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皮扶贫党建先行,精准“靶向治疗”激活自身“造血”能力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6-14 16:03:56

摘要:南皮县地处黑龙港流域连片贫困带,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该县以党建统领扶贫力量,以产业夯实脱贫基础,以扶志阻断“贫困基因”,扶贫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

南皮扶贫党建先行,精准“靶向治疗”激活自身“造血”能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沧州报道

“依靠党的好政策,脱贫攻坚奔小康”、“扶贫济困,你我同行”,在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的村头巷尾,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

南皮县地处黑龙港流域连片贫困带,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该县以党建统领扶贫力量,以产业夯实脱贫基础,以扶志阻断“贫困基因”,扶贫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

“下大气力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精准脱贫、全面小康的关键。”南皮县委书记赵亮表示,“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从国家提出消除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深感责任重大、使命艰巨,几年来,我们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检验南皮领导班子政治意识、责任意识、规矩意识、大局意识的有效载体,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据记者了解,2016年,南皮县9392人、3227户、61村实现了稳定脱贫,贫困群众对帮扶工作的满意度达到了90%以上。

干部下乡“精准滴灌”

不怕有个烂摊子,就怕没有好班子。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践中,南皮县坚持扶贫开发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扶贫项目在哪里开展,党员作用就在哪里发挥;千方百计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以农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努力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

据记者了解,南皮县整合中直、市直、县直干部资源,选派252名优秀党员干部、后备干部下乡扶贫,其中84名科级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素质高、能力强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努力将“好钢”用在刀刃上。

驻村工作队通过召开村“两委”干部会、党员和村民代表座谈会、致富能人和外出务工能手座谈会,查穷根,剖原因,找出路、定举措,铺设精准扶贫“主管道”。

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责任落实要到人。为压实责任、激发干劲,省委专门调整贫困县考核办法,将国定贫困县减贫成效考核权重提高到70%以上,并要求县乡干部都要“一对一”帮扶贫困户。

进一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组织47个,将贫困退出作为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挂单整改,切实做到贫困“不摘帽”,后进不销号,真正让基层党组织成为扶贫攻坚的第一战斗梯队。

记者在王三家村一位残疾人村民家里看到,墙上都贴着贫困户帮扶救助政策明白卡,上面明确的记录着帮扶单位,帮扶人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做到明明白白,一目了然。

“精准扶贫要落实到人,每个被帮扶对象都有一个明确的帮扶人,他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找这个帮扶人。”残联驻王三家村“第一书记”陈森斌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被帮扶人的低保,困难残疾人的生活补贴、家庭无障碍改造、辅助器具适配等都是帮扶人的分内之事。

甚至,在有的被帮扶对象孩子的上学问题上,帮扶人都会尽可能的去给孩子争取贫困生免费入学和贫困生生活补助。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南皮县在农村“两委”班子中全面推行以“民主定事、科学干事、清廉成事”为主要内容的“三事”工作机制,有效激发了农村干部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2016年,84个贫困村落实协调争取资金870万元,引进项目20个。同时将有学历、有素质、有技术的年轻人纳入组织视野,建立农村干部后备库,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另外,该县还通过集中培训、专题培训、现场培训等形式,不断强化农村支部书记法律法规、管理技能、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持续提高支部书记“双带”能力,仅2016年,就举办培训班20多期,培训农村干部1100多人次。

至此,扶贫攻坚从党委、政府的“独角戏”,成为了全县上下党政人员的“大合唱”。

提升自身“造血”能力

对于村民的情况,党员干部心中有数,下一步的救助也就心中有底,同时更有针对性。

扶贫的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于精准,做好精准扶贫,关键在于提升“造血”能力,这是彻底脱贫的“法宝”,也是推进脱贫攻坚的长远之计。

为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摸精准,南皮县严格按照中央、省、市要求部署,扎实细致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通过“建档立卡”回头看活动,南皮县各级党员干部共计走访农户21305户,最终确定真贫户5324户、13891人。对这些真贫户,逐户逐人登记造册,一家一户建立台账,详细记录家庭人口、居住条件、耕地亩数、致贫原因等基础信息,最终确定了需要发展产业和就业扶持的9227人,需要危房改造扶持的560人,需要教育扶持的1808人,需要医疗救助的1540人,需要社保兜底的756人。

针对王三家村基本农田多、分散经营收入少的情况,陈森斌带领工作队争取项目资金,实现了基本农田道路的硬化。同时,在县乡领导的直接推动下,与保民粮棉公司达成协议,流转土地1000余亩,即将发展高效农业,实现多种经营。这一项举措将使农民土地亩均增收700元,对于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贫困家庭,帮助很大。

除此之外,王三家村在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兴源养殖专业合作社,入股的贫困户不仅可以定期获得入股分红,还可以在合作社学习养殖技术,获得就业收入,并在养殖环节得到便利。

据记者了解,南皮县还把发展蔬菜、畜牧、食用菌等项目作为脱贫的主导产业,通过技术培训、定向扶持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发展“造血”产业,努力让贫困户增收有项目、脱贫有路子。截至2016年底,累计帮助贫困群众建设畜禽养殖小区247个、蔬菜大棚210个、食用菌棚120个,覆盖全县84个贫困村,带动贫困户2851户,扶持贫困人口8553人,户年均增收3800多元,产业扶贫项目覆盖贫困比率达到100%,覆盖贫困户比率达到99.7%。

“既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又要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精准培育‘造血’功能。”南皮县县长徐志连说,农村尤其是贫困村是短板,让农民都进城打工不现实,只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强劲“内生力”。

南皮县的精准扶贫属于多管齐下,同时,它已不是简单的“输血”,更关键的是激发村民的自身“造血”能力,最终通过政府引导帮扶与个体的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