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加强银行风控断供未必成危机

作者:宁国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09-13 14:59:00

摘要:加强银行风控断供未必成危机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宁国强

    上周,美国政府出手接管“两房”,舆论认为次债危机有望见底。自从美国2002年美元相对于欧元开始一轮长达6年的跌势后,美国政府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量,使得美国变相地利用全球财富来弥补美国的巨额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同时,还向全球输出了通货膨胀,造成了包括原油、农产品、黄金、钢铁在内的基本商品价格大幅上涨。
    但是近日,美元却出现持续升值的趋势。一时间,相关商品出现的暴跌令很多人瞠目结舌。更可怕的是,美元如果持续升值,那么全球投资向美国流入的可能性大增,这时资本流出,又会让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经济面临严峻的挑战。在美元的一贬一升之间,是美国对于利益的收放自如。因此,即使次债危机能够就此过去,但是这场危机的经验教训,却依然让人胆战心惊。
    《华夏时报》:美元贬值与次债危机是什么关系?
    赵锡军:美元贬值是因,次债危机是果。不过相对于美元对欧元来说,这体现了两个经济体之间的发展情况。但是美元后期的跌势,确实受次债风波反作用的影响最大。但从美元的长期前景看,美国经济无论总量还是质量,都将让美元的地位难以动摇。
    《华夏时报》:近期,消息面上有关房价下降的消息和地方政府悄然救市的报道成为新闻的热点。人们在问,既然美国的次债危机源于“零首付”的信用危机,那么曾经同样比较“松”的国内楼市是否有类似的信用风险可能爆发?
    赵锡军:事实上,我所看到的国家统计局今年1-6月全国70个主要城市房价同比涨幅仍大致为10%左右。这个数据应该是最权威的吧?(今年1-6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涨幅分别为11.3%、10.9%、10.7%、10.1%、9.2%和8.2%。)
    《华夏时报》:可是诸如深圳等地,还是发生了断供风波。参考美国发生的次债危机,主要体现为信用体系出现的问题。不论是房贷证券化进而将带框贷款链条拉得太长,还是美国经济自身出现周期性增长放缓的调整,您认为,在中国发生“断供”风波是否有重演美国的次债危机的风险?
    赵锡军:我并不这么认为。虽然中国国内有关“断供”的事件时有发生,但是我们注意到,中国国内的房贷主要为大量的优质贷款。这和美国的情况大不一样。美元次债危机之所以爆发,是因为美国的银行金融体系在将优质客户资源开发完毕后,又通过证券化的手段,将贷款大量发放给还款能力差的人。这样,当经济增长达不到预期时,还款就出现问题,于是次债危机随之爆发。反观我国,只要违约率处于银行系统风险控制和管理预期的范围之内,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虽然我国优质个人贷款的市场仍有很大空间有待开发,但也不排除一些银行私下“违规”放贷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只是,这部分风险也应在银行的违约率预计之中,此外从贷款人角度,还有一些骗贷等违法事件,也是银行常见的风险。
    《华夏时报》:那么您对市场有关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呢?毕竟经济形势不好,很多人收入下降,会让还款变得很难。毕竟美国也是因为经济增长出现周期调整,经济形势不那么好,所以才有那么多人还不起房贷了。
    赵锡军:当然,你说的这是个问题。其实任何时候,都会有这样的事情,比如换工作,或者出现其他的人生变动,导致还款能力出现变动。这些问题银行自身都有一个总量的限制,并不会因为一些地区出现的个案,而演化成一场类似美国次债一样的风波。这些也在银行风险控制理应包含的范围之内。
    《华夏时报》:那么所谓“断供”者,又将面临怎样的情况?购房者会不会“一断了之”?
    赵锡军:那可能会出现按照合同进行的诉讼。目前我们国内并没有有关“个人破产”的相关法律条款。因此银行根据双方合约,对不愿意继续还款的客户按合同进行诉讼,就是必然的事情。
    《华夏时报》:先前市场中曾经热传,有国际热钱在兴风作浪,近期也有诸如摩根士丹利和黑石这样的大集团关注着中国国内的商业地产投资。那么较之中国,在美元升值的潜在背景下,美国为什么不怕热钱流入?或者说流入美国的投资为何没有缓和寒冬中的美国房市?
    赵锡军:这就和美国的强势国力有关了。从作用上看,美国其实是一个国际资本的集散地。它拥有很多的跨国企业,这些跨国企业又能将流入美国的资本分散到全球进行投资。而且美国跨国企业这种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又非常高。比如我们的中石油到美国筹资后,却又将从美国筹到的钱拿回国内投资建设。总的来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资金在美国进出后,反而使美国更强。我们国内目前还没达到美国对于资金的使用水平。因此进出不仅不方便,而且我们的企业对于资本的使用能力也不够强,不能像美国企业那样随心所欲地将资本分散到全球需要的地方。但是从经验来看,应大力发展我们金融机构的能力与实力,全力提升它们对于本外币不同币种的管理、控制与应用能力。
    (赵锡军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金融系主任,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c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