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竞争步入白热化阶段 钢铁电商生存样本

作者:赵普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2-13 21:50:00

摘要:在钢铁产能过剩、利润极微、需求低迷的背景下,钢材流通变得缓慢,传统钢贸商大规模倒闭,旧的钢贸模式难以为继。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赵普 上海报道

  在钢铁产能过剩、利润极微、需求低迷的背景下,钢材流通变得缓慢,传统钢贸商大规模倒闭,旧的钢贸模式难以为继。与此同时,新兴的钢铁电商正在形成新的钢贸模式。

  从2013年钢铁电商元年到2015年初,整个钢铁电商行业发展不过三年,但如找钢网、上海钢银平台从融资到交易规模却呈现翻倍增长。2月11日,找钢网创始人兼CEO王东对外宣布找钢网第四轮融资获得IDG资本、华晟资本、雄牛资本、红杉资本、经纬中国多家风投资本支持,完成1亿美元融资,将主要用于未来的市场扩张。

  但紧接着的是,钢铁电商之间的市场争夺战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钢铁电商风生水起

  在传统钢贸商、钢铁企业感叹钢材不好卖的时候,钢铁电商却实现交易量的数倍增长。

  “去年找钢网共计完成交易总吨位2042.5万吨,同比2013年431万吨大幅增长374%,交易总额达到688亿元。2015年,找钢网目标是完成交易总吨位达到5000万吨,交易总额达到1000亿元。”找钢网创始人兼CEO王东2月11日在找钢网D 轮融资发布会上表示。

  据了解,找钢网目前分为撮合交易和自营交易,这两项也是目前电商平台的主要销售模式,找钢网自营交易平台为找钢商城,“去年找钢商城全年累计销售304万吨,同比2013年49万吨提高520%。”

  王东表示,“2015年5000万吨的销售目标中,自营交易量要达到1500万吨。”

  除了找钢网,其他钢铁电商的交易量也在增长。数据显示,上海钢银平台去年成交量达到1337万吨,成交金额达到了426.8亿元,同比也大幅增长。

  一位不愿具名的著名黑色金属行业分析师认为,“中国钢铁销售的主要渠道并不是直销,第三方平台的销售大有可为,尤其在当前钢铁行业供过于求的背景下,第三方平台能够帮助钢厂卖货,无异于雪中送炭。”

  中钢协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大中型企业销售5.63亿吨钢材,按营销渠道计算,34.85%直供,41.04%分销,11.79%由分支机构销售,7.68%出口。

  该数据并未统计分销商、分支机构等环节的再次流通,而实际上钢材整体流通量巨大,西本新干线分析师邱跃成对记者表示,“去年国内粗钢资源供应量是7.4亿吨,一吨钢带来的物流量一般是5-8倍”。

  对于钢铁电商来说,在这条庞大的钢材流通通道上,只要在其中占几个百分点,足以形成可观财富。

  “目前钢铁电商的主要利润还是来自自营交易。”王东对记者表示,去年找钢网自营交易平台找钢商城完成的304万吨销量收入达到95亿元,同比2013年17.6亿元大幅增长77.4亿元。

  据介绍,在电商零售方面,找钢网通过向上游供货商采购钢材,搭建第四方物流平台完成钢材运输,利润主要来自向下游用户收取佣金,“一般不进仓储的钢材,我们收取10-20元/吨的佣金,而有仓储需求的我们收取30-40元/吨的佣金。”

  行业会有残酷淘汰

  虽然钢铁电商的运营模式正在慢慢健全并开始显现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业内人士同时认为,此前制约传统钢贸商的市场环境同样制约着钢铁电商的发展,产能过剩、钢材需求偏弱以及低微的利润制约是钢铁电商绕不过去的门槛。

  根据中国冶金规划研究院预测,今年我国钢材需求量约7.29亿吨,同比2014年只小幅增加1400万吨,增幅还不到2%。中钢协数据显示,2014年,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3.4%。

  “这就意味着,正在从事钢材贸易的商家中,如果交易量有大幅增长,就会有大幅下降甚至倒闭的,竞争非常残酷。”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王东对记者表示,“现在还不考虑更多的盈利问题,现在钢铁电商还在市场扩张阶段,除了目前已经进入的华东、华北市场,未来找钢网还将进一步拓展华南乃至全国的钢贸市场。”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钢铁电商约有200多家,形成规模的约有70多家,此外还有更多的资本力量正在涉足和摸索钢铁电商的运营模式,如西本电商平台与西城钢铁已达成协议将打造规模500万吨的建材在线商城。

  同时,包括宝钢、鞍钢、河钢、沙钢一些大型钢企,以及五矿发展、天津金属、斯迪尔、我的钢铁网等流通、物流、仓储和信息咨询机构也都陆续建立电商平台。

  “虽然数据上全国钢铁电商有200多家,但我认为目前真正意义上的钢铁电商只有四五家,一些大型钢企的电商平台目前更多的是服务和维护自己的老客户,还有很多是打着钢铁电商的概念炒作。随着各家电商的扩张,未来的竞争将十分激烈,届时会有大量所谓的钢铁电商被淘汰。”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