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金融科技手段被全面应用 中国平安发布10大AI+创新服务

作者:胡金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9-20 20:55:07

摘要:基于全球最前沿的AI技术,平安推十大创新服务。这些创新服务多为行业首创,从健康、出行、理财三大生活场景出发,利用了平安人脸识别、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科技手段,主打“智慧、便捷”, 用“科技创新”和“服务速度”,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服务和极致化体验。

金融科技手段被全面应用  中国平安发布10大AI+创新服务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9月20日,中国平安“简单生活”大会在上海召开,《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基于全球最前沿的AI技术,旗下寿险、产险、养老险、银行、信用卡、证券、财富宝、陆金所、普惠、好医生和科技等联合推出10大创新服务。这些创新服务多为行业首创,从健康、出行、理财三大生活场景出发,利用了平安人脸识别、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科技手段,主打“智慧、便捷”, 用“科技创新”和“服务速度”,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服务和极致化体验。

“中国平安一直坚持用户体验至上的服务理念,持续加大对创新科技的研发与投入,通过科技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在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能的时代,科技正重新定义一切,但在科技的背后,那些善用科技和因科技受益的人才是关键。这次依托AI推出的多项创新服务,希望通过科技让每一个人的出行、家庭、健康、财富管理更便捷,让每一个城市的交通医疗、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更加高效,人们能在智慧城市里享受美好而安全的简单生活。”在发布会上,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表示。

记者了解到,平安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发布和升级了一系列业务。其中,平安人寿的“AI客服”和平安好医生的“AI医生”,均为业内首次推出。平安人寿的“AI客服”是以中国平安自主研发的AI技术为内核,通过人脸、声纹等生物认证技术和大数据匹配,可远程核实客户身份信息,实现“在线一次性业务办理”的一项服务;“AI医生”则是平安好医生的重点建设项目,涵盖了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智能健康硬件和“现代华佗计划”等内容。其中,平安好医生自主研发的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已上线半年,该系统集合了数亿条在线诊疗及健康咨询数据,可用于在线医疗的预诊分诊、问诊环节,将医生从重复性、初级咨询工作中解放出来,提升了就诊效率。

值得关注的是,平安人寿依托遍布全国的客服中心,建立了在线智能调度平台,可实现柜面、保全、核保、理赔系统四大业务平台智能派工。其中,在线保全业务将实现100%一次性处理完成。平安人寿“AI客服”的问世,将进一步发挥科技助力保险智能化的作用,也将逐步实现人工智能让保险“有温度”的构想。

此外,平安好医生正在推行的“现代华佗计划”也将大量AI技术融入到中医诊疗、健康护理等过程中,立志于推动传统中医行业走向标准化、信息化,向亿万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大健康产品和服务。据悉,平安好医生陆续投入了30亿专项资金,用于打造医疗AI产业链和服务链,在未来三年内希望铺就一条“智能赛道”,赋能于互联网医疗行业和传统医疗行业的升级迭代。

与此同时,平安养老险也通过运用人脸识别技术、电子签名和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在养老金运营管理应用中取得了突破。其推出的“智能养老”服务,让养老金领取更为简单便捷。足不出户、免填单、免实物资料,员工就可在平安“好福利”APP上操作,在线“刷脸”快速领取养老金,实时跟踪处理领取进度,领取信息直接、透明,真正做到了让养老金领取更快、更好、更安全。

在本次发布会上,平安口袋银行推出了智能投顾服务, 首次开放给普通投资者使用。该服务运用到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选取了海外投行高盛等广泛运用的Black—Litterman模型(简称BL模型)和量化资产配置方法,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制定个性化投资方案,实时监控并对资产配置进行动态调整,帮助客户提高投资收益,并可提供产品组合一键下单服务。

据悉,在当日的发布会上,陆金所的“KYC服务”也成为一大亮点。陆金所创新服务模式,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体系上有了新的突破,其围绕产品服务评级(KYP)与投资者“精确画像”(KYC)两大方面再次升级,采用金融及科技手段,让产品评级更具参考价值,投资者评估更加精准,进而提升产品与投资者精准匹配效果。陆金所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体系成效显著,目前已对121万人、226万笔交易进行风险超配提示、拦截,金额超过3700亿元。

平安普惠还推出借款服务中的“人脸识别”技术,解决了传统流程中借款人身份核实的难题。用户只需在操作中打开手机摄像头,由系统拍摄并抓取用户若干面部影像,进行检测验证,即可远程完成身份核实,准确率高达99.8%。在资质审核环节,平安普惠凭借智能审批模型,更高效、多维地捕捉借款人的信用资质,精准描绘其风险画像,完成科学定价、合理授信的审批过程,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借贷市场有效供给短缺的问题。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