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中国金融界认定:北美经济率先触底反弹

作者:贺江兵 唐玮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6-05 21:13:00

摘要:中投补仓大摩 工行收购加拿大东亚银行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贺江兵 唐玮 北京报道

6月2日,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投)高调宣布出资12亿美元再次购买摩根士丹利(大摩)普通股;两天后,中国工商银行宣布,该行将向东亚银行支付8025万加元(约7300万美元)的对价,收购加拿大东亚银行70%的股权。
   而一两年前,中国金融监管当局断然拒绝了中信证券收购美国投行贝尔斯登;否决了中国平安保险再融资“抄底”欧洲金融机构;而在2009年6月同时为中国两家重要的金融机构投资美国和加拿大大开绿灯表明: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和决策层认定,北美经济和金融已经触底,并且,可能会先于欧洲和日本复苏。
    从微观层面上看,中投再次投资大摩,可以摊薄成本,如同散户被套牢,在更低位加仓,俗称“补仓”,在技术上亦是值得肯定的。
    摩根士丹利这次发行的普通股价格为27.44美元/股,按照6月1日29.89美元/股的收盘价计算,折让了8.2%。纵观大摩一年跌宕起伏的股价走势图,此价格与2008年9月中旬的股价相当,也正是上次大摩向中投抛出入股邀请,但最终与日本三菱UFJ集团合作之时。
    而工行收购加拿大东亚银行则是这个世界上市值最大银行国际化蓝图上的一小步。


压力下的被动之举?
    6月2日21时,摩根士丹利宣布发售约22亿美元普通股,以争取6月底前全部偿还美国“问题资产收购计划”的优先股贷款。中投公司宣布,购入12亿美元普通股。
    中投发给《华夏时报》的稿件中称,基于与中投公司的合作关系且中投公司拥有摩根士丹利优先购买权,摩根士丹利与中投公司进行了接触。经过双方充分沟通,中投公司决定购入12亿美元普通股。
    这种合作关系始于2007年12月19日,中投公司购买摩根士丹利56亿美元面值的到期强制转股债券,占当时股本9.86%,转股价格区间为每股48.07美元至57.684美元之间。
    中国社科院世经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斌对本报表示,中投再投资摩根士丹利,符合我们外汇管理的整体布局,投资股权,方向是对的,但值得商榷的是,时机的选择是不是最合适的?
    最好的时机似乎早已远去。约8个月之前,当时深陷资金之困的大摩向中投伸出了橄榄枝。2008年9月16日上午,摩根士丹利亚太区的电话会议里,其亚太区CEO透露,摩根士丹利的谈判对象有美联银行、中投等。当时,中投总经理高西庆正在旧金山。市场一度传出中投将收购摩根士丹利49%股权的消息。
    显而易见,如果趁华尔街风雨飘摇之际再入股,可以大大摊薄成本,当时摩根士丹利的股价已经从高峰期45美元跌为一半(2008年10月曾跌破10美元), 但中投于2008年9月19日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正式否认了再投资大摩。
    有评论指中投因备受压力而决策拖沓,进而失去抄底良机,因为随后不久,三菱UFJ金融集团就以90亿美元买入摩根士丹利21%的股权,还与摩根士丹利成立了合资企业,并派人进驻了摩根士丹利董事会。
    而由于日本三菱UFJ集团的突然注资,中投还是面临着股权被稀释的压力,于是,对于此次再投资,也被解读为中投的被动防卫,因为三菱UFJ集团的投资使得中投公司股权被稀释至约7.68%,在完成本次注资后,中投公司在摩根士丹利的持股比例将恢复到约9.86%。
    不同于中投的被动,三菱UFJ又一次出手,摩根士丹利公告称,三菱UFJ 已同意斥资约4.4亿美元购买1600万股普通股。


补仓  成功地摊薄成本
    尽管有被动之嫌,但中投自身还是十分看好与摩根士丹利的合作,认为除了持股比例恢复,同时将明显降低持有摩根士丹利股份的成本,增大盈利的空间。
    但有一点中国金融界显然认为,包括摩根士丹利在内的美国银行业的境况正在好转。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5月底称,美国银行业公布截至3月31日的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76亿美元,低于2008年同期水平,但较2008年第四季度亏损369亿美元已经大为改善。
    不少境外分析师认为,摩根士丹利可能是首批脱离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ARP的大型银行。银行的“压力测试”后,摩根士丹利需增资18亿美元。摩根士丹利随即通过发行股票筹资22亿美元,超出监管部门的增资要求。
    美国各大银行去年通过TARP接受了数千亿美元政府援助资金。其中,摩根士丹利获得100亿美元。由于政府援助附带了限制企业高管薪酬等苛刻条件,这些大银行均希望早日偿还援款,以摆脱束缚。
    “美国大银行现在都急着还政府的钱,说明金融机构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这些机构不再徘徊在倒闭边缘,且此次大摩出售股份的认购者很多。” 一位国内券商老总对记者说。


中投的积极变化
    仅有少量的账面亏损的底气来自汇金公司的盈利。当初中投要将汇金公司纳入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楼继伟曾经表示过,虽然中投公司的资本来源决定了投资方向,但由于汇金公司是中投的子公司,因此中投的资产配置方向可以更为积极。有了汇金的金融投资,虽然不能随便出售,但可以获得一部分收益。
    如此一来,几项令人失望的投资的巨额账面损失也被掩盖,但外界对于中投的批评也从未停止。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对于中投的主要意见还是其冗长的决策过程。中投名为依照《公司法》成立的纯商业化运作机构,但无论是公司的高层,还是基本治理模式,都与普通政府机关相似。而且每项投资都事关重大,难以快速决断。
    而且近期中投也对投资部门进行职能重组和结构调整。“一年多来,公司已初步建立了适应公司特点的投资管理模式和专业人才队伍,各投资部门的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中投相关人士表示,根据资产类别、市场领域、投资方式、合规经营等因素和要求的不同,公司设立“相对收益投资部、策略投资部、私募投资部、专项投资部”四个部门,取代原来的“股权投资部、固定收益投资部和另类资产投资部”。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