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掌舵央行15年:周小川的答卷

作者:肖君秀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3-09 20:16:01

摘要:十多年来,全球金融市场经历了金融危机与起伏动荡,我国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金融改革开放的脚步持续迈进,周小川在央行的日子堪称一部“金融改革开放”的篇章。

掌舵央行15年:周小川的答卷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肖君秀 深圳报道

3月9日上午,70岁的央行行长周小川出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的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深色西装、白衬衫、红色领带,学者型官员的他微笑着对每一个问题娓娓道来。

有记者问他在漫长的央行行长生涯中有什么难忘或遗憾事?他说:“我能和大家一起在金融改革开放领域做工作,不断向前推进,这是很有幸的一件事。”

十多年来,全球金融市场经历了金融危机与起伏动荡,我国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金融改革开放的脚步持续迈进,周小川在央行的日子堪称一部“金融改革开放”的篇章,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重要进展,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也如箭在弦……我国金融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不断完善金融监管制度防范风险,周小川已经完成了自身使命。

作为央行行长,无论他走在哪里都会成为焦点。市场更希望周小川能够给出2018年货币政策“谜底”,“松紧适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尺度,并以什么来衡量?他认为M2已经不是精确衡量货币政策松紧的工具,M2增速参照名义GDP增速来看的同时,还要看物价水平和就业水平。

人民币国际化“使命”

周小川温和儒雅,是一位典型的学者型官员,记者们更喜欢将他当作师者,对各种金融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请教。

人民币国际化作为我国重要的长期战略,目前走到了哪一步?2018年是否会进一步推进甚至加速?未来还有哪些推进举措?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周小川一一给出了答案,实际上也是作为央行行长的他,在人民币国际化上交出的答卷。

周小川说,人民币国际化主要政策该出台的都已经出台了,也就是说已经允许在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而且人民币现在也已经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SDR的篮子,主要的步骤该做的都已经做了。

“市场参与者在多大程度上愿意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和投资,以及用于资产计价包括一些重要商品、储备,在多大程度上用人民币计价交易,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也是谁也强制不了谁的,都是他们自愿按照他们的理解来考虑的。”在周小川看来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

过去几年,为了促进人民币跨境流通与使用,金融开放举措上推出了“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市场参与者对人民币的投资与使用还有一个熟悉、适应的过程。周小川预计,这种开放的趋势还会继续加大,从政策上来讲多数该研究的政策都已经研究过了,逐步寻找时机稳步向前推进。对外开放也是实体、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参与者在开放的环境中逐渐成长,逐渐在开放中体会自己的角色、发挥作用和体会国际竞争的过程。

人民币国际化的整个制度设计与框架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人民币如何与国际资本市场打通,未来具体如何推进?周小川表示,在资本市场和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的连通方面,可能还有进一步可以做的事情。除了资本市场以外,整个金融市场其他方面的连通也会有所增强。中国是稳步地、渐进地推进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可兑换以后还存在一些个别方面的限制,这些限制也会逐步有序放开,放开以后人民币国际化还能够进一步地向前迈进。

早在1993年,我国就提出了人民币要变成一个可兑换的货币,但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政策出现反思与调整,人民币国际化推进步伐在曲折中前行。市场认为,过去两年由于人民币贬值资金外流,央行为了稳定金融市场放缓了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周小川认为,既要防风险,又要坚持金融对外开放,两者是并行不悖的。开放型经济当中货币自由使用程度应该高,可以兑换。但与此同时要防范风险,除了金融的风险,也要考虑到经济中各种不同实体所面对的风险,还要考虑到要有反洗钱、反恐融资。整个国际货币体系也并不完善,有时候资本流动会起到副作用,会伤害某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这些都必须考虑在内。

“因此这样一种改革开放的进程,应该说历来都不是直线型的,它总是朝这个方向走,如果经济中有一些问题的话,就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有一些方案、一些具体的执行措施需要进行微调,这样的话最终会有利于在这方面前进。”他说。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模式”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成为了此次两会的关注焦点,过去几年来,股灾、债灾以及个别领域、机构等金融风险层出不穷,由于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原有的金融监管体制已经跟不上步伐,监管真空地带使得金融风险乱窜,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十分迫切。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将会以何种方式呈现,央行在其中又将担当什么样的角色?

周小川透露,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现在还在进行之中,在本次人代会最后几天,可能代表们还要就国家机构改革研究讨论,其中也包括金融监管体制进一步改革。

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而后金融进入强监管模式 ,以防止金融系统性的风险发生。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央行“双支柱”的定位,即宏观审慎管理与货币政策管理并行。在接下来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央行将处于重要地位。周小川对此如何看待?

“一些主要的内容在去年7月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所披露的消息里,已经说明了金融改革的一些主要思路,包括其后成立了国务院金融稳定与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放在人民银行,这些都表明人民银行将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周小川说。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参照国际上哪一种模式?周小川说,金融监管机构改革还是主要依据中国国情,也参考了国际上各种不同的金融监管机构的设置,参考的过程中也研究了所谓“双峰”监管的体制,但是,目前还是要观察一段时间,不是说就要采用“双峰”监管的尺度。

谈到为什么要进行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周小川表示,一是过去金融监管体制出现了一些空白,这些空白可能需要尽快弥补;二是金融监管有一些规则出现了缺陷,需要增强金融规则的制定;还有一些已经发生的金融机构或者准金融机构的风险需要抓紧进行处置,维持金融系统的健康。

2018年货币政策“松紧”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广义货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

这是9年来首次没有提M2增长的具体数据,而且“松紧适度”也是一个新说法。那么2018年货币政策到底紧还是松,为什么今年不再提M2的增长目标?货币松紧要以什么指标来看?

周小川的讲话资本市场都会仔细倾听并解读,尤其是谈到货币政策。这一次他详解道,由于M2指标口径总是在不断变化,主要是金融市场结构、金融产品在不断地变化,M2不是一个非常精确的衡量货币政策松紧的一个工具。如果M2和名义GDP增长速度基本一致的话,从广义货币供应量的角度来讲就是不松不紧。如果M2大于名义GDP的增长速度,货币政策就偏松一点,如果小于就偏紧一点。但是假定条件是金融市场的结构、金融产品的结构没有太大的变化。

“更重要的指标,应该说还是要观察像通货膨胀率和就业这样的指标,我们光观察GDP有时候是不够的,还是要看物价水平和就业水平,从这儿来衡量货币政策的松还是紧。今后大家的关注点可能逐渐从广义货币的数量变化,慢慢转到对于价格的关注,到底市场上这个价格在什么水平,通过统筹考虑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率来看待货币政策是松是紧。”周小川说,货币政策松紧很难有简易指标让人看明白,比较复杂,必须考虑多种因素加以判断。

周小川于2002年末担任央行行长,这是他第14次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亮相,谈论的主题是金融开放与发展。15年来,他率领央行在金融改革中经历了曲折与乘风破浪,推进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等多项改革举措;同时他也面临金融危机与国内经济、金融、资本市场的起起伏伏,如何把好货币闸门进行逆周期调控以及适时的预调、微调,贯穿了他整个央行生涯。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