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戈恩定调“东风雷诺2022”: 年销量将从7万辆升至40万辆

作者:翟亚男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1-03 16:01:01

摘要: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合资公司,未来五年东风雷诺将承载雷诺集团全球发展的重任。

戈恩定调“东风雷诺2022”: 年销量将从7万辆升至40万辆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翟亚男 武汉报道

当那张与憨豆极为酷似的脸出现在媒体面前时,大家知道这次雷诺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又要放出重磅消息了。这位被喻为“商界传奇”的多面掌门人此次来华,要向外界展示的正是五年后的东风雷诺。

“10年前,雷诺尚未进入中国,有人非议雷诺姗姗来迟,但我认为雷诺入华正逢其时。”在日前东风雷诺2022愿景纲要发布会上,戈恩对中国市场表现出了极大的信心。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合资公司,未来五年东风雷诺将承载雷诺集团全球发展的重任。按照规划,到2022年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中,雷诺品牌的目标是500万辆,东风雷诺则要达成4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

9款国产车落地

从2013年获批,到2014年成立合资公司,再到2016年第一款国产车上市,成立仅仅四年的东风雷诺已初步取得了开门红。作为中国市场资历最浅的合资公司,东风雷诺一直保持高速运转,截至今年10月其销量已突破6万辆,全年基本可以突破7万辆。

受生产资质限制,东风雷诺在华发展初期只能依靠SUV车型驱动,而依靠SUV单一市场已无法满足2022年40万辆的销量雄心。据雷诺亚太区主席、雷诺集团中国业务区高级副总裁、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总裁福兰介绍,东风雷诺未来将全面扩充产品阵营。按照愿景纲要,到2022年东风雷诺将以SUV为中心,累计导入9款国产车型,其中包括3款电动车型,而这9款车型将完全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国产化率将达到90%。同时,经销商也将从目前的170家增至400家。

今年7月,东风雷诺轿车项目已获得湖北省发改委的正式批复,首款国产轿车也将于2019年投产。“东风雷诺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全面覆盖各个细分市场的汽车制造商,这样我们才能够获得可持续的强劲增长。”戈恩表示,随着轿车生产项目的推进,东风雷诺也将逐渐摆脱“SUV制造商”的小众定位,未来将发展成为主流车企。

东风雷诺要按照既定速度发展,目前武汉工厂已不能满足产能需求,未来工厂扩建也在东风雷诺发展规划内。“东风雷诺武汉工厂一期建设规划是年产15万辆,总占地大概为3000亩。如果基于武汉工厂扩充产能,已不能满足40万辆的规模。”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翁运忠表示,“未来,随着东风雷诺的快速成长,第二工厂也会提上日程。”

新能源顺势而起

在发布愿景纲要时,东风雷诺反复提及“顺势腾飞”,官方的表述是 “东风雷诺经过四年的成功启航,正以‘顺势腾飞’的新姿态开启未来五年发展的新阶段”。在媒体沟通会上,福兰明确表示:“未来几年,SUV仍将是重中之重。我们希望东风雷诺能成为中国最重要的SUV生产商之一,这是第一阶段非常重要的目标。”除了SUV产品,福兰表示“新能源车将也是非常重要的方向”。

如无例外,“新能源”正是东风雷诺接下来要顺应的又一个大势。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是东风雷诺考虑的一个方面,单从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本身看,其在电动车领域也有着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产品选择。福兰表示,“东风雷诺在纯电动车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雷诺是欧洲电动汽车市场销量最好的品牌,有着全球领先的相关技术。对于东风雷诺来讲,我们会针对中国市场需求做有针对性的本土化研发,将更加经济、可靠的车型带给中国消费者”。数据显示,从2010年至2017年4月底,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累计交付近54万辆新能源汽车,是大众、丰田、通用三家累计交货量的两倍。其中,日产品牌累计交付的新能源汽车占整个联盟新能源汽车的49%,三菱品牌占29%,雷诺品牌占22%左右。

依托这一资源,福兰表示东风雷诺会开发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纯电动汽车,并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具体而言,“2022愿景纲要”提到的9款国产车型中,将有3款是纯电动车。去年雷诺在欧洲的市场占有率在10%左右,而电动车的占有率高达25%。雷诺方面曾提出,在中国市场新能源市场的长期目标是占据3.5%的市场份额。

就在两个多月前,雷诺-日产联盟和东风汽车宣布成立了一家新的合资公司——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雷诺-日产联盟是全球电动汽车实力最强的巨头之一,日产聆风保持着迄今累计销量最高的纯电动车纪录,雷诺拥有Zoe、Twizy、风朗、EV等一系列覆盖全面的电动车产品阵容。据悉,今年年底或明年,在风朗基础上打造的风诺E300将作为东风雷诺首款国产电动车型推出,其续航里程将达到300公里。

SUV为重、轿车补位、新能源破局,东风雷诺未来五年三大产品主线已明确。可见,东风雷诺深谙顺势而为在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编辑:于建平  主编:赵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