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应不超过财政收入的120% 辜胜阻:要有过紧日子的态度

作者:吴建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3-06 23:13:00

摘要: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规划制定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

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应不超过财政收入的120% 辜胜阻:要有过紧日子的态度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建华 两会报道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规划制定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2014年我国GDP增速进一步下降到7.4%。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形势?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深化财政金融领域改革要迈出哪些步伐?对此,《华夏时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
    《华夏时报》:您在今年的两会上主要关注了哪些议题?
    辜胜阻:今年民建中央的提案相对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国家重点关注的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二是贯彻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依法治国方面;三是民建的传统优势金融改革和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四是民建持续跟进的职业教育、扶贫问题、科技创新方面。比如,我们的1号提案是《民建中央关于建立解决产能过剩长效机制的提案》。
    我主要关注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及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等方面的内容。
    《华夏时报》:您对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怎么判断?完成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设定的目标可能面临哪些挑战和风险?
    辜胜阻:随着中国GDP规模越来越大,经济增长的最大转变就是从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的平稳增长,GDP增长的关键是“绿色增长”。稳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是为了稳就业,2014年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全年就业目标超额完成,只要城乡居民的就业和收入增长不受冲击,就无需为经济增速高一点或低一点而担忧。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三期叠加”时期,要特别关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四大“阵痛”:首先,钢铁、水泥、造船等制造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制造业要“去产能化”;其次,政府负债率较高,企业负债率超过国际警戒线,金融要“去杠杆化”;再次,房地产泡沫严重,尤其是大城市、特大城市的房地产泡沫,房地产要“去泡沫化”;最后是环境的要求,环境要“去污染化”。在此背景下,要看到局部通缩和结构性通缩的苗头,加强管理通缩的预期。
    当然,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也将面临六大新机遇,分别是人口城镇化、经济服务化、发展低碳化、产业高端化、社会信息化和经营国际化。
    《华夏时报》:地方债是您长期研究、关注的课题。经过去年对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的清理甄别,2015年地方政府的投融资方式会有哪些变化?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后是否可以高枕无忧了?
    辜胜阻:新《预算法》的修订已经将地方债的借用纳入了法制轨道,为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提供了法律保障。目前,需要进一步完善立法规定债务上限。巴西2000年《财政责任法》就明确规定:“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不能超过经常性财政收入的120%”,因为偿还要靠财政收入,设一个上限,超过就不能举债了。
    此外,对于举债政府不仅要看负债,还要看资产。因为我们国家大量的债务是用作基础设施的建设,那么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债务的背后有资产,只有公开资产和债务的存量,才能使有财务知识的人士判断政府财务的稳健性。现在大量基础设施有很多优质的资产,只有通过资产负债表才能看出财务的稳健性,进一步使负债规范化和阳光化。
    《华夏时报》:今年是新《预算法》实施后的第一个预算年度,在您看来今年的预算报告(草案)与往年有何不同,主要的进步和亮点在哪里?
    辜胜阻:新《预算法》主要是强化了对政府收支行为的规范和对预算的约束,为下一步财政预算制度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今年的预算草案编制相比往年更加细化、全面、透明,其中对一些政策也进行了专门的说明。人大也加强了监督力度,在草案提交大会前进行初步审议,审议期间也给予了代表更长的时间,并提供材料使代表对预算草案的审议有充分了解。
    预算制度上应该民生优先,现在政府行政层面的成本在降低,又通过医改把更多支出放在民生方面,今年的预算草案体现了这一政策方向。至于经济建设方面,则应该更多依靠民间资本,要有一种过紧日子的态度,把钱用到刀刃上。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