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谁搞坏了我的衣食住行

作者:王冰凝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3-13 22:58:00

摘要:“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是消费者扬眉吐气的日子,又是企业唯恐避之不及的日子。何以非要等到特定日子,才能让社会将焦点放在产品品质上?

谁搞坏了我的衣食住行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是消费者扬眉吐气的日子,又是企业唯恐避之不及的日子。

  但这同样是一个让人觉得沉重的日子,购买到有品质保障的产品原本是每个消费者的基本诉求,并且,对一家企业来讲,这更应该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何以非要等到特定日子,才能让社会将焦点放在产品品质上?

  虽然多年来,中国相关部门和媒体揭穿了无数的骗局、陷阱和黑幕,其中不乏知名企业。但是,诸如商品质量低下、假冒伪劣等各种消费陷阱不但没有减少,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从传统的衣食住行行业发展到电子商务和证券金融业等行业,重要行业均不乏无良商家被曝光。

  诚然,中国经历了数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粗放型的经济环境以及超高的发展速度下,国内各种配套法律法规以及监管制度尚未完善。连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也都表示,假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病毒,是人性弱点作祟,人类社会自有商业行为就存在,数百年后它依旧会存在。然而,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对于制假售假束手无策?

  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法律法规的完善,中国要保护消费者权益势必要在“制度、程序、监管、惩罚、执行”十字上下足功夫,才能把改革深入到位。

  以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美国刑法规定,禁止任何人参与假货的交易,违者将服刑20年以上,同时处以超过500万美元的罚款。而且,美国除了政府机构,还有审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对冲基金、媒体、个人投资者等参与社会监督,在这种体制下,造假者如同置身一个多方位聚光灯下,监管严酷。

  总之, “3·15”不应该仅是一个消费者维权的日子,而更应该是一个严酷完善的体制,一个长存于心的理念。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