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金融生态:城市经济发展的新一轮动力之源

作者:汗青 子凡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4-04 15:49:00

摘要:金融生态:城市经济发展的新一轮动力之源

自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金融生态”概念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在李扬的带领下,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推出了一份42万字的题为《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总报告。长达42万字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显示:总体而言,中国东部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较好,中西部城市较差。原因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市场化不高,地方政府职能冗杂,对经济干预多,法制建设也相对落后。后来,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金融网总裁何世红主动担负起推动中国金融生态建设的重任。

国际经济学和资本市场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资本一般都是向金融生态环境好的地区去集中,而远离金融生态环境较差的地区。为此,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不仅是改善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吸引资金流入的重要渠道,而且是实现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可喜的是,已经有许多城市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试图打造金融生态的“碧水蓝天”。

白银是坐落在我国西北内陆的资源枯竭型城市。2008年初,甘肃省白银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摆在白银市面前的课题是要为这个资源枯竭的城市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白银市白银区抓住转型的契机寻找了一条便捷之路,加强金融生态建设,助力城市良好转型。

实际上,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模式。

白银区的做法是:强化政银企联动,积极开展银企项目对接活动,促进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

2008年,白银区周密安排部署城市转型工作,认真对接国务院38号文件,总体谋划、深度提炼,采取打包、捆绑的方式,精心凝练出37个项目,含77个子项目,计划总投资142.84亿元。其中:申请国家资金77.74亿元,自筹54.12亿元,地方配套10.98亿元。

目前,20个项目已列入白银市转型项目库,涵盖了农业、教育、卫生、城市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等38个子项目。在凝练的转型项目中,已有46%的项目完成了可研编制,37个子项目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3亿元。根据国家、省、市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总体部署,区直各部门积极与省直部门对口衔接,已争取到中央及省预算内转型项目资金7297万元,到位6451万元。

此外,白银区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信贷服务,加大对重点项目和工业企业的信贷投入力度,增加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流动资金和技术改造贷款;完善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机构和风险补偿机制,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重;扩大住房等消费信贷市场。推进农村金融机构建设,开展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探索发展农村多种形式担保的信贷产品,设立市县贷款担保基金,鼓励农户互保,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信贷担保机制,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发展资本市场,力争国家批准发行白银资源型城市转型债券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支持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设立分支机构。

金融生态建设推进城市转型不断发展。2008年,白银区实现了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城市经济稳定增长。

其实近年来,白银市委、市政府一直把营造良好投融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促进开放开发作为探索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措施来抓,下功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造传统产业,开发替代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取得了明显成效,创造了白银的深圳速度——雨润模式,“白银速度”引起了市内外的广泛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白银市把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与金融创安工程相结合,建立了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机制、促进机制、评估机制、保障机制,推进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深入开展。

与白银不同的是,廊坊曾是在国内首家全市域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成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等称号,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从经济发展轨迹看廊坊,这是一座迅速崛起、富有前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经济环境,使很多专家学者都很看好廊坊今后的发展,把廊坊称作“最具潜力、最有活力的城市”。

然而,廊坊市在发展过程中渐渐意识到金融对于一个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把金融作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起点,成为廊坊华丽转身的前卫战略。廊坊市市长王爱民说:“廊坊地处京津之间,地理位置独特,有很好的经济环境、创业环境,金融业在廊坊这块沃土上显示出强大生命力,我们准备把金融作为重要产业来培育,做大做强廊坊的金融产业。”

王爱民表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主义市场经济下,在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金融的作用日益凸显,金融产业大有可为。

在很多城市政府部门都把金融生态建设当做金融业自己的事情,与政府无关的时候。廊坊市就认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是金融生态建设的潜台词”。

王爱民说:“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博弈的三方,是金融发展的‘铁三角’。金融、企业是买卖的双方,政府居其中,应一手拉企业,一手拉银行,为微观经济的两个主体提供环境支持、搭建平台,从而形成经济繁荣、金融兴旺、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局面。”

正是基于“政府主导金融生态建设”的观点,廊坊市制定了金融生态环境总体规划,并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统筹经济金融均衡发展,统筹城乡金融发展,建立起改善金融生态的长效机制,分步加以落实。

金融生态建设的推动者、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认为,信用体系的建立已经成为金融生态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支撑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永久战略资源。在推进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中,廊坊市选择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核心切入点,为我国金融生态建设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良好的金融生态吸引了大批金融机构的介入。截至目前,已有包括19家外资银行在内的95家域外金融机构涉足廊坊市场,其中不乏荷兰银行、德意志银行、英国渣打银行、日本三井住友银行等国际金融巨头。这个地处京津之间的小城已悄然蝶变,成为“城市与金融良性互动的典范”。

何世红说,“金融立市”已成为许多城市的发展战略。目前,国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意识到金融业的重要性,并大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来吸引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的进入,以促进当地金融业发展并以此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

除具备厚重金融产业发展优势的上海、北京、天津、深圳外,目前借助地缘和资源优势进行转型、实现“金融立市”理念的城市,已成为一道耀眼的风景。

“至少,金融是城市经济的血脉,金融生态是城市发展的根基这一观念已成为共识。而金融生态建设也越来越成为城市管理、建设和发展的主流取向,以及检验各城市政府执政能力和水平的新视角。”何世红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