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病致贫对症下药 南皮残障康复服务细化“底层落实”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6-16 18:43:11

摘要:针对因残致贫的家庭,南皮县一直在不断地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为全县残疾人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病致贫对症下药 南皮残障康复服务细化“底层落实”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沧州报道

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越来越近,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其中,残疾人贫困问题成为焦点,就此,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早早就进行了部署。

记者了解到,针对因残致贫的家庭,南皮县一直在不断地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为全县残疾人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此,南皮县副县长禹水曾表示,2017年是南皮实现贫困县脱贫摘帽、贫困人口出列巩固的第一年,南皮县委、县政府将带领全县人民务实苦干、奋勇攻坚,不断巩固脱贫成果、健全防贫机制,既重视“输血”,更注重“造血”,使全县38万人民一户不落、一人不少,共同携手行进在全面小康的大路上。

残疾人扶贫具有特殊性,尤其是农村残疾人的致贫原因更加复杂,扶贫需求更加多样,脱贫时间更加漫长,是扶贫攻坚中的“堡垒”。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仍有近1000万低于国家贫困标准的残疾人。

三级康复服务实现“精准康复”

贫困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残疾人面临的最大困难,也是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必须面对的挑战。残疾人口的贫困与残疾类别的多样性和程度的严重性交织在一起,很多残疾人失去了及时康复和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就业更是受到一些歧视,这使他们成为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扶持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一部分人。

2015年2月,经李克强总理批准、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发布,其中明确表示,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要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坚持兜底保障与就业增收相结合,坚持政府扶持、社会帮扶与残疾人自强自立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和分类指导相结合。到2020年,要实现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基本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要明显提高,帮助残疾人共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就此,多年来,南皮县不断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为全县残疾人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比如,早在“十二五”期间,南皮县就制定了“以县级残疾人康复中心为龙头,乡镇借助卫生院成立康复站,农村(社区)以村医作为村级康复指导员建立康复点,形成县乡村三级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的总体康复工作思路,其中明确表明,要加强康复专业机构的建设发展,带动社区康复资源的整合利用,形成以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广泛参与的康复网络。

同时,充分发挥各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医院康复科、妇幼保健院(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残疾人社区康复站、社区服务中心等机构的设施、人员、技术资源的作用,形成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开展康复治疗、功能训练、生活自理训练、辅助器具服务、家庭护理、心理疏导、知识普及、咨询和转介等服务。

“这孩子是个脑瘫患儿,刚来的时候站不起来,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南皮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副主任石振阳指着一位正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孩子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针对儿童患者的康复训练项目大都是免费的。据记者了解,以南皮县残疾人康复中心为代表的机构都在为0-6岁的残疾儿童提供大量免费康复项目。

除此之外,也对成年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同时,南皮县针对成年残疾人还开设了按摩培训班,每年大约有三四个培训班,每个班约有20名学员,很多残疾人毕业后都自己开了按摩诊所或者在医院找到了工作。

把“顶层设计”落实到“底层治理”

有数据表明,我国每年新增残疾人近200万,有46%的残疾人有康复需求,其中,有大量残疾人由于年龄或者身体原因无法接受康复中心等机构的免费康复服务。

由于早产,家住河北省南皮县南皮镇的侯九拨村的月月(化名)成了一名脑瘫患儿,长期行动不便,13岁的月月看上去只有8岁的样子。

“我家里一共有三个孩子,月月是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孩子需要照顾,我长期不能出去干活,全家的重担都压在孩子爸爸一个人身上。”月月的妈妈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这样的情况,县里都会给予照顾,比如,村医会定期上门免费帮助月月进行康复训练。

根据规定,康复机构提供的大量免费康复项目主要针对的是0-6岁的残疾儿童,像月月这样已超出年龄,且家长无自费能力和时间带孩子继续在机构进行康复的孩子来说,“康复进家庭”则显得尤为重要。

据记者了解,南皮县在摸清残疾人康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开展了“康复服务周”活动,即在每个月拿出一周的时间组织康复技术人员下乡,深入乡村,到残疾人中间指导康复训练。但是,由于南皮县辖6镇3乡,有312个行政村,技术人员不但疲于奔波,而且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残疾人的需求,针对这一情况,南皮县又提出了“康复进家庭”的社区康复工作模式。

“简单来说,‘康复进家庭’就是在村里选择一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或者是村医作为村里的康复员,专业技术人员利用县康复中心的‘康复服务周’活动,教授康复员康复训练知识,让康复员在平时负责指导村里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这一工作模式,可以保证及时为广大残疾人提供优质便捷的康复服务。”石振阳表示,“康复进家庭”这一模式,使得残疾人就近就可以享受优质的康复服务,目前已有980余名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康复训练,仅此一项就为全县残疾人节省费用合计10万余元。

据记者了解,对月月的康复培训和训练,均是由本村的村医完成,如今,通过培训,月月的妈妈已经可以独立帮助月月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

除了残疾儿童,成人残障更是家庭致贫的主要原因。王三家村村民周万芬今年58岁,因脑溢血导致偏瘫,家里大儿子和儿媳也是残疾人,以往,她只能长期躺在床上,后来驻村工作队帮助她家配备了护理床、轮椅、坐便椅等,并办理了家庭无障碍改造和残疾人两项补贴,村干部、村医也经常上门看望、指导康复治疗,如今,周万芬每天都在村里新修的广场和街道上活动,病情逐渐康复。

南皮县的残疾人康复工作不光做足了“顶层设计”,“康复进家庭”的“底层落实”更是精准地帮助村民排除了一个一个奔向小康的障碍,把服务送到每个残疾人身边。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