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正文

莫迪访华:瑜伽VS太极

作者:王晓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5-15 23:07:00

摘要:北京时间5月14日下午4点半左右,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到访的印度总理莫迪在西安大慈恩寺前的广场上留下了一张合影。

莫迪访华:瑜伽VS太极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薇 北京报道
    北京时间5月14日下午4点半左右,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到访的印度总理莫迪在西安大慈恩寺前的广场上留下了一张合影。画面中的两人双手紧握,嘴角都流露着笑意,而在其身后则是通高64.5米的大雁塔——这座已经屹立了1300多年的建筑物不仅标志着中印两国交往的缘起,还将见证两国合作的未来。
    当习近平与莫迪双手紧握的那一刻,全世界都已经意识到,这不单单是全球人口排名前两位的国家领导人的一次见面,而且也是2025年世界第一经济体和第三经济体之间的一次对话。
    因其庞大的市场与经济体量,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关系已经被视作是21世纪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而印度政治家扎拉姆·拉梅什更是将21世纪称为“Chindia”时代。
    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时代的开启必将经历一个长期磨合的过程。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让中印两国的合作前景面临着竞争与不信任。如何消除这种“心理障碍”,升级中印关系,最终实现中印交往由“英寸”到“英里”的飞跃,正是莫迪此次访华的目的所在。
搁置分歧
    5月4日,距离莫迪中国之行还有十天,其便在中国开通了个人官方微博。而在到达中国前,莫迪已经通过8条微博与近6万中国民众进行了交流。除了字里行间表达了对中国之行的憧憬与向往外,莫迪也透露了他此行的重任——增加中印之间的友谊,让本世纪成为“亚洲世纪”。
    莫迪并不是肩负这一重要使命的第一人,在1300多年前,唐朝僧人玄奘便远赴印度取经,开启了中印之间的长久友谊,而在此之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通过以西安为始端的“丝绸之路”,中国与印度成为了全球经济的“双引擎”。然而,中印之间的这种“创世纪”合作模式,却被上世纪西方所遗留下来的一条“殖民印记”所打破。围绕在中印之间长达1700公里的边境线的划分问题,让双方心生芥蒂。尤其是在1962年中印边境发生了那次短暂交火后,双方的交往一直受到这层隔膜的阻挡。随着中国与印度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双方领导人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对于双边关系升级的影响。
    在去年9月习近平访问印度时就曾对这一问题提出了4点建议,表示将在边界问题最终解决前,共同掌控好争议,维护好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不使边界问题影响两国发展。
    而在此次访华前,在接受美国《时代周刊》采访,被问及如何看待与中国的边境问题时,莫迪表示:“将近30年来,中印边境都大致保持着和平与透明,在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双方都没有发射过一颗子弹。两国显示了高度的成熟心态,共同致力于经济合作。” 
    目前,关于中印边境问题,双方已经举行了18轮会谈。“中印边境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两国政府层面正在就此进行商谈。在边境问题最终解决前,共同维护两国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是双方达成的重要共识。”4月30日,在第18轮边界问题会谈结束后举行的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表示。
    据印度媒体透露,莫迪之所以将西安选定为访华之旅的第一站,也含有通过重返中印交往起点从而重构中印友谊的寓意。或许,解决中印之间历史遗留问题的答案恰恰埋藏在了那条曾将中国丝绸运往印度,再将佛教带入中国的古老贸易线路上。
    据印度《商业标准报》报道,随莫迪访华的50余位印度商界领袖普遍表示,达成商贸协议应优先于解决长期的边界和政治争端。
“上天入地”
    此次到访中国,虽然是莫迪以印度总理身份第一次访华,但却是他个人的第五次中国之行。
    在他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期间,他就曾4次访华,招商引资,令古吉拉特邦经济增长成为印度各邦之最,并被誉为“印度的广东”。也正是因为在古吉拉特邦的执政经历,在出任印度总理后,莫迪被外界称为印度的新一任“CEO”。拓展经济合作,投资与技术转移让印度经济再次获得发展动能,是莫迪就任印度总理后为印度规划的发展蓝图。
    此次访华,带着这一蓝图而来的莫迪不仅与中国方面签署了金额高达100亿美元的贸易大单,而且还通过资源整合的形式对中印之间的贸易格局进行了升级。
    在5月15日双方政府签署的24项经贸合作协议中,中印合作领域可谓之“上天入地”——从航天领域、航空领域到地震预警合作,从经贸领域到人文智库合作均有涉及。
    而中印高铁合作则成为了莫迪此次访华的重中之重。此前,中印双方已经同意加快实施钦奈到班加罗尔高速铁路区间项目。而此次,中国还与印度就推动新德里至钦奈的高铁项目展开了讨论。该线路长达1700公里,造价约360亿美元。这还只是印度高铁计划中的一小部分。基础设施陈旧,一直是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顽疾,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莫迪去年上台后,针对印度铁路系统的改造,提出了“钻石四边形”计划,按照该计划,印度政府将要修建7条高铁线路,从而将包括首都新德里在内的4个印度重要城市连接在一起。该高铁计划总长度达到了4600公里。
    除高铁项目本身成为了中印经济合作的重点之外,此次中印在高铁项目上的合作模式也将成为中印未来贸易合作的亮点。据《印度时报》报道,中国方面将对于印度的高铁计划进行投资,而鉴于中印之间在多个平台上的良好合作,资金将来可能涉及多个渠道——既可以是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也可以通过金砖银行、“丝路基金”以及亚投银行等进行投资。
    与此同时,中国加大对印度的投资,也将降低印度在中印贸易往来中的不安情绪。从2000年开始,中印贸易便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从那时起至今,两国的双边贸易每年平均增幅为29%,既快于两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幅度也高于其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增幅。但是在贸易快速增长的背后,印度却烦恼于双边日益增多的贸易逆差。中印的贸易逆差从2000年的30亿美元激增至去年的378亿美元。
    5月15日,在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举行会晤后,双方领导一致同意在努力实现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目标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贸易不平衡问题。
    “我们有着将两国关系变为正面力量的历史责任。而这20多项协议的签订显示了两国关系的深度和成熟度。”莫迪在协议签署后表示。
    据印度工商业联合会预计,到2030年,中印两国将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贸易伙伴。目前中国已经超过美国、英国和日本成为了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印贸易所蕴含的巨大潜能不仅为双边关系的升级提供了“经济基础”,还为“亚洲世纪”的来临提供着动力。
亚洲世纪
    虽然中印在双边交往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是两国在区域合作,乃至全球多边平台合作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
    在由中国发起的两大重要经济倡议——在上海建立金砖国家发展银行和亚投行——的过程中,印度都给予了积极的支持。而由印度人出任金砖银行的首席行长,以及让印度在亚投行中扮演重要角色也体现了中国对于印度的信任。
    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印对亚洲大格局的理解加深,印度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议,以及中国对于印度提出的“香料之路”、“棉花之路”和“季节风”等计划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探求从这些项目中寻找亚洲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途径。
    据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预测,下一个十年,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速仅为3%。并且这一不景气的增幅还主要归功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经济增长的带动。据OECD预计,到2025年,中国和印度经济总量将超过G7集团之和,而在2060年,将超过全部OECD成员国综合。
    “如果说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那它无疑应该是中印携手共同开创的世纪,中印两国理应在共创亚洲世纪的过程中起到领导作用。”在踏上中国土地前,莫迪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
    对于中印两国领导人而言,面对两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领导亚洲复兴的重任,双边关系在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些分歧并不足以改变整个格局。
    5月15日,莫迪与李克强还一同出席了在天坛举行的一场关于瑜伽与太极的活动。而蕴含于这两种传统修身方式中的东方哲学——和谐与圆融——或许正是中印调和分歧、走向共同繁荣的奥秘所在。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