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尽情吃喝的人生

作者:米乔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3-08 23:43:00

摘要:蔡澜解释,他花了半辈子研究人生的意义,答案还是吃吃喝喝。就那么简单,那么基本。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米乔 北京报道

    见到“美食家”蔡澜先生是在北京柏悦酒店63层的咖啡厅。老远走过来一位肩宽身广的高大银发老人,他就是已年届七旬的蔡澜先生。正如他在书封插图中描绘自己一样,眼睛细细的,笑起来像是狐狸;两颊略带红晕,似是一直吃得很满足的样子。
    蔡澜这次来京,起因是在三联出了一套他的自选集,书中多为在香港的专栏文字,配以插图,美文美食同飨读者。记者问他:“听说你书里的画像全都是好朋友苏美璐所画,好像把你画成一个随时醉醺醺的酒鬼,你不怕影响形象?”蔡先生答曰:“不会。吃喝都是高兴的事,当然要画得高高兴兴。”遂想起他那句惊世骇俗的名言:“人生不过吃吃喝喝。”
    蔡澜解释,他花了半辈子研究人生的意义,答案还是吃吃喝喝。就那么简单,那么基本。简单和基本最美丽,读了很多哲学家和大文豪传记,结论都是如此——“我们跟整个宇宙相比,只是短短几十年,一刹那的事情,希望自己快乐一点。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懂得这个道理,就一直往快乐这个方面去追求。很多大学做了很多研究,全世界的结论是:最好的人生就是尽量地吃吃喝喝。”“其实说的是一种自由的生活态度,人活着就要享受人生。”


“蔡澜推荐”餐馆

    蔡澜有一个好奇的胃,可谓吃遍天下美食。在香港,蔡澜是家喻户晓的文化名人。翻开报纸,就会读到他的文字,简短而清新,美食、旅游、电影、人生,声色犬马,无所不谈。走进街角一家普普通通的茶餐厅,不经意间发现,墙上的菜单旁边标有“蔡澜推荐”。但蔡澜却并不喜欢“家”这个词。“太严肃了。”他宁可人家叫他“爱吃人”。问他什么是爱吃人?他答:“比如香港有一百家卖云吞面的店,你知道其中几家是好吃的。但朋友和你说在很远的地方开了第一百零一家,你去不去?去就是爱吃人,是一种自在、好奇的态度。”
    面对香港随处可见的“蔡澜推荐”餐馆,有人问他如何分辨。蔡澜毫不避讳“朋友多了,有些是友情推荐,盛情难却”。“你要留心看我的笑容,照片上不笑,表示这家饭馆很难吃;我的笑容越大,表示我是对这家的菜越喜欢。”
    当美食家不但要会吃,还要会做。就像蔡澜早年做电影,看影评人信手拈来、不懂装懂便不以为然,说不中关键,如何指导电影和观众?人人都知道蔡澜好吃,却不专吃贵,王宫贵府他吃,大街小巷他也钻。“好吃的不一定要贵,吃得舒服才最重要。”这次来北京,他就想去“西三环一家卤煮店”。
    他最拿手的名菜人尽皆知——豆芽炒豆腐皮:“我可以把这道菜做得很好吃,你知道,我做菜也有一手。”问及烹饪秘诀,答得简单铿锵,四个字:“要用猪油。”“上海菜也好,苏帮菜也罢,说实话早就不是以前的味道了,特别是一些需要浓油赤酱的菜,再也没有以前的那种温润。根本原因就在于现在的人为了健康舍弃了猪油。要细究起来,猪油的胆固醇含量,还没有鸡蛋高。为什么大家对鸡蛋却一点不排斥呢?更何况,为美食是一定要牺牲一点健康的。”
    这样的态度虽然没变,但尝遍美食的蔡澜最近的口味却越来越清淡、简单,如今吃的境界对于蔡澜来说成了一种灯火阑珊处回转身的“百吃不厌”。“口味跟我的心境,大有关系。”他写道,“我目下的心境,是安详,淡然。有得玩就玩,有得吃便吃。什么也试一点点……把最好的东西都试足了,你就回不了头。还有些东西,人家称为极品。到我尝试时,却发觉不外如是,也就不再引起我的食欲。那么,我就会回到自己百吃不厌的东西上。什么是我心目中的永恒?比如‘豆芽炒豆干’,还有‘日本银鱼饭而已’。鱼饭真是人间美味,做法也极简单。买那湿湿的日本银鱼,抓一把放在碗底,盛上热腾腾的白米饭,然后切点葱花,淋上酱油。哗,那样美味法,真的是很难形容。”


守时守约情意男

    蔡澜和金庸、黄霑、倪匡并称“香港四大风流才子”。倪匡说:“如果我死了,蔡澜是第一个来凭吊我的人。”蔡澜的文章,谈吃、谈喝、谈旅游,声色犬马,纸醉金迷;但骨子里却是个极重情谊和朋友的“传统人”,要懂得这一面的他,还得说说他成为美食家的起因。
    蔡澜不重名,但最初决心做美食专栏作家,却是朝成名而去的。当年蔡澜带着父母在香港吃饭,却每次都遭遇态度恶劣并且菜品糟糕的店家。“父母吃得不高兴。所以那时候我想,我要开始改善自己的生活。”蔡澜说名利重要,自己写作美食专栏的初衷不过是想要个“美食家”的名头,以后带着父母进饭馆的时候好被店家重视,当做贵客小心招待。“可是当这一天还没有到来的时候,我父亲就去世了。所以我一直跟年轻人说,孝敬父母要趁早。”
    儿时,蔡澜的家住在戏院楼上,父亲与邵逸夫关系很密切,电影是蔡澜成长过程中少不了的作料。1963年,蔡澜定居香港,从此一头扎进电影世界,做了40年监制。“如果说全世界看华人电影最全的是邵逸夫,那看中外电影最全的可能就是我了。” 蔡澜说,1963年回港后,他一直任职邵氏、嘉禾等东南亚最大制片厂的电影监制,监制的电影有《龙兄虎弟》、《城市猎人》、《霹雳火》、《重案组》等,与成龙成了好朋友。
    但后来,他毅然离开耕耘40年的领域,才开始在专栏写文章。这些文章一部分是人生小文,另一种就是美食文章。大器晚成,却一朝成名。
    蔡澜说自己不喜欢电影的工作方式。电影是一群人的智慧集中在一起完成一部作品,把这部电影说成是某某人的作品就将其他人的贡献全抹杀掉了,“我认为不大公平。写书就是我一个人的,没有其他人会影响到我的思考。”“干了40年的电影工作,现在看来,什么感觉?”“不喜欢。”“不喜欢在哪里?”“很辛苦啊。做电影是从筹钱、选演员、和导演沟通、安排影院上映都要做的事,电影下了还要负责去收钱。一开始我还考虑艺术的事情,后来我发现做电影和艺术无关。我要考虑的就是能不能收回钱,压力很大。不是我喜欢做的事。”他和成龙合作最多。“干了40年放弃,不后悔不可惜吗?”“那是一份工作。谈不上后悔不后悔,做就做了。”依旧是蔡式潇洒。“那为什么不早一点离开呢?要坚持40年那么久。”“其实自己对做电影不时觉得累。老搭档何冠昌去世,就决定离开了。” ——蔡澜重朋友重情谊,老友去世,他对电影的一份责任便了了。
    蔡澜重情义,还体现在男女问题上。蔡澜做TVB节目《蔡澜叹世界》时,每每有美女两三环绕身边,羡煞旁人。试问有几个男人有“带李嘉欣泡温泉”的福气?蔡澜文章也从不避讳自己反对“一夫一妻”制度,认为“花心是男人的本性”。但他却和妻子结婚三十余年,不生小孩,生活美满。
    蔡澜曾写:“没有一个母亲喜欢把儿子抢走的女人,婆媳关系的恶化,是最令男人头疼的事,争吵起来,男人像猪八戒照镜子,两边都不是人。知道了这个规则,更应该把选老婆的责任交给母亲。从此,天下太平。”遂问他:“你这么说,那你的夫人就是母亲选的?”答曰:“是。”追问:“现在年轻人都崇尚爱情自由,你是个与时俱进的人,怎么反着来?”答:“当然也要自己喜欢。”再问:“男人花心,你如何保持婚姻多年?”蔡澜缓缓答道:“当然了。你是个男人,承诺了要照顾对方一辈子,就要做到。虽然一夫一妻制我反对,但父辈教我的就是这样,要守时要守约。”“不会有不开心的时候?”“不会不开心的。你想,你可以做到对一个人守时,对一个人守承诺,那是很快乐的事。就像你做一件事,做到本身就很快乐。这是你相信自己的部分。这是你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


“对半分”的生意人

    以吃喝玩乐而扬名国际,是蔡澜的一大特点,他兼电影人、作家、 旅行家、商家、书法家、美食家于一身,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还是茶商、美食坊老板、零食酱料调制师傅、杂货店主、药材推销商、专栏作家、嘉禾电影公司副总裁、广告明星、题字名家……但他的名片上却只印着“蔡澜旅游公司”,每年专门带团到各地觅食。“你这样带着人吃吃喝喝,能赚钱吗?”“当然。”“写专栏已经很忙了,为什么还要做这么多事?”“因为我的花销很大。文人说钱不重要,当今已是迂腐。钱是必要的,只是别把钱看成奴隶。花得漂亮才好。”“你的旅游公司规模大吗?”“不大,我一向精简,除了我只有四个人。”“既然赚钱为什么不扩大?”“我不是追求金钱的人。我赚钱只是为了花。”“你不是在文章里说自己觉得做生意很有趣吗?”“是很有趣。但我也发觉我经商的天分不够,所以勤奋做到自己能做的就行了。”“怎么个不够法?”“不够狠。”“没法为自己的利益牺牲别人?”“是。比如我每单生意如果和人家合作,钱财一定对半分。试问哪个为赚钱做生意的人会这样做。我做生意,有透明度,各自应赚多少是多少。”
    蔡澜曾说,自己走过了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遍访了世界各地的美食,正因为这样,自己也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什么是好吃又健康的食物?那是母亲做给自己的东西,“你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人,你就喜欢吃什么样的菜,就这么简单。当你走过很多地方之后,自己还是回来吃妈妈煮的菜,因为那是你从小吃惯的食物。”
    说到底,蔡澜的人生无论哪一样都离不开吃喝玩乐,而这吃喝玩乐,不过是他重情义、负责任的人生外,散发出来的一份智慧、潇洒和豁达。

蔡澜简介

著名美食家、电影人、作家、主持人。广东潮州人,1941年8月18日出生于新加坡,通晓潮州话、英语、粤语、普通话、日语、法语,曾留学日本,在香港发展事业,担任电影制片人、电影监制、专栏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商人,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