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美国信用危机的趋势及中国的选择

作者:曹红辉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09-27 18:37:00

摘要:美国信用危机的趋势及中国的选择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曹红辉

    美国信用危机下半场不仅发生了,而且更加复杂,更加震撼。
    中国政府如何应对?
    短期内,采取断然措施,维护自身经济的稳定与增长,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加强金融机构的风险排查,完善资本市场机制和金融监管体制,是减少危机对中国负面影响的根本途径。
    长期内,利用目前的战略机遇,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重新评估美元的国际地位,建立美元的国际责任;鼓励普及使用欧元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建立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机制建设,则应成为中国当然的战略选择。

    正如我今年7月份指出的,美国信用危机下半场马上开始。最近这两周,事态果然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下半场不仅发生了,而且的确更加复杂,更加震撼。
    美国政府采取的是有所救有所不救的策略,这里面有不同金融机构对市场体系存在不同影响的因素,也有其他非经济的因素,只能有所舍弃,何况它本身的联邦财政也有高达10万亿左右美元债务的困扰。
    短短几天内,发生太多的事情,令人眼花缭乱,太多的信息需要时间消化。9月24日,美联储还与G7其他成员央行达成货币互换协议,向陷入困境的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有意思的是,正当我们讨论建立A股市场的融资融券机制的时候,美国证监会则再度严格限制卖空了。众议院还通过了反期货市场投机法案。财政部则制定了救援计划,拟购买银行呆账,帮助银行摆脱困境,阻止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
    现在,急需澄清的是,这场危机究竟会如何演变,蔓延到何种程度?
    前一阶段,住宅抵押贷款的基础市场走坏导致衍生品交易的流动性困境是引爆本次危机的主要诱因。当前,除提供贷款的机构和购买相关证券产品的投行外,抵押保险机构的风险释放才刚刚开始。下一步,流动性困境可能造成商业地产相关市场的风险爆发,商业地产市场也可能因此而进入调整,但更大的风险将会反映在中小银行领域。资金困境将很快会上演小银行倒闭的大场面,由此引发中小企业的流动性困境。令商业银行紧张的还有信用卡坏账率上升,虽然它不一定对金融机构打击多大,但它对消费信贷支持的美国经济增长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联邦政府和国会如此重视,迅速行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和政府都采取应急措施应对。就如同我去年所言,这场危机绝对不仅仅是抵押贷款市场的危机,而是全面的信用危机,因为没有人知道这个市场中谁是病毒的携带者,谁也不知道交易对手是不是在天黑后死去。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交易也不要去做。美联储2006年提高基准利率则是刺破房地产市场泡沫的那根针。可是即使没有那根针,泡沫迟早还是会破的。只是这回金融机构实在是太贪婪,而监管者则实在是反应太迟钝了。
    现在,还有人像去年三季度那样说,危机结束了吗?我的答复是,那就请继续观看下一幕吧。
    让全体中国人都挠心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是,究竟中国如何应对呢?外汇储备减值现在是无可避免的了,尤其是在美元计值资产主导国际金融市场的情况下。有人说,中国不应该购买美元资产,可现在又有什么好的替代品去替代庞大的美元计值的金融市场呢?商业银行的投资损失大部分恐怕也只有自己消化了,除非明天太阳从西边升起。
    短期内,究竟是否应该购买美国的投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呢?是否可以像很多国人习惯的那样抄底了呢?对于金融机构下设机构持有的矿产资源或拥有金融服务网点等资源的机构或资产,如果能解决进入董事会和参与管理的话,那还是可以考虑的。但仅仅担任纯粹的财务投资者,替人买单则不是恰当的策略。共同维护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固然必要,但也要量力而行,使之符合自身的长远利益。采取断然措施,维护自身经济的稳定与增长,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加强金融机构的风险排查,并利用这一契机,加快财税体制、价格体制改革,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完善资本市场机制和金融监管体制,则是减少危机对中国负面影响的根本途径。
    长期内,利用目前的战略机遇,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重新评估美元的国际地位,建立美元的国际责任;鼓励普及使用欧元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建立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机制建设,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则应成为中国当然的战略选择。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