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财讯正文

XFER 华尔街:投资预测大师的最新警告

作者:Ian Salisbury

来源:华夏理财

发布时间:2013-11-19 14:21:00

摘要:XFER 华尔街:投资预测大师的最新警告

杰里米·格兰瑟姆(Jeremy Grantham) 拥有不容小觑的从业纪录──他成功地预言了互联网泡沫,接着又成功地预言了房地产泡沫。虽说这样的纪录为这位著名的预测大师赢得了“永远的熊市论者”(perma-bear) 的绰号。

 

不过现在这位坦率直言的约克郡人、美国著名投资公司GMO 的首席投资策略师,再次用最新的预测抓住了媒体的眼球:他发出马尔萨斯式的悲惨警告,称可能出现环境大灾难。他的观点主要是:世界的食品供应即将告罄;资源的价格只会越变越贵;气候变化迫在眉睫。的确,格兰瑟姆有时候听起来像极了绿色和平组织派出去的拿着材料挨家挨户宣传的工作人员。如果换成别人,华尔街很可能对此一笑置之。但因为他是杰里米·格兰瑟姆,华尔街很可能就会变得洗耳恭听。

 

问:对于大宗商品的价格,你一直都在敲响警钟。你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担忧? 

 

答: 大宗商品的价格在100年内平均下降了70%,而在2002年前后,大宗商品的价格却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基本上每种大宗商品的价格都涨到了原来的三倍──我的意思是,几乎没有例外。我认为烟草是唯一价格下降的大宗商品。大宗商品将100年跌去的价格都涨回来了,而且是在2002年至2008年的6年间就涨回来了。游戏规则已经改变了。我猜测,游戏改变的原因是中国的高增长率。中国是如此庞大的国家,13亿人口消费了全球45% 的煤炭、50%的水泥和40%的铜。我的意思是,这些数据不可能持续下去而不导致一些事情失控。

 

问:投资者应该怎样做呢? 

 

答:这对投资的潜在启示就是:要拥有地下储藏的东西,拥有重要的资源,不论是磷、钾、原油、铜、锡还是锌──还可以继续数下去。我对铝和铁矿石没有那么高的热情,就因为这两种矿产储备太丰富了。我也不会持有煤炭和含油砂。建造采煤设施非常昂贵,开采含油砂需要建设的设施也规模庞大。我怀疑远在投资方收回成本前,太阳能和风能的价格就已然大幅回落。

 

所以我不会投资煤炭和含油砂,但是我会投资原油、金属,特别是肥料,以及比所有这些都重要的粮食。林业也是如此。林业投资不是会让你吃亏的生意,或许它的价格有点虚高,但是别忘了,我们正处于一个几乎每件东西都价格虚高的世界。不得不说,这都是不可思议的低利率所赐。这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不道德的伎俩。

 

问:你对股市作何展望?你成功地预测了股市在2009年初的涨势,但是到了2010年,你又预测股市将出现“七年不景气”。然而,到目前为止,股市却一再走高。

 

答:在美联储的推动下,股指可能还会冲得更高。我们可能将迎来另一个真正的泡沫。基于美联储的历史,泡沫似乎是美联储愿意看到的景象。大家知道,我们在2000年格林斯潘掌舵时经历过一次泡沫;托伯南克(Bernanke)和格林斯潘的福,我们随后又迎来了房地产泡沫和金融泡沫。看起来,伯南克现在非常乐于将利率维持在低位并坐视股票价格飙升。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股票价格走高给你带来些许消费的刺激,让你感觉自己更富有了。接着,当你最不希望事情发生变化时, 整个形势突然间变得对你不利了,股票价格回归至均值甚至更低的水平,正像股市2009年的情形一样。消费者作出反应,于是就出现了衰退和熊市。但是,尽管我们已经遭遇了两次泡沫,美联储似乎决心迎接第三次泡沫。就像我说的,这种希望种豆得瓜的做法符合“疯狂”的定义。

 

问:与许多英国人一样,你似乎认为美国人是过于盲目乐观的。

 

答:美国是一个非常、非常具有乐观倾向的社会; 顺便提一下,我认为澳大利亚也是如此。美国和澳大利亚是两大乐观主义国家。当你在英国谈及房地产泡沫问题时,英国人会说:“哦?真的吗?让我看看数据。”当你在澳大利亚提出同样的问题时,第三次世界大战便会由此爆发。他们将对你恨之入骨。并且在几年之内都不会原谅你。只是因为你暗示他们可能正面临房地产泡沫。

 

问:所以这个关于美国人的固有印象是真的? 

 

答:千真万确。乐观对企业、风险资本以及初创企业一直都非常有帮助。在美国,失败的案例可能比其它所有发达国家加起来还要多,但是结果是,当尘埃落定之时,亚马逊(Amazon)和谷歌(Google)这样的企业却应运而生。这不是一种偶然现象。我们只是向圆靶投出了更多飞镖而已。德国人对于投掷飞镖非常保守。我们则拥有令人敬佩的冒险精神和对失败极高的容忍度。

 

问:这点对美国人有益吗? 

 

答:绝对有益,不过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你是认为自己会成功才愿意投掷飞镖的。美国企业家都认为自己会成功。虽然只有10%的企业能够生存下来,但所有企业家都认为自己会取得成功。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华夏理财》十一月刊

----------------------------------------

点击右上角“...”,把消息分享至朋友圈吧!拍码关注: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