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德拉吉,一个人的战斗

作者:王晓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12-28 22:42:00

摘要:2011年11月1日德拉吉在与德国人的竞争中胜出,出任欧洲央行行长。这次与德国人的交手也恰好暗合了德拉吉在日后工作中的难处。

德拉吉,一个人的战斗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薇 北京报道


    2012年,玛雅人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最终并没有发生,与这个预言一起落空的还有欧盟的解体。
    2012年一年,约翰·鲍尔森或许都过得很不开心。作为拥有200亿美元资本的对冲基金巨头,他在2012年年初就对欧盟解体投下了重注,并以此为操作指引引导他的投资者以及他本人在做空欧债方面投下巨资。
    2月,他曾告诉投资者,“希腊违约对金融系统的震荡可能比雷曼破产还要大,会立刻引起全球经济收缩和市场下跌。”
    4月,他还曾言之凿凿地表示,“希腊退出欧元区不过是5月就会发生的事情。”
    2012年过去了,他所预测的一切并没有发生,因此他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的事实。
    12月4日,鲍尔森在一个小范围的见面会上,向其投资者透露,今年他押注欧债危机将继续恶化的策略失败,为此他旗下的基金可能会出现亏损。最终的亏损比例有可能是2位数——超过20%。
    是什么让投资大鳄鲍尔森的2012过得如此难堪?“这都是因为7月的那个夏天。”鲍尔森对投资者说。那个夏天究竟发生了什么?
“默拉吉”组合
    7月26日,是鲍尔森投资盈亏的转折点,也是欧盟前途的转折点。
    这一天,德拉吉用一种最简单的表述给予了欧元区最大的支持。“将尽一切努力捍卫欧元区,包括降低边缘国家国债的收益率水平。”在德拉吉喊出这句话的前一天,西班牙十年期国债及其收益率刚刚飙升至欧盟成立以来最高水平,达到7.6%,意大利同期国债也突破了7%——这一不可承受的国债收益上限。当欧盟领导人正在为谁该在挽救欧元区问题上扮演主角争论不休时,德拉吉站了出来。
    “在我们使命范围内,欧洲央行准备尽一切努力来捍卫欧元。相信我,我们所做的一定会足够。”德拉吉说。扮演救市英雄并不是德拉吉的初衷,但拯救欧元区,使之免于分裂却一直是德拉吉的心愿。自上任以来,德拉吉一直都在努力完成着这一心愿。
    2011年11月1日德拉吉在与德国人的竞争中胜出,出任欧洲央行行长。这次与德国人的交手也恰好暗合了德拉吉在日后工作中的难处。
    在就任之后的第二天,第一次出席欧洲央行议息会的德拉吉就扣动了降息“扳机”,将已经停滞了 3个月未动的央行利率从1.5下调至1.25%。这只是德拉吉挽救欧元行动的开始。一个月后,德拉吉再次行动,将欧洲央行利率降至历史最低纪录,为1.0%。正是在这次降息过程中,第一次出现了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德国人史塔克意见被否决的情况。与降息同时启动的还有另一武器——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利用这一工具,欧洲央行将以1.0%的超低利率向欧洲银行业提供无上限的3年期信贷担保。“欧元区迎来了他们的火枪手。”在德拉吉宣布实施LTRO后,高盛的金融分析师们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进入2012年,德拉吉继续保持着其强劲火力。2012年2月29日,德拉吉宣布推出第二轮LTRO。两轮LTRO操作,欧洲央行共向欧洲金融系统投入约1万亿欧元的流动性。4月26日,德拉吉呼吁欧盟领导人就刺激经济增长制定协议。这一呼吁已经偏离了欧洲央行一贯的只盯紧通胀的传统,在德拉吉的带领下,欧洲央行正在逐步美联储化。7月5日,德拉吉第三次扣动降息扳机,向欧洲央行最低利率历史纪录发起挑战,将欧洲央行基准利率下调至0.75%。与此同时,德拉吉还做出更激进的举动,将隔夜存款利率下调至0%。
    然而德拉吉在救助行动上的果断并没能抵消欧盟领导人在救助希腊和推出欧盟稳定机制(ESM)上所浪费的时间,希腊政府对私人债务的大幅减记,西班牙银行业的漏洞还是引发了市场对于欧元区解体的担忧,并直接导致西班牙与意大利的国债利率逼近7%。
    德拉吉开始更换武器,将“火枪”换成了“火箭筒”。7月26日,在以喊话震慑住了市场后,德拉吉开始了他“不惜一切”的“战斗”。在同时遭遇了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和德国财政部部长朔伊布勒的双重反对后,德拉吉还是向欧洲央行货币委员会提出了关于重启央行购债计划的提议。幸运的是,德拉吉赢得了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支持,在默克尔的授意下,欧洲央行德国籍执委阿斯穆森对购债表达了支持。9月6日,在魏德曼一人投下反对票后,欧洲央行通过了重启购债计划,并将购债规模规定为“无限量”。这一被称为“货币直接交易(OMT)”的计划成为了挡在欧债危机前面最夯实的一堵防火墙。继“默科齐”之后,欧洲统一派联盟又一次诞生了“默拉吉”组合。
    作为“默拉吉”组合的另一力作,9月16日,德国宪法法院批准通过了ESM。作为OMT启动的先决条件,ESM的通过让德拉吉的努力从誓言变为了现实。
    仅凭德拉吉一个人的战斗无法最终挽救欧元区,德拉吉为欧元区所留下的喘息空间并不足以填补欧盟以及欧元区已经存在的裂痕。
四分五裂的欧盟
    12月14日,2012年最后一次的欧盟领导人峰会在布鲁塞尔召开。在会前,欧洲中右翼领导人举行了单独会晤。默克尔、芬兰总理卡泰宁等欧洲中右翼党派的领导人出席了会议。在峰会之前,他们需要统一立场,以抗击峰会上来自左派的进攻。
    这样的会晤已经成为了欧盟峰会的固定“前菜”。而这道菜的起源则是5月的那次,改变欧洲方向的选举。
    2012年5月6日,是奥朗德成为法国总统的日子。作为法国社会党的候选人,奥朗德的当选被看做是欧盟向左转的开始。奥朗德放弃了此前法国与德国的紧密关系,成为了默克尔在欧盟的“反对党”。
    在“奥朗德效应”的示范下,越来越多的欧洲民众希望可以用他们手中的选票表示不满。欧盟的“反紧缩”博弈,最终送走了荷兰总理马克·吕特,让希腊政府组阁三次陷于“难产”,迫使爱尔兰政府需要通过公投才能做出决定,更让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支持独立的党派获得了胜利。
    然而这只是发生在欧盟成员国内部的改变,更大的,让欧盟更难堪的改变还在其后——欧盟成员国彼此之间变得“嫌贫爱富”。在如何救助陷入欧债危机国家的问题上,富裕的北欧国家有了撤退的意图——芬兰、荷兰都曾经多次表达了要退出欧元区的想法。
    在如何挽救欧元区的问题上,各成员国的脚步已经变得迟疑。对于让欧盟走向更加一体化的讨论上——银行业联盟、预算联盟这些更宏大的议题的推进更是举步维艰。
    当27个成员国正在考虑是否要退出欧盟之际,在欧洲大陆的另一端——英国则更多考虑的是应不应该离开欧洲。一直以来,被英吉利海峡隔在对岸的英国,对欧洲大陆都有着一种疏离感。这种感觉在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的当下变得更为强烈。
    在2011年,以1∶26票,唯一一张反对票表达了对欧盟新财政条约的不满之后,英国就再也不吝啬对于欧盟的决定说不。
    2012年3月,当欧盟刚刚提出成立银行业联盟构想时,英国为捍卫自己“金融中心”的地位就对这一构想投下了反对票。也正是由于英国的这一表态,最终让银行业联盟的启动范围局限在了欧元区国家中。说“不”也成为了2012年,英国在对待欧盟问题上的主要态度:不同意建立预算联盟;不同意重新划分欧盟未来7年预算;甚至不同意与欧盟在警务和司法领域继续合作。
    凭借着自己“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英国正在成功拉远与欧盟的关系。虽然一方面英国首相卡梅伦多次表示自己正在努力让英国留在欧盟,但另外一方面,英国国内就是否应该留在欧盟发起公投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2015年,英国人将对此给出最后的结论。
    “南欧集团”、“北欧集团”、“紧缩集团”、“拉丁集团”、“英国光荣孤立”这些不断出现在关于欧债危机新闻中的词汇完整地串联起了欧盟2012年的走向——那就是分裂,不是一分为二,是更糟糕的四分五裂。
2013,欧盟的三个门槛
    欧盟没有解体,但已经四分五裂。2013年的欧盟是会更好还是更糟,将取决于他们能否成功跨越三道门槛。
    首先是政治门槛。继法国大选改变了欧洲走向之后,2013年,欧盟将迎来更重要的两个大选——意大利大选和德国大选。作为目前还基本属于中右翼阵营执政,也同时坚持欧洲统一理想的两个国家,如果在选举中出现任何“闪失”,欧盟的未来都可能会出现重大改变。
    2013年2月,意大利将首先迎接大选考验。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的“搅局”让这本应该在4月才举行的大选被迫提前。然而这种提前,不但可能会打乱意大利中右翼的竞选节奏,还可能助目前风头正劲的中左翼党派一臂之力。
    目前,意大利最大的中间偏左党派——民主党(PD)的支持率为33%,是贝卢斯科尼所在的中右翼党自由人民党16%支持率的两倍。民主党已经表示将会与另一个左翼党派——左翼生态自由党(SEL)组成联合政府,如果两党联合,将取得36%的支持率。与中左翼加紧联合趋势相反的是,自由民主党的传统盟友——意大利北方联盟却将贝卢斯科尼不得参选作为了与其继续联合的条件。
    为了可以争取到38%——这一完成建立稳定政府所需要的支持率,拥有8.8%支持率的意大利中间党派成为了左右翼争夺的焦点,中间党派则希望现任总理蒙蒂可以作为他们的代言人。蒙蒂与欧洲央行以及欧盟各国领导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以及在应对危机当中的表现也让他得到了来自欧盟议会中中右翼党派的支持,其中就包括也要参加大选的德国总理默克尔。然而,2013年,无论最终是中左翼重新执政,还是中右翼凭借三朝元老——贝卢斯科尼的老到经验翻盘,意大利的这次大选都将在其国内引发又一轮关于是否应该留在欧元区的讨论。来自皮尤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已经有超过一半的意大利人认为,欧元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好。
    当意大利大选笼罩在左派获胜的气氛下,作为欧洲右翼的大本营——德国的大选则变得更为重要。2013年9月,默克尔将向她的第三次总理任期发起挑战。目前她还获得了40%的德国民众支持。这一支持率也超过了她的主要竞争对手——来自社民党的候选人,前德国财长施泰因·布吕克——12个百分点。但她与盟友德国自由民主党(FDP)的合作有可能终结。从2009年FDP就已经出现政治颓势,2013年FDP或许需要为取得5%选票——这一议会最低准入门槛——而战。如果失败,默克尔就不得不另选盟友。在其候选名单上的德国中右翼政党,都曾对默克尔的欧盟态度提出过异议。
    2013年,惨淡的经济预期也可能成为绊倒欧盟领导人,使欧洲出现左右分化的另一道坎。德国央行在日前给出的报告中预测,2013年第一季度,德国可能出现连续两个季度的经济萎缩,陷入经济衰退。如果德国——这一欧洲的经济引擎熄火,那么在救助欧盟其他成员国问题上德国人将难以继续慷慨。在德国之外,其他成员的经济远景也并不乐观,欧盟委员会预测,2013年欧盟GDP约仅有0.4%的上涨,欧元区的上涨仅为0.1%。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失业率不断持续上升的发达经济体,欧盟将在2013年遭遇更多的“选票制裁”,而这也可能为欧盟分裂埋下伏笔。
    此外,在经济和政治风险的阴影笼罩下,2012年在挽救欧债危机上起到关键作用的“默拉吉”组合也可能遇到瓦解风险。
    在2012年最后一次欧洲央行会议后,德拉吉表态:“会上讨论过有关负利率的话题,但并未有深入研究。”目前欧洲央行的隔夜存款利率已经为0%,降至为负的行动也许在2013年1月的第一次会议上就可能实施,但是如此创纪录的行动自然需要来自德国执委及其财长的大力支持。而“默拉吉”一手打造的OMT计划,也可能会在2013年变为现实。在作为计划实施的先决条件——符合ESM标准——的界定上,德拉吉也需要更多仰仗德国的“大度”。
    2013年,作为欧债危机的两个主角——西班牙和意大利将分别需要发行2070亿欧元和4100亿欧元,如此庞大的发债规模自然需要来自OMT以及其背后的“默拉吉”组合“保驾护航”。
    政治风险加剧,经济陷入紧缩,“默拉吉”前途未卜,2013年,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很可能会绊倒在其中任意一个门槛之上。在危机爆发四年之后,27次欧盟峰会给出的解决方法只是让欧债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也许让问题回到原点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即在欧洲建立两个货币区。
    德国前商业领袖汉斯·奥拉夫·亨克尔及其所代表的商业联盟在近期又一次提出了这个观点。德国与荷兰等北欧国家使用一种货币,而西班牙、意大利将属于另一个货币区。不同区域货币按照某种比率兑换,与此同时在两个货币区之间建立一条可自由进出的通道。“与其让欧盟继续出现深深的裂痕,不如通过这个计划,那样至少我们拥有了一条得到公认的分割线。”亨克尔说。

人物志:

德拉吉:欧元护航者

     “不惜一切捍卫欧元。”这是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在今年夏天里说出的著名的一句话。
    2012年7月前,是欧元最危急的时刻。希腊、西班牙、意大利国债收益率急剧上升,使得全球的投资者纷纷猜测欧元区是否可能即将迈入分崩离析的境地。正当全球的神经都绷到最紧的关键时刻,德拉吉毅然走出来,给出了一个对全球来说都意义重大的信号,“不惜一切捍卫欧元。”
    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当被问及是否有对这句话进行演练过时,德拉吉说:“没有,我不是一个如此具有戏剧细胞的人,我想的是市场必须要知道我们的态度。”
    从直接货币交易(OMT)到“无限”购买债券的誓言,再到欧洲银行业联盟,作为欧洲央行行长的德拉吉在欧债关键的今年,为欧洲一路保驾护航。《金融时报》因为他在2012年最大的事件——欧元危机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授予了他年度人物的称号。这是名副其实的总结陈辞。(梁婷婷)

默克尔:最有权力的女人

    在美国《福布斯》杂志今年公布的全球百名最有权势的女性名单中,德国女总理默克尔名列榜首。  
    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在欧洲当下困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默克尔的2012年是集合欧洲统一派推动进一步联合的一年。涉及欧洲联合度增强的所有协商和设计,默克尔都不遗余力。不过,与其他欧洲统一派不同的是,默克尔为这一进程设置了严苛的门槛。德国既推动欧洲整合,又与其他国家不在一个调上,是欧洲2012年的一大风景。
    这也毫不奇怪。德国是欧元区事实上的最后贷款人,其他危机国家同意强化联合,旨在通过德国解决本国危机,但是,却不愿意放弃财政和银行监管主权。而这恰恰是德国愿意出钱的前提。这种差异性,最终导致了默克尔与奥朗德和贝卢斯科尼等欧洲主要领导人渐行渐远。
    风险不仅来自外部。对于推进欧洲统一的决绝,也让默克尔及其政党在国内饱受质疑。2012年,在地方选举中,默克尔的基民盟在多数地区失败。
    12月5日,默克尔以近98%的得票率再次当选基民盟主席,为其在2013年的连任做好了铺垫。2013年德国大选,是全球最重要的一场政治对决,默克尔的成败不仅与其个人的政治前程有关,实际上也涉及到了欧债危机的拯救方式和节奏。这种关联性,正体现了“最有权力”锋利的那一面。(梁婷婷)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