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淡定”的伊利

作者:黄兴利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9-10 23:09:00

摘要:与以往的热闹不同,新一轮乳业竞争以乳企上市公司公告正式拉开大幕。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黄兴利  北京报道

  与以往的热闹不同,新一轮乳业竞争以乳企上市公司公告正式拉开大幕。

  8月29日,随着中国乳业龙头同时也是全球乳业10强的伊利股份(600887.SH)发布的2014年半年报一锤定音,国内主要乳企中期业绩尘埃落定。

  从发布的成绩来看,行业总体仍保持较高的增速水平。其中乳业三巨头的营收分别为:伊利274.71亿元、蒙牛258.4亿元、光明98.72 亿元。但从净利润来看,对比反差尤其强烈。伊利、蒙牛、光明的净利润分别为23.06亿元、10.5亿元、2.09亿元,伊利的盈利能力跃然纸上。

  在众乳企中,拿出一份足够靓丽中报的伊利显得颇有些“另类”,十分之淡定。在报告中仅以“继续坚持经营方针云云”简要概括了业绩的增长,没有透露更多猛料。但这显然更让外界急于一探究竟,揭开靓丽业绩的面纱。

  东方亮西方也亮

  在所有的乳企近期动作中,最吸引眼球的非贝因美与恒天然联姻莫属了。

  鉴于恒天然想突破瓶颈,贝因美在走下坡路。有舆论认为,这是两者面对新竞争形势“抱团取暖”。虽然双方合作今后的成效尚有待观察,但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同样在恒天然首席执行官史毕根斯说的“急速变化”的竞争环境下,伊利却依然快速增长。

  贝因美本身也将收入及利润大幅下滑归结为“配方奶粉行业变革”等因素,可见的确对其影响非常之大。与此同时,伊利旗下的金领冠、托菲尔等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收入与毛利率仍在不断提升,个中差异十分耐人寻味。

  事实上,不仅在奶粉领域,伊利的液态奶、酸奶、冷饮等全线产品持续稳增。以全球市场主流的常温液态奶为例,在日益国际化的中国市场上,长期保持高位增长的金典奶今年上半年同比增幅仍高达46.60%,营养舒化奶、QQ星同样保持稳健增长势头。而以每益添、畅轻、珍护为代表的产品增势更为喜人,同比分别达到124.45%、112.12%、149.97%的翻倍增长。

  从消费者方面来看,伊利的产品已经在各个年龄层、不同消费习惯的人群中均成功覆盖,例如味可滋香蕉牛奶以其突出的营养、口感已经在年轻人中流行。从产品构成而言,伊利“老中青”产品全线发力,像上市不久的安慕希常温酸奶等新品,尚未全国铺货的情况下,2014年二季度环比增长超过100%。

  包含上述产品在内的伊利明星产品共同组成274.71亿元上半年营业总收入的主体,细心对比后会发现,与伊利营业总收入稳健增长相比,这些产品的增长率似乎更高。

  对此,从伊利中报里也能够找到答案,简言之:产品结构升级。由此,我们不难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伊利不断对产品升级换代,同时消费者欣然接受。

  平静中蕴含的力量

  针对伊利目前在乳业重组中缺乏“大动作”的疑问,长期研究伊利的乳业专家陈渝认为:“伊利早就率先布局完成,各方面基础非常扎实,基本不需要靠这些来补充。而伊利现在的进步是深层次的,不认真研究伊利的人很难体会得到。”

  能够佐证陈渝观点的事实之一,伊利是国内首先在奶源方面布局的企业,奶源一直领先于其它乳企。

  数据显示,伊利目前在全国拥有自建、在建及合作牧场2400多座,规模化集中化的养殖在奶源供应比例中达95%以上。而现在伊利又通过正在推行的“奶牛学校”提升牧场的养殖管理质量,实现国内奶牛养殖服务的转型升级。

  至于品牌、渠道方面的优势,圣元乳业董事长张亮等乳企负责人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答案。他们认为,对伊利而言,有自己完善的产品,在渠道、品牌等已经建立起强大的优势,中小乳企的补充意义不大。而在电商领域,伊利早在去年就与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已经开始着手探索快消电子商务新模式。

  更重要的是,伊利在质量、研发、供应链上已经走出独特的国际化道路。先后在新西兰投资奶粉项目,与美国最大的牛奶公司DFA、意大利斯嘉达达成战略合作,与欧洲的荷兰顶尖学府瓦赫宁根大学合作建立欧洲研发中心,并达成了共建首个中荷两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战略合作。

  前不久,伊利又有一个动作,即与全球著名的质量认证机构瑞士通用公证行、英国劳氏认证公司和英国天祥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全面升级伊利全球质量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如此种种,伊利正着力用全球最优质的资源来服务好中国消费者。

  净利率超行业平均水准

  近年来,乳企战争日益白热化,此次业绩中报发布,面对自家的成绩单,乳企们反应各异:业绩不佳的忙着澄清原因,并释放出一系列重量级“利好”信息,力图证明局面会扭转;业绩表现还不错的往往选择展示相关的成果,自证工作有成效,进而披露下半年的动作,以表明未来会更好。

  相比而言,伊利并没有透露过多猛料,但以伊利一贯表现出的长远规划、稳健经营的特性来看,这肯定不是面对新一轮竞争无动于衷的表现。相反,恰恰表明伊利已经成竹在胸。

  客观来说,伊利立足长远的规划还没到充分发力之时。但有了陈渝上述所说的伊利深层次的进步,已经让伊利持续稳居行业第一,净利率更是远超行业平均水准,已经达到8.4%。相比而言,像只专注于毛利率高的奶粉业务的贝因美净利润率也只有4.48%。

  伊利的法宝说起来很简单,即:创新能力提升带动产品结构持续升级,以及高效的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使公司费用率持续逐年下降。但这样的复合型增长运作模式,是长期构建完成的,并非其它乳企一时间可以弥补差距。

  可以想象,一旦伊利目前的布局全面发力,在未来的竞争中仍将持续拔得头筹。假如某个市场爆发,伊利增长的质量也并非一般乳企可以比拟。

  伊利的后劲从一个细节就能体现出来,终端调研显示:伊利产品的新鲜度整体领先竞争对手半到一个月,这对乳业来说价值不言而喻,背后透露的信息量足以让人浮想联翩。因此,即使分析机构不断调高对伊利的预期,面对伊利一次次给予的惊喜,仍认为可能偏保守。

  对伊利来说,从容更是必然的了。有评论曾将伊利、雀巢、达能等巨头比喻成互联网界的BAT阵营,但与互联网行业不同的是,每个乳业巨头自成体系,只会逐渐将落后的产能、没优势的产品淘汰。这从欧美已经成熟的乳业中也得到印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