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在线教育:烧钱改变命运】学大教育恐遭抛弃 一对一模式遇困

作者:于玉金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4-08 18:14:28

摘要:近日,*ST紫学(紫光学大,000526.SZ)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天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山铝业)100%股权,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构成重组上市。这意味着,*ST紫学将“卖壳”给天山铝业。*ST紫学旗下主业的学大教育位置就变得极为尴尬。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玉金 北京报道

作为首个中概股借壳回A的教育企业,学大教育的命运却如一颗棋子,随时面临着“被弃”。

近日,*ST紫学(紫光学大,000526.SZ)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天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山铝业)100%股权,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构成重组上市。这意味着,*ST紫学将“卖壳”给天山铝业。*ST紫学旗下主业的学大教育位置就变得极为尴尬。

学大教育的命运

“卖壳”受挫后,*ST紫学开始第二次“卖壳”动作,而再度卖壳又将学大教育的命运放在了“取舍”的天平上。

3月21日,*ST紫学公告称,*ST紫学将“卖壳”给天山铝业。据官网介绍,天山铝业已形成煤、电、铝、碳素、铝深加工一体化的现代循环经济产业链。而*ST紫学主营业务为教育服务业,主要资产为学大教育,原为2010年在纽交所上市的中概股。

*ST紫学与天山铝业主营业务完全不同,若此次重组成功,占*ST紫学营收九成以上的教育服务业又将如何“安放”?对此,《华夏时报》记者致电*ST紫学,对方相关人士称,目前处在缄默期,如果有最新消息,将及时发布公告。

国金证券教育业首席分析师吴劲草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ST紫光要重组了,若和天山铝业重组完成,学大教育大概率不会保留在里面,置出可能性较大。”

事实上,*ST紫学曾两次出售学大教育及相关资产清壳,拟引入中国台湾地区上市公司大众全球投资控股旗下资产及卖壳给壳软通动力又最终放弃。对此,业内有声音指出,是为偿还此前收购学大教育时产生的债务。

*ST紫学(厦门紫光学大股份有限公司)原为紫光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紫光集团)2015年收购的“壳公司”银润投资。媒体报道显示,2016年5月,银润投资向控股股东紫光卓远借款23.5亿元,以全现金的方式完成学大教育以及学大信息的收购。这一收购被业内指为“蛇吞象”。

2016年6月,学大教育并表后,银润投资更名为“紫光学大”。本在2015年就亏损的紫光学大,在2016年再度亏损9868.32万元。连亏两年后, *ST紫学“保壳”压力骤升。

值得关注的是,学大教育为*ST紫学贡献了绝大部分的业绩,截至2017年6月末,其教育培训服务业务收入占比达97.82%。2017年前三季度,*ST紫学实现净利润6365万元,同比增长278.9%。

线下一对一模式痛点

作为一对一个性化教育的首创者,学大教育的发展也早收起了此前疯狂扩张的锋芒。

2001年,学大教育以网上家教平台起家,于2004年转型线下并创立了一对一培训模式。在新东方成功赴美上市后,资本涌入教育行业,学大教育作为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也于2007年获得鼎辉创投融资后快速扩张,并于2010年11月赴美上市,1.28亿美元的IPO融资额曾创教育领域最高纪录。然而在美上市仅5年,学大教育就急于私有化回A股。在私有化前的2015年7月24日,收盘价为3.1美元,而上市5年后,股价缩水八成。

学大教育上市后,一度加速扩张。2010年、2011年,学大教育新增教学中心数量达到160余家,在获得快速扩张带来营收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人员费用及场地租金的骤增,其一对一模式也备受质疑。

一位行业资深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一对一模式便于快速复制扩张,但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其扩张的副作用便开始显现,如教师及房屋租金成本增加摊薄企业利润、教学管理跟不上、行业利润率低、销售趋利过度承诺,尤其是优秀的老师比较稀缺,因此企业在扩张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节奏。”

记者从学大教育一位分析老师处了解到,高三学生冲刺高考阶段的一对一点播费用大概是700元/小时左右,相应的老师是5A级别的第二梯队,而最好的老师则要在1100元/小时左右,而这种老师还要在学期开学前进行预约。

“近两年,学大教育扩张已不再像以前那样疯狂。”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在线教育掀起热潮,目前线上一对一平台也开始快速发展,线下一对一巨头学大教育又会走向何处?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