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马来西亚大选折射出的华人地位

作者:赵灵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5-09 00:14:00

摘要:此次大选的最大“政治海啸”是华人大规模倒向反对派,以及华人向执政联盟里的华人政党马华公会说“不”。

马来西亚大选折射出的华人地位

    5月6日,第13届马来西亚大选揭晓,由马来民族统一机构(巫统)、华人政党马华公会等组成的执政联盟“国阵”,在国会222席中取得133席的多数,而由民主行动党等3个政党组成的反对派联盟“民联”则获得89席。但从全国总得票率来看,国阵得48.6%,民联得51.4%。反对派的精神领袖安瓦尔因此指责选举舞弊,呼吁选民抵制选举结果。   
    从目前的情况看,选举舞弊的情况确实存在。比如有一个华人住家地址,一屋竟有3个种族的选民,除了5名华人,还有2名锡克人和马来人。安瓦尔早前也声言,选民册竟有约2.8万名来自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南亚的外籍选民。这就是在以往选举中多次出现的“幽灵选民”现象。另外,投票之后沾在手指上的不褪色墨水实际上能被洗掉,以及开票期间多个反对派大幅领先的票站离奇停电、停电后有利国阵的选票突然暴增等现象,都让人对选举的公正性疑窦丛生。   
    但无论如何,国阵毕竟赢了44席之多,这么大的优势很难全部用舞弊来解释。而议席和普选票的不对等,在很多国家都存在,去年美国大选,罗姆尼就在普选票上占优势,但最终却输了选举。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选区设置的问题,马来西亚也是如此:尽管城市居民已增至全国3/4,国会议席分配却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多数议席仍分配给乡郊的巫统票仓。在民联占优的工商业重镇雪兰莪州,人口高达550万,但只分得22个议席。反观国阵占优的乡村地区,诸如只有320万人的沙巴,却在国会分配到25席;人口低至250万的沙捞越,更在国会享有31席。  
    另外,马来西亚的经济近年来表现不错——年均超过5%的经济增长、少过2%的稳定通胀率、3%左右的失业率。2009年上台的现任总理纳吉布,也被认为相对开明,尤其在法律改革方面颇有成就,如废除了容许政府扣押疑犯却不审讯的《内部安全法》和不准5人以上集会的法例。   
    而此次大选本来是反对派领袖安瓦尔角逐总理职务的绝好机会,对于已经65岁的安瓦尔来说,可谓时不我予。安瓦尔原本是马来学生领袖,受到时任总理马哈蒂尔的赏识而从政。1993年起担任马哈蒂尔副手,被视为未来首相。1998年两人在如何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上产生分歧而决裂,安瓦尔被免职,不久更被控鸡奸下狱。2004年9月,马来西亚最高法院撤销安瓦尔鸡奸罪的判决,他被当庭获释。2011年3月,安瓦尔又陷入另一起鸡奸官司,但一年后再次被判无罪。   
    尽管几乎所有人都相信安瓦尔是妒贤嫉能和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但从50岁到65岁,安瓦尔15年的黄金岁月就在两次莫须有的鸡奸丑闻中被虚耗了,这就是政治的残酷之处。但他最终能得证清白,通过选举进行公开的政治竞争,并对执政党构成巨大的压力,这说明马来西亚的政治生态正在发生转变和进步。同样的转变也发生在新加坡,如果说早年政府经常通过控告等手法打压反对派的话,近年来这样的情况已经基本绝迹。而他信的流亡说明了,泰国的政治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显然,能否明目张胆地反对、反对派的处境如何,是衡量一国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自1957年独立以来,国阵一直是马来西亚的执政党,长期执政产生了固步自封、裙带关系、一言堂等痼疾,这些在马哈蒂尔22年的总理任期里达到了顶峰,而马哈蒂尔将之称为“亚洲价值观”。安瓦尔走向反对派阵营,把很多潜在的反对派动员起来,极大地改变了马来西亚政坛的力量对比。事实上,早在2008年的大选中,安瓦尔虽然因法庭禁令无法参加选举,但在他所领导的民联的阻击下,国阵1970年代以来首次没能在国会取得2/3多数,被称为马来西亚的“政治海啸”,时任首相巴达维1年后被迫让位于副手纳吉布。此次大选,民联虽然没能执政,但得票进一步扩大,按照这个趋势,下次大选很可能会出现马来西亚建国以来首次政党轮替。
    而此次大选的最大“政治海啸”是华人大规模倒向反对派,以及华人向执政联盟里的华人政党马华公会说“不”。马华公会成立于1949年,是一个代表马来西亚华人的单一种族政党,然而近年影响力大不如前。在2008年大选中仅拿下15席,比选前的31席少了一半;此次更惨,只赢7席,比上届大选的15席再减一半,令号称拥有逾百万党员的马华,从国阵第二大成员党,沦为微不足道的小党。而马华在选举失利后宣布不会入阁,意味新内阁可能没有华人,华人的政治影响力会被进一步削弱。
    马华公会的式微和华人的背弃,最根本的原因是其不能为华人争取权益。马来西亚独立后,马来人的政府颁布了所谓“新经济法”,在经济上向落后的马来族人倾斜,每家公司都至少要雇用30%的土著,马来人在住房和税收等方面拥有各种优惠。司法、行政、军队等重要领域也大多由马来人担任。在教育上也向马来人倾斜,许多华人子弟尽管成绩优秀也无法被大学录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那些成绩一塌糊涂的马来族同学进入大学深造。对中文教育的打压更是变本加厉,不以马来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中学得不到政府的任何津贴。
    面对这些带有明显种族歧视的法律,华人多年来一直忍气吞声,但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和民联的崛起,华人开始用选票表达不满,但马华公会对这种变化反应迟钝。尽管身为执政联盟的成员,但马华公会在华语及华校权利、新经济政策存废、宗教自由、言论自由等华人选民关心的关键问题并没有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与积极争取。马华公会成立之初是为华人争权益谋福利,而现在的马华不再为华人斗争,而更多成了一个争权夺利的平台。
    而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马来人优先的政策很难得到改变。现任首相纳吉布一直尝试改革但收效不大,最大障碍是巫统内右翼的掣肘。比如保守政治游说组织Perkasa,该组织邀得前首相马哈蒂尔担任首席顾问,对巫统甚有影响力。与此同时,华人在马来西亚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下降,1957年约为40%,到2010年已下降至24.6%,预计到2020年将降至20.7%。原因之一是华人注重对子女的培养与教育,不愿多生。而马来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很多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不高,一般孩子较多。人口的不断下降,是影响马来西亚华人政治地位的另一个隐忧。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