,但官方同样多了一个“2018年高思教育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评测”,只不过,评测结果是以报告的形式呈现,不提供分数。

“掌门辅导的‘杯赛’辅导课程也并未下架,近期还曾在我们学校的群里进行招聘,条件是得过奥数奖的大学生兼职,一小时200元计费。”4月18日,一名北大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

难以走出的“教育怪圈”

其实,在此轮“减负政策、校外培训整治措施”出台前,国家层面发布的“减负令”已接近两位数,最近的两次分别是在2013年和2015年,然而,源源不断的“减负令”亦无法掩盖这样一个事实:走向减负反向的培训依然屡禁难止。

那么,既然“杯赛”以及培训的成绩是用于小升初择校的工具,那么,源头应该是义务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导致择校情况的严峻,否则,就算是这次取消了“杯赛”,在私下也会有其他形式的择校工具出现,毕竟,这种重点学校甚至实验班可以享有更好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机会。

“政策擦边球现象在中国普遍存在,很难讲到底是不是有悖。“杯赛”是在当前中国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学校对学生综合素养考核的重要指标。一般培训机构业务应该会更加面向中高考等暂时很难调整的考试。”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研究员高政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发展到今天,早已经成为了一种选拔分层的社会机制,当社会分层较为明显的时候,减负问题很难彻底解决,这是社会问题在教育领域的体现。

其实,早在2006年,我国的义务教育法就已明确规定,每个人都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同时,各地也设立了相关规定,但实际的执行情况参差不齐,甚至,部分地区学校采取设立特色班、新锐班或其他名字来单独为成绩较好的学生编班。

“追求公平正义是本届政府的重要追求,教育公平既有教育政策也有教育资源建设问题。目前,政府—学校—家长—校外机构四者似乎陷入一种怪圈,一方面教育部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不断通过政策减负和取消一系列竞赛,另一方面,培训机构和家长却不断变化对策,唯恐错失机会。”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三级教授魏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同时,在魏奇看来,“杯赛”现象难以遏制的背后核心是优质教育资源需要和家长追求好学校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教育选拔、教育评价单一,是社会上行业收入和社会地位差距过大等一系列深层问题。

“所以,不能就教育解决教育,不能只是教育部教育局出台政策,还需要政府加大优质资源建设,采用公平的选拔方式,对违背的学校约谈、限制指标、对学校和结构利益挂钩者追究法律责任。”魏奇认为,从长远看,减少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家长和学生就会选择职业教育,而不是只追求好初中—高中—大学这样一条道。

据记者了解,从年初开始,成都、石家庄、武汉等地区又纷纷发布通知强调,任何学校不得通过考试、测试或者任何变相形式的统一知识性考试方式选拔生源,同时,各校须规范编班办班行为,实行均衡编班,不以实验班、特长班等任何名目设立重点班、快慢班等。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