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雷文:激励是残奥会的精神

作者:王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09-13 15:01:00

摘要:克雷文:激励是残奥会的精神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 慧 北京报道

    还在2001年时,在轮椅篮球方面获得杰出成就的菲利普·克雷文当选为国际残奥委会(IPC)主席。这位出生于英国、酷爱运动的绅士1966年因攀登事故致残,但仍然热衷挑战自我。北京残奥会期间,工作繁忙的克雷文先生特别接受了本报的专访。
充满活力和体育精神的地方
    《华夏时报》:我们知道,您参加了中华世纪坛的残奥圣火传递,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感受?
    克雷文:我特别兴奋,也非常开心。当我拿到火炬时,就知道它的真正精神,它代表了体育、竞赛,还有我们的运动员。
    我看到了整个北京市以及残奥圣火的传递过程。中国,特别是北京,是一个充满活力和体育精神的地方,希望残奥会能激励大家,带给大家惊喜,给观众带来正面的体验,改变大家对残疾人士的认识。
    《华夏时报》:您如何评价近年来中国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支持?
    克雷文:我非常赞赏中国政府对于残疾人运动以及残疾人运动员的支持,而且从实际效果来看,很多中国残疾运动员都是冠军运动员。
    从雅典残奥会之后的四年当中,我去过中国的很多城市,看到中国在残疾人事业方面的很多进展和正面的改变。我觉得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趋势。
    《华夏时报》:您认为残疾人运动员在社会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克雷文: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残疾人运动员呢?其实他们就是普通的运动员。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运动员本身并不能激发任何的改变,但是残疾人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包括打破一些世界纪录,能够改变社会对残疾人的一些看法。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正常、健全的人,没有所谓非正常和正常的区别。我希望通过残疾人运动员的骄人成绩,能够改变社会对残疾人的一些不正确态度。
    我们IPC的使命,就是帮助运动员达到好的比赛成绩,希望通过这一成绩,来激励全世界。在残奥会的精神中,激励是很重要的。
“我们还应该更进一步”
    《华夏时报》:残奥会是在二战后才在欧洲发展起来的,人们对残疾人以及残疾人运动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观念转变过程?
    克雷文:中国比较注重对残疾人士的关怀,关怀残疾人士并不是一个坏的概念,也是可以理解的。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如果他的家庭成员失去了双脚或双腿,其他人表示关怀都很正常。
    但是我觉得,我们还应该更进一步。不只是中国,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都应该改变对于残疾人士的一些观念,不然每一个残疾人士都会在家里成为一个“囚犯”,被社会的观念所捆绑,没有人给他们空间,让他们独立,去激发他们的最大潜能。当然,这些现代的观念并不是200年前就有的,而是近20年才产生的,相信中国会很快赶上这一现代的观念。
    《华夏时报》:您认为应该如何进行这种观念上的改变?
    克雷文:要想改变一个人的思想,一定要通过正面的、积极的体验来进行,而不是通过他人或政府的强制,而且这种改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觉得,电视转播对这种改变有着很大意义,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离不开画面的传播,而精彩比赛画面的传播有助于人们了解这项运动。此外,运动也是改变人们观念的一种很重要的途径,因为通过运动可以释放一个人的最大潜能,展示运动员的最好成绩。所以说运动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能够让我们改变对残疾人士的一些固有看法。
两个奥运,一样精彩
    《华夏时报》:在市场开发方面,残奥会和奥运会有什么异同?
    克雷文:我先回答相同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全球合作伙伴都是一致的,包括三星、VISA、源迅等。
    不同点在于,我们更加注重赞助商和残奥会理念的一致。我们选择赞助商最主要的考虑并不是因为钱,最重要的是考虑这个企业有没有和我们共享一样的精神,一样的理念,如果该公司的理念和我们有差异,我们是没有兴趣的。
    我还想说,对于残奥会来说,电视台转播是非常关键的。赞助商非常关注是否有电视台转播和观众的关注。北京残奥会有很多的电视台转播,这些支持将有利于我们和合作伙伴沟通,对下一届残奥会的市场开发也将起到很好的帮助。
    《华夏时报》:很多人觉得残奥会可能没有奥运会那么精彩,并没有兴趣或者是勇气去观看。如果让您去说服这些观众观看比赛的话,您会怎么说?
    克雷文:我觉得,那些前来观看比赛的观众一定会被感染,并感到惊喜。我们可以对奥运会和残奥会做一些比较。例如长跑,奥运会男子马拉松长跑的世界纪录大约是2个小时零五六分钟,而残奥会男子轮椅长跑是1个小时25分钟,这是非常快的速度。还比如残奥会的轮椅篮球,比赛也非常激烈,对抗性很强,一点也不逊色于奥运会。
    对那些认为残奥会不精彩的观众,我想说:相信我,只要你去看过一次,你还会再次来看的。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