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新行长易纲:央行的下一步

作者:肖君秀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3-19 20:09:04

摘要:“主要任务是要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推动金融的改革和开放,并保持金融业稳定。”3月19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经投票表决易纲成为央行行长之后,谈及自身职责时,他这样对记者们说。

新行长易纲:央行的下一步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肖君秀 报道

3月19日,对于金融业来说是一个重大日子,易纲成为央行新的行长,我国的货币政策与金融大监管将与他紧密相联。未来他的每一句话,全球资本、金融市场都会侧耳倾听,他代表的是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央行。

“主要任务是要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推动金融的改革和开放,并保持金融业稳定。”3月19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经投票表决易纲成为央行行长之后,谈及自身职责时,他这样对记者们说。

简单的几句话背后却是任重道远,央行新的使命是“宏观审慎管理与货币政策管理并行”,易纲不仅仅要面对货币政策相机抉择的挑战,还要继续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同时还要肩负起防范金融风险,在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业严监当中起到引领作用。

易纲先是在美国留学、工作了14年,然后回国在央行工作了整整二十年。最近几年作为央行的副行长,他负责央行各项工作,位列央行四位副行长之首。此前他在央行还担任过货币政策司司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等多个要职。

易纲常常一身深色西装加领带,金融监管者的职业范儿。他的衬衣颜色不仅仅是白色,领带也不只有红色,有时也会选择淡蓝、浅紫、深蓝色系。他拥有国际化视野,同时从实际出发,既强调货币政策的专业性又主张因时创新,他与周小川一脉相承属于金融“改革创新”派。

我国无论经济与金融都越来越深入地影响全球,正需要这样一位行长。那么,未来央行将会有哪些大动作,易纲又将怎样展现我国央行的新变化以及大机遇?

一脉相承改革创新

在此之前,央行行长人选成为资本市场最为关心的话题。最近几年,易纲作为副行长在央行内负责各项工作,与其他副行长仅“分管”某项工作不同。

“你们会看到,从之后的日程,一直到海南博鳌论坛,都会有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政策和举措。”3月19日上午,投票表决成为新的央行行长之后,易纲对记者讲述下一步的动作。

这与前不久在两会央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当时作为央行行长周小川类似告别式的讲话相呼应:我能和大家一起在金融改革开放领域做工作,不断向前推进,这是很有幸的一件事。

易纲接过周小川金融改革开放的重任,将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易纲与周小川一脉相承,同样拥有博士学位,又都是学者型官员,著作论文丰富,同时具有强有力执行力;他们拥有国际化的视野和沟通能力,在全球重要的金融、经济活动上应对自如;同时他们都主张金融改革创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对货币政策因时调整,支持实体经济建设。

最近几年,易纲作为央行副行长,负责央行各项工作,主管货币政策、国际业务两项重头工作。此前,他曾担任过货币政策司司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对货币政策、外汇管理都有丰富的经验。他还深度参与了人民币汇率改革、人民币国际化,而人民币国际化还在途中,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推进更多资本项目的开放。他所说的“会有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政策和举措”,很大一部分将会与此相关。

前不久,在两会的央行新闻发布会上, 谈到金融对外开放时易纲谈了两点: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业对外开放相关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所以,我们要落实中央的精神。习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6次会议和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也强调,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们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要积极稳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安排合理的开放顺序。所以,人民银行和金融业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对于金融开放的部署。二是放宽或取消外资一些股比限制。实际上这是体现了内外资一视同仁,这并不意味着放松监管。外资金融机构要准入或者开展业务的时候,依然要按照相关的法规进行审慎监管,这样我们通过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配套监管机制,我们仍然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易纲年轻时学业成绩优异,1978年至1980年,在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1980年至1986年,分别在美国哈姆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伊利诺大学经济学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后来他在美国的一所大学担任副教授,并获终身教职,过上了安定、富足的生活。但是一心想要回国效力的他,1994年回国,组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1997年起在央行工作,至今已经二十年,期间他不仅历经了利率、汇率市场化,推行人民币国际化,也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的惊涛骇浪,而我国货币政策的相机行事与灵活应对。

更大挑战摆在面前

作为新的央行行长,易纲面临的挑战,将会比周小川还要大。

易纲在货币政策、外汇管理等诸多货币政策的管理方面经验丰富、驾轻就熟。不过央行新的职责使其挑战更大。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将是政府2018年的机构改革的重点之一,从3月13日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来看,原来的“一委一行三会”金融体制格局将改变,迎来“一委一行两会”新的大金融监管格局,有望形成中国式“双峰监管”模式。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央行“双支柱”的定位,即宏观审慎管理与货币政策管理并行,目前国务院金融稳定与发展委员会的办公室也是放在央行,毫无疑问央行将在金融新的监管框架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央行今后不仅仅是货币管理者,也是金融风险防范、金融监管政策制定的重要角色。

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将是今后几年最重大的任务之一,易纲将会为此披挂上阵,推动各种政策的出台与执行,而市场是唯一的检验。如今距离2008年的金融危机已经十年,全球又开始堆积了新的风险,如何在重要的历史时期不让中国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将考验他作为新的央行行长的决断力。

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控力度与方法,也将考验他的水平。

今年两会央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易纲谈到2018年“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时说,“松紧适度主要是看对实体经济而言,我们的实体经济能不能够得到各个方面有效的支持。能不能够创造一个防风险并且能够平稳推进金融改革的外部环境,这样就为我们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供一个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显然,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要支持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顺利进行,这也是央行使命之一。具体央行如何来执行今年的“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呢?易纲认为,主要是针对金融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而言的,我国的经济目前是稳中向好,货币政策松紧从几个维度:一是看信贷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支持“三农”,支持一些薄弱环节;另外一方面是支持创新领域,中国经济目前有很多创新的亮点,看这些创新的领域能不能够及时得到货币、信贷、股市,还有其他各种融资方式的支持;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还要关注金融改革。

如何把控利率水平,以使经济保持健康、合理的发展状态?

易纲在上述央行新闻发布会说,央行监测到,去年年底贷款利率同比上升了0.4个百分点,去年的物价CPI是1.6,PPI是6.3,GDP的平减指数大概是CPI和PPI的加权平均。这么看实际利率是稳定的,不仅仅要看名义利率上升了0.4个百分点,还要看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是稳定的,和经济走势是相一致的。资金面上供给,也是比较平衡的。

从我国经济与金融实际出发,用专业的金融知识来管理,用数字实事求是作为判断。这位在美国留学并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央行行长,经济、金融数字已经如同于空气一样,遍布其周身,信手拈来。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人民币国际化、抑或是大金融监管新策,他要的都是专业、客观、创新、求进。

未来,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稳定作用,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度、我国金融机构应对风险的能力,都将形成他作为央行行长的“成绩单”。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