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消费金融遍地开花 若不注重风险控制“蓝海”要变成“死海”

作者:张夏楠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9-23 22:59:46

摘要:从银行等传统机构的房贷和信用卡,到互联网机构的大学生分期和信用卡余额代偿等新型业务,短短几年间,消费金融的内涵已经有了极大的延展。

消费金融遍地开花 若不注重风险控制“蓝海”要变成“死海”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夏楠 北京报道

从银行等传统机构的房贷和信用卡,到互联网机构的大学生分期和信用卡余额代偿等新型业务,短短几年间,消费金融的内涵已经有了极大的延展。

为避开正面竞争而下沉渠道的做法,也让这些机构遭遇到不小的风控难题。

“消费金融是一个蓝海,但本来是蓝海的领域大家一起上,不注重风险控制,通常会把蓝海做成死海。”9月22日,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郭田勇在谈及消费金融时表示,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业务成本和风险,消费金融行业是没有前途的。

机构纷纭 窗口开启

郭田勇是在当日召开的2016中国消费金融高峰论坛上做出上述表态的。他认为,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呈现三足鼎立的状态:银行集中了绝大多数的房贷和信用卡分期个人消费贷款,其次是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再就是互联网+催生出来的新型的消费金融机构。

根据央行此前数据,2015年末全国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为93.95万亿元,而居民消费性贷款余额为18.96万亿元,占比20.18%。

郭田勇认为,传统银行体量虽大,但不代表未来消费金融的发展方向,尤其房贷是否可以划为消费金融范畴,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消费金融真正的着力点或痛点应该是轻型小额的消费。

芝麻信用副总经理俞吴杰也认为,虽然消费金融整体规模接近19万亿,但相当大一部分是房贷消费和信用卡,这些仍是各大银行的主力业务。之后是汽车消费和一些小额分散的消费,所占比重还不到6%。

对于这一市场的发展,机构有着较为一致的判断。来自波士顿咨询的数据认为,2020年,中国消费贷款余额预计达到1.9万亿-2.2万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0%-24%。

“消费金融市场其实是规模市场,资金重,运营也重,‘小而美’很难。中国的消费金融一定会形成一个相对整合的趋势,长远来看这个市场不可能是遍地开花的局面。” 波士顿咨询全球合伙人张越认为,消费金融是一个有时间窗口的市场,在现阶段,国内市场的资金驱动的特征非常明显。

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张越认为国内个人借贷的需求驱动因素十分强劲,消费金融整体市场有非常强的需求端作为支撑。政策取向和监管取向也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而在上述论坛中,恒丰银行海外发展部总裁李徽徽透露,恒丰银行也在积极筹备消费金融牌照,现在股东已经到位,并向银监会提出了申请。对于法人机构,李徽徽认为,银行与互联网技术,再加上有场景的公司,“三位一体”的结构将是最好的消费金融股东结构。

客群下沉 风控成难题

竞争日益激烈,对于市场究竟是蓝海还是红海的判断,我来贷(WeLab)中国区总经理陈俊仁向《华夏时报》记者回应称,最主要的还是在客群的区隔。

“高端客群或者信用资质比较良好的客群,应该是偏红海的市场。包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或者电商都会切入,势必存在多头竞争。但如果想要满足中、低端客群的需求,受限于风控能力和一些监管要求,并非所有竞争者都能进的来。这时就存在着蓝海市场。”陈俊仁解释。

而根据芝麻信用的数据库,俞吴杰给出了目前消费金融的主体客群形象:以男性为主,年龄段在25-35岁之间,活跃在二三线城市。白领、蓝领和大学生是主要的参与者,逾期风险显著高于信用卡客群。

俞吴杰称,从银行的高净值人群向中等收入,乃至低收入人群,甚至无收入的学生群体下沉,逾期数据的攀升可能比想象得要高。已有数据显示,随着客户下沉,资产越低的用户需求越大,但是他的违约概率也更大。

利用虚假信息进行欺诈,也是消费金融公司可能遇到的问题。他给出的一个例子是:曾有一家消费金融公司,上线之初70%业务定单来自同一个网络群体欺诈。

对客户定价的难题,促使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将信贷技术作为业务重点,而放弃了并无优势的资金端业务。

在7月宣布退出资金端业务的美利金融正是其中之一。美利金融的相关负责人在9月22日向《华夏时报》记者回应表示,从以用户、流量为导向的模式中不断转型调整,寻找具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并加速企业盈利,是行业竞争趋于理性的表现。

“专注资产端对接机构资金是消费金融发展的商业模式之一,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通过对接机构资金,集中资源聚焦于资产业务拓展,在降低资金成本的同时优化用户服务,并且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 对方回应,在未来几年消费金融仍然是一个蓝海,除了占有市场,降低运营成本之外,风控仍然是首位。“如果大家不注重风控,其实并不是把蓝海做成死海,而会把企业从有做到无。”

而陈俊仁更是直言不想做放贷公司,只想做助贷机构。就在9月20日,我来贷与广东南粤银行达成合作,由我来贷对借款人进行前台的初审,银行方面做后端终审和放款。

对于与银行的资金合作,他解释,银行或消费金融公司本身具有资质,无所谓资金端的问题,而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则会选择技术输出。陈俊仁认为,金融科技企业跟传统金融机构的整并或者合作,应该会成为一种趋势。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