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社融创新低贷款创新高 1月融资渠道大挪移

作者:吴丽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2-13 12:52:19

摘要:2月12日,央行公布的2018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月新增社融3.06万亿元,同比少增6367亿元,为近三年的最低水平;社融余额增速从12%降至11.3%,增速创2003年有数据以来新低。与此同时,1月对实体发放贷款增加2.69万亿,同比多增3800亿;1月新增金融机构贷款2.9万亿,同比多增了

社融创新低贷款创新高     1月融资渠道大挪移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丽华 北京报道

2月12日,央行公布的2018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月新增社融3.06万亿元,同比少增6367亿元,为近三年的最低水平;社融余额增速从12%降至11.3%,增速创2003年有数据以来新低。与此同时,1月对实体发放贷款增加2.69万亿,同比多增3800亿;1月新增金融机构贷款2.9万亿,同比多增了8670亿。

对此海通证券姜超分析认为,从结构上来看,金融强监管下表外非标融资受到明显压制,1月新增委托、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仅有1178亿,同比少增了1.1万亿,是社融的主要拖累。海通证券分析报告认为,这一方面反映年初银行信贷冲动仍存,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反映融资需求从表外向表内转移。

融资表外回表内 融资渠道大挪移

详细来看,1月新增信贷中,居民中长贷增加5910亿,短贷增加3106亿。

对此,海通证券分析认为,居民部门融资需求仍强,可能受到去年银行额度限制而积压的贷款需求的推动。1月企业中长贷增长1.33万亿,同比少增了2500亿,考虑到非标融资的回落,企业部门整体融资有较大幅度的下滑。信贷高增长主要也是金融监管趋严后,融资需求从表外转向表内。

姜超认为,受企业和非银存款回升的推动,1月M2同比增速回升至8.6%,但仍处于历史低位区间。18年在控制宏观杠杆率的政策背景下,整体融资环境收紧,对货币创造会继续构成影响,预计M2保持个位数增长将成为新常态。

兴业研究则分析认为,2018年1月,在贷款规模创新高的同时,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大幅缩水,反映出在监管政策收紧的影响下,表外融资需求正大规模向表内迁移。从新增人民币贷款占社融的比例来看,2017年这一比例始终徘徊在75%以下。到2018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占社融的比例一跃上升至88%的高位。

从表外融资来看,监管政策收紧使2018年1月委托贷款与信托贷款规模收缩较大。2017年12月22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将银信类业务的定义扩大到表内外资金和收益权,不允许通过信托通道规避监管指标。2018年1月5日,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要求信贷资金和资管资金不得参与“委托贷款”业务,委托贷款资金不得投资资管产品,不得投向禁止领域。监管政策变化触发了委托贷款与信托贷款业务的调整,2018年1月新增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规模分别为-714亿和455亿,分别较上月降低1315亿和1790亿。

兴业研究在其研报中分析指出,2018年1月,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达到13.2%,较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降至11.3%,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在严监管的环境下,贷款余额增速与社融存量增速的分歧或将成为2018年的常态。

申万宏源证券孟祥娟则分析认为,1月新增社融3.06万亿,同比少增逾6300亿;而其中人民币信贷同比多增达3700多亿。社融和信贷的分化显示表外融资严厉收缩,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三项计入社融口径的表外融资合计仅新增1178亿,同比少增达1.13万亿,显示年初以来多项约束表外融资的监管政策快速显现效果,企业面临表外融资的困难,再度转向表内信贷融资,是企业新增信贷大幅增加的重要原因。而企业债券融资新增1194亿,同比多增1700多亿,显示企业表外融资需求也部分外溢至信用债市场。

新社融不够用 警惕信用风险爆发

海通证券分析报告从更宏观的角度分析认为,中国过去社会融资长期保持两位数以上高增速,主要有两大用途,一是保证利息偿还,二是保障经济增长。但简单测算下就会发现,2018年用于保障经济增长的社会融资并不充裕。例如去年社融增速12%,假定6%的平均融资成本,那么还有6%的融资增长可以保障实体经济发展。而社融规模大约是GDP的两倍多,这意味着有12%的货币对应到经济增长,足以支持7%左右的GDP增速,以及工业品价格的大幅上涨6.3%。

但如果今年社融增速降到10%,扣掉上年6%的利息,考虑社融和GDP之间2倍多的倍数效应,最多也只有8%的货币供经济增长,如果还要支持6.5%的GDP增速和3%的涨价,怎么看都是不够的。所以未来只有三种可能性:要么去杠杆暂缓,社融增速回升到12%以上;要么接受经济下行,经济或者通胀大幅回落;要么打破刚性兑付,允许债务违约的大规模出现。

海通证券表示,相信政府去杠杆的决心,也不认为经济增长会失速,那么相比较而言打破刚兑、出现大量信用违约的概率比较大。

从微观角度来看,18年非标融资大幅萎缩,信用债也大幅缩水,但今明两年是信用债和非标到期的高峰时点,例如根据我们的测算,2018年信托贷款大约到期3.4万亿,信用债到期4.9万亿。而银行表内贷款受资本约束,必然有大量中小企业拿不到银行贷款,偿债信用风险增加。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