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脑洞大开的互金营销大战

作者:张鉴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5-16 16:11:49

摘要:眼下,移动互联网展现了场景化消费金融的强大优势,相关产业的商业价值链被重新切分,各种模式的创新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

脑洞大开的互金营销大战

眼下,移动互联网展现了场景化消费金融的强大优势,相关产业的商业价值链被重新切分,各种模式的创新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

在流量为王的互联网竞争战局中,以Uber(优步打车)与Airbnb(空中食宿)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模式,正集中于APP服务正在多个垂直领域颠覆传统行业,交易场景和社交属性被极大挖掘,引得各路资本争相角逐,“0元用车”、“0元点餐”、“0元住宿”等各类为争取流量而推出的补贴策略,虽然在供需两端风光无限,但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平台化企业自身的盈利模式遭受质疑。同为共享经济重要形态的互联网金融,她的存在与创新,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观点。

交易端口跨界合作

P2P形态的出现,以技术手段链接投融资两端,用户获得更低的资金成本、更灵活的配置与更高的交易效率;余额宝形式的出现,进一步加快中国金融民主化进程。互联网在整合支付与整合交易过程中正发挥着巨大作用,以金融为场景正成为共享经济盈利模式的重要链接。在互联网技术前置的环境下,频繁的跨界与异业联动让分享模式下的市场变得有趣起来。互金与电商在交易端口的合作模式,创造了更明晰有效的营销方式。

互联网金融平台陆金所与外卖服务“饿了么”的互动成为跨界合作新玩法。“饿了么”在14天,用5元与30元的红包俘获10余万用户,陆金所方面则实现海量的平台用户展示与低成本的用户导入;对于“饿了么”平台则实现了在更优质用户(金融理财用户)中的品牌推广,

更有陆金所承担了其原本自身承担的红包;对于用户来说,获得免费午餐,何乐而不为呢?吃饭尚可如此,涉及衣食住行玩的其他方面呢?

以对小额高频的电商消费的支付补贴,撬动大额低频的金融消费,这一观点的本质就是互金平台的流量场景化。

脑洞大开的社交红包

从微信的独家红包到今年多家的红包混战,这无疑又是一次金融场景化的共享与跨界。对于红包发放商家来说,结合春节这一超级IP,无疑可以通过微信或支付宝平台得到高频次的品牌露出,尤其通过平台上品牌专用券码的派发,对其用户转化也提供了相当有价值的渠道;对于作为红包发放平台的同时已经具备海量用户的微信或者支付宝来说,意义同样更大:今年的春节红包营销中,支付宝的聚五福,使其能够成规模的激活海量实名注册用户,加之以梳理社交脉络,为其后续更有序的用户实际转化提供了前置条件;同样,微信针对红包社交,适时推出的零钱理财,一举缩短相对落后的互金产品销售布局,并更针对性地将用户导向平台金融产品。开放的红包场景(腾讯与阿里),正为商家、平台与用户社群之间嫁接起了一个有效的共享循环,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所有成本是分摊的。

储值卡的共赢形态

互联网金融在商业和经济模式的整合,使许多行业在财务上的递延收入发挥更好的用户锁定作用。如电信、网游、公交、餐厅等等各类会员储值卡或者先期预存,为商家提前绑定用户消费的营销方式。而当互金元素加入之后,用户便拥有了截然不同的体验。

富国基金早期与广东联通及百度合作,推出百富宝项目,用户预存话费可被作为理财金用于投资货币类产品,按月强制结转的收益被作为用户的运营商增值服务,在此模式下,富国基金获得产品规模,用户获得增值服务,产品消费被作为运营商增值服务所购买,扩大了运营商销售收入。

这一方式在许多第三方支付系统中被嫁接,如万达收购快钱后,布局飞凡卡,将用户储值与理财金结合,形成特定场景下销售与理财的闭环,用户在特定场景的消费以金融方式锁定,这样的策略是场景与金融的结合,为相关业态探索新盈利模式带来参照价值。

免费时代或成下一个风口

互联网金融业态跨界融合度加深,丰富了场景下的金融形态,为解决投融资需求创造出更多可能,带动资产端的创新,在用户层面、平台层面和业态层面的综合匹配。这更接近于以P2P、众筹以及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业态为表现的互金本质的一种供需关系。

阿里基于商户小额贷款发行的东方红系列产品,京东基于白条的资产证券化产品,都属于这类设计,包括近期引起较大争议的首付贷与影视娱乐理财产品等,同样存在这样的框架可能性。进而,基于金融对于各类场景的穿透性与产品本身收益的可能性,如消费信托模式,可以在互联网金融业态中得到更亲民的诠释。将投资收益权转化为现在的消费,实际上可以有更多的设计。在分享经济的逻辑下,人们或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免费时代。

事实上,当分享经济形态逐步与金融属性相关联,使得分享经济形态也存在更多元的盈利可能。比如滴滴,不仅是媒介属性,也可以是金融属性。在实际运营中,透过滴滴平台一方面为车主提供汽车金融支持,另一方面也在进行对于乘车者车资储值理财的探索与尝试,在整体的运营模式中从单纯的流量价值转向资产价值,盈利模式更为清晰。

201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市场发生的投融资案例共计402起,获得融资的企业数为370家,融资金额约为944亿元人民币,该数字是2014年的6倍。在针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案例中,我们发现大量实业资本的流

入,而这部分资本除了更多的着眼于短效的资本利得之外,更多的则密切关注与实体运营与

互联网金融业态的结合—互联网金融在分享经济桥接下,对实体经济的盈利性改造。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