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待春雷一声响

作者:权延赤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8-14 20:14:47

摘要:只待春雷一声响


文/权延赤(著名作家)

   见过大蟒蛇拉尿的是广东人,听过皇上打喷嚏的是北京人。有道是“南方生孩子,北方争名字”,虽然偏颇,也不无一定道理。
    翻看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无论林则徐、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还是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周恩来、叶剑英……都躲不过北京和广东两地。起家,点火;拔旗,竖旗;发迹,沉沦;可谓风起云涌,波澜壮阔。
    到了1978年,两地越来越多地同一个伟大的名字关联到一起,那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2004年春节,多年的老朋友田炳信对我说,他要写一本“邓小平南行的见证者、思考者的口述实录”。我说好呀,你是当事记者,理当为后人留下一份见证,见证这位伟人在关键时刻是怎样力挽狂澜,改变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数月后,这部30余万字的著作《决断——邓小平最后一次南行》便放到了我的案头。即时读来,随着专列车轮敲击钢轨的铿锵声,我仿佛又听到了那位伟人截断钢筋一般干脆的声音:“我的讲话可能有点用,但我的作用就是不动摇。”
    1991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此前中国国内也爆发了那场政治风波;于是,蛰伏多年的否定改革开放的“左”的思潮开始滥觞。邓小平南行11天,便扭转潮头,实现了全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的目的;其伟大的风采、胆识和魄力俱现本书中。
    “邓小平此次南行,目的地是深圳。”因为深圳是特区,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因为广东人“只管生孩子,不去争名字”;因为广东人10年来的实践符合邓小平的理论:“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
    邓小平理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色表述: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不争论。 1991年“左”派们大争姓“资”姓“社”,邓小平一言以蔽之:不争论,是为争取时间干。“南方出效益,北方出经验;南方生孩子,北方争名字”,小平只看“效益”和“孩子”。
    在武汉,邓小平讲:“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开,尽是会议……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这本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不争论”,点到为止,剩下的就靠悟性。可惜北方没搞明白,大下文件要减文山会海,邓小平只有叹气:“是用形式主义去对付形式主义。”
    在上海,朱镕基听懂了,连发四论,表态“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
    一进广东,邓小平开门见山:“办特区,我是倡议者,能不能成功,我要看一看。”本书便跟随邓小平的脚步在岭南走了一圈,看过之后,我们不能不承认田炳信的感受有些道理:北京人英明,上海人精明,广东人实在是高明。
    读罢本书,掩卷静思,不但对一代伟人邓小平有了更深更广的了解,而且脑海里鲜活起一群“只生孩子不争名”的广东领导干部。应该说,炳信这本书思维开阔,角度独特,资料丰富,观点新颖。大凡写伟人纪实,最忌小鼻子小眼小聪明,一定要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写出大视角、大舞台、大气魄、大造化方为上品。炳信写诗出身,从事新闻政治报道13年,厚积薄发,短短时间内通过深入采访写出这部有分量的作品,当非偶然。相信读者看过此书,都会有所收益。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