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朝鲜重启经济改革?

作者:赵灵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8-21 23:05:00

摘要:朝鲜突然变得有商有量,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地缘政治上的受挫。不过经济利益的考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近日,朝韩两国就开城工业园区的重开达成了协议,双方商定无论发生何种情况都将确保停工事件不再重演,并将保障出入园区的韩方人员的通行安全,保护企业的资产。目前,韩方已派人前往园区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关闭4个月的开城工业园区有望很快重开。
    2013年4月8日,在进行第三次核试验并遭到联合国安理会的谴责和经济制裁后,朝鲜宣布撤出开城工业园区的全部朝鲜工人,暂时中断工业园区运转,北南双方仅存的经济联系中断。但在此后的国际关系博弈中,朝鲜并没有如愿得到任何积极的东西,反而促使国际社会在对朝政策上建立了更大的共识。朝鲜特使对中国的访问也基本上是无功而返。此后,朝鲜开始积极转向外交攻势。7月初,朝鲜提议就开城工业园区问题进行工作会谈,韩方积极响应,并在不久前就韩国最关心的确保园区不再被单方面关闭上达成了协议,从而扫除了园区重开的最大障碍。
    朝鲜突然变得有商有量,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地缘政治上的受挫。不过经济利益的考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开城是600年前高丽王国的都城,历史上盛产人参。开城工业园区距离南北军事分界线仅1公里,和金刚山旅游项目一样,是1998年金大中当选韩国总统后朝韩关系好转、韩国推出对朝“阳光政策”的背景下出台的,因此有很强的政治背景。但归根到底,它是一项经济合作项目,是双方发挥比较优势,由韩方出资本和技术,朝方出土地和劳力合作建设起来的。
    韩国官方当然有通过这样的项目缩小两国收入差距、减少未来统一成本的考虑。但韩国企业之所以愿意冒着巨大的政治不确定性来园区投资,主要还是因为这里低廉的成本。2006年开城工业园区朝鲜工人的平均月工资是68.1美元,在暂时关闭前也不过134美元。在世界其它地方的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这样的低工资绝无仅有。而且朝鲜方面还出台了优惠政策,根据朝鲜《开城工业园区税金规定》,从事制造业的入驻企业在发生利润的头5年里全额免除企业所得税,此后3年还减免50%。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园区关闭前入驻的韩国企业有123家。在园区停止运转后,韩国统一部6月25日的统计结果显示,入驻企业申报的损失总额达1.0566万亿韩元。但韩国2012年的GDP是1103.46万亿韩元,这点损失并不算什么。
    但是,朝鲜的损失就大多了。朝鲜近年来经济停滞不前,原有的4个对外开放特区本就只剩下了开城还在运转。2004年园区建设支出,朝鲜就收取了330万美元(每平方米1美元)的土地租金,还以撤走破旧的军队营帐和民房等“障碍物”的名义,拿走了1300万美元。而韩方支付给朝鲜工人的工资是到不了工人手里的,而成了官方的外汇储备。朝方工人总工资额已经从2004年的38万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9000万美元左右。朝鲜在2012年8月还制定“税金规定施行细则”,单方对十多家韩方企业征收了最高达10万美元的税金。这些进项对GDP只有100亿美元左右的朝鲜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开城工业园区是朝鲜经济的氧气呼吸机。
    在目前朝鲜的GDP总量只有韩国的2%-3%的情况下,尽管园区关闭对韩方造成的绝对损失更大,但朝方对损失的承受力却比韩方差很多。经济实力上的落差成了朝方愿意主动谈判的根本动因。但曾几何时,在朝韩的经济竞赛中,朝鲜一度是领跑的一方。
    朝鲜半岛在被日本统治期间(1910年-1945年),靠近中国的北部得到了有效开发,修建了大量的水电站和煤矿。因此经济基础远远好于南方。而且,北方的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占整个半岛储量的80%-90%。根据联合国的数据,1960年朝鲜的人均GDP是253美元,韩国只有82美元;到了1970年,朝鲜人均410美元,韩国400美元,双方持平;但到了1980年,朝鲜人均的700美元就只有韩国1592美元的不到1/2。而到了2010年,朝鲜下降到504美元,韩国飙升到21052.2美元,后者是前者的40倍!
    朝鲜经济的停滞不前,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连年水灾等自然原因,有苏联解体后外部援助减少和原有经济联系中断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自身政策上的失误。
    首先,“先军政治”对朝鲜经济是一个巨大消耗。在苏联解体后惶惶不安的国际环境下,金正日在1995年提出“先军政治”:一切以军事工作为先,一切以军事工作为重,“没糖果可以活下去,没子弹不能生存。”至2008年,美国国防预算占GDP的2.8%,英国占2.3%,中国占1.7%,而朝鲜则达到惊人的23%,沉重的军费负担拖累了朝鲜国民经济发展。从1990年到2012年之间的20多年时间,朝鲜经济有12年都处于负增长的状态。
    其次,朝鲜把统治上的安全感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任何的经济政策都是为巩固权力服务的,因此很多时候是权宜之计,没有长远打算,经济有困难就提改革开放,一旦渡过难关就过河拆桥。靠近中国的罗先和新义洲特区虎头蛇尾,金刚山和开城项目本是韩方的善意之举,却反过来成了朝方要挟的工具;而罗先特区的外围设有高压电流铁丝网,在金刚山,一旦走出栅栏就可能遭到朝鲜军人枪击。这样的特区,只会让人望而生畏。至于“朝鲜政府允许企业在保证国家供应定额的前提下,将多余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以获取收益”等政策,也都是为了暂时缓解供应紧张,和真正的经济改革没有什么关系。
    金正恩2011年底上台后,外界曾猜测发展经济将会成为他的工作重心,关于朝鲜可能实施大规模经济改革的说法也常见诸报端,但迄今为止,朝鲜的经济改革大多还停留在猜测层面。金正恩的执政理念中有改善国民生活水平的提法,但过去一年多,经济改革几乎没有起步。
    但人类历史上的改革,大多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进行的。金正恩毕竟留学海外过,因此,走向经济改革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开城工业园区的重开,也许是一个重要信号。而要走向改革之路,朝鲜最先要做的,是恢复世界的信心,树立一个诚信、诚实的国家形象。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