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纽约大学的扩建博弈

作者:郭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10-25 10:18:00

摘要:纽约大学的扩张其实远不限于曼哈顿或是纽约市,事实上在成为全球性网络型大学的道路上,该校一直相当积极,在中国成立的上海纽约大学也颇令人瞩目。

纽约大学的扩建博弈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郭雳

    清华大学的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有句名言流传甚广,“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很多人感慨当下中国高校的大楼林立,但大师寥寥。相比之下,创办于1831年的美国纽约大学不缺大师,先后产生过3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不少普利策奖、图灵奖、麦克阿瑟奖、帕特南奖乃至奥斯卡奖、格莱美奖获得者。再以这次金融危机为例,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预言家“末日博士”鲁比尼、雷曼兄弟总裁富尔德等主角,都出自该校商学院。然而,如今纽约大学恰是在新盖大楼、扩建校区的事上遇到麻烦。
    以伦敦大学为蓝本建立的纽约大学,1832年首次开课时是在市政厅旁租用了一座四层小楼的几个房间作为临时教室,随后在曼哈顿下区的华盛顿广场附近逐渐扩张,并相继在布鲁克斯区大学高地、长岛等开设新的院系及分校。百多年后,纽约大学已经成长为全美最大的私立高等学府之一,雄踞于世界最繁华都市的核心区域。不过身处寸土寸金的曼哈顿,拥有4万多学生、2万余教职员工的该校运转起来难免逼仄。为解决这个甜蜜的烦恼,现任校长约翰·塞克斯顿筹划实施了雄心勃勃的扩校方案——“NYU 2031:NYU in NYC”,计划在未来20年间新建56万平米左右的新校舍,其中约一半将在目前的主校区——格林威治村附近完成。
    客观地说,随着师生规模的持续扩张,纽约大学人多地少的瓶颈确实突出。其平摊到每位学生的校区建筑面积只有15平米,仅为哈佛的四分之一,耶鲁的六分之一,即便是同城的哥伦比亚大学,该数据也两倍于此。纽大校徽上的火炬源于纽约的象征——自由女神,作为城市大学的典型,校方上述“纽约市的纽约大学”表态示好得到了母体的积极回应。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当地媒体都刊发评论支持,市规划委给予批准,2012年7月,纽约市议会以44比1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上述方案。不过,这项看起来既有面子又很实惠的“明星工程”,却在教员、学生及附近社区中遭遇巨大反对。
    根据方案,华盛顿广场以南的几片区域将被重建,三四栋高楼和一些低层及地下附属建筑会出现,目前的市政道路将被阻断而形成一个所谓“超级街区”。周边的社区对此颇有微辞,指责该计划长久来看将破坏历史遗迹、影响社区风貌、压缩公共空间以及违反房屋营建契约,短期而言规划为20年的施工修缮阶段会相当扰民。有意思的是,在中国开始变得很火的“邻避主义”概念也在这里被拿来说事儿,在当地社团看来,这几座造型奇特的庞然大物不仅导致交通拥堵,和周围环境不搭,甚至会干扰削弱该地区原有浓郁的艺术气息,听上去其外部性倒跟常有耳闻的针对垃圾焚烧站、化工项目的抗议颇有几分相似。
    教师群体的责难则既有类似又有差别。一方面,教师们不光工作于此,很多家庭也在附近居住,20年左右的持续施工将导致其生活质量的下降,不利于延揽和留住一流学者。更重要的是,包括经济学系、商学院在内的40个院系均以全票或压倒性多数投票反对该方案,质疑其欠缺明确可行的融资计划,可能引发学校的财政危机,担心其后果是:陷入被迫继续扩招的恶性循环、增加学费、更低的师生比、直接或隐性的降薪及福利缩水,最终削弱纽大的学术品质和吸引力。据其测算,曼哈顿地段每平米地价约1.1万美元,项目总耗资会超过50亿美元,倘以5%的年息贷款融资,每年的财务负担将达到2.5亿。   
    学生们的抱怨主要集中于方案制定过程中,其意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新增面积将如何分配使用,作为最重要的使用者他们认为缺少话语权;搬迁过渡阶段怎样提供临时性的替代设施,亦语焉不详。财务方面,纽约大学的社会捐助基金只有25亿美元,哥大为78亿,哈佛更是高达320亿。项目庞大的支出恐怕难免要通过进一步提高学费解决,而纽大的学生贷款负债本来就早已名列前茅。与校方高层的沟通也并不顺畅,出面对话的副校长给参会各学生组织领袖们留下的印象似乎是:方案周期很长,又并非都得立刻上马,边走边看吧,等实际影响发生时在座的你们各位早就毕业了,无须多虑。
    此前塞克斯顿校长演讲时,曾以知名教授托马斯·萨金特举例为其计划拉票,但这位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毫不留情,公开批评和投票反对该方案。教师们还成立了专门组织,出版了《纽大与纽约城的毁灭:在我们沉睡中》,举办了抗议募捐音乐会,甚至开始酝酿教师罢课,对扩校计划说不。最近该组织更联合10多家社区团体,将纽约大学、市规划委、市议会等一并告上法庭,去年刚刚在类似案例中出马告倒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律所被聘为原告代理人。
    上述相关政府部门回应坚称已履行了正当程序,听证正常,审批手续合法。大学方面则一面应诉,一面表态考虑调整方案规模,增加与利益相关方的协商。当然,想要从根本上否定从2007年起就开始筹备的“NYU 2031”计划,对于校方而言也难以接受。塞克斯顿校长接掌纽大已届十年并已表态会留任至2016年,此前在该校法学院院长任上就很成功,令其排名大幅提升进前五之列,被认为能力出众,强势而韧劲十足。各方之间的博弈料还会精彩继续下去。
    纽约大学的扩张其实远不限于曼哈顿或是纽约市,事实上在成为全球性网络型大学的道路上,该校一直相当积极。目前,其在伦敦、巴黎、佛罗伦萨、马德里、柏林、布拉格、安卡拉、特拉维夫、阿布扎比、新加坡、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地都设有海外分校或研习机构。2012年10月15日,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由纽大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创办的上海纽约大学宣告正式成立,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学位授予权的门户校园,颇令人瞩目。
    很难不联想到纽约大学这次的扩校风波假如发生在中国,又将是怎样的场景?动静还会不会这么大?是不是早有开发商趋之若鹜、各种配套政策保驾护航?师生们和社区的诉求以哪些方式表达?政府与法院又会如何决断?……事物总是普遍联系而非孤立存在着的,“大学城”式的拆迁开发、公共利益的界定、工程项目审批、建筑设计与社区规划、大学和所在地方的关系、学校与院系的责权分配、“教授治校”怎样实现、大学运营与收费、媒体角色、司法独立,种种纠结的利益无须讳言,也没有谁是永远的或完美的标杆。围绕纽约大学的此番争议确实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真正“大不了”的,是高等学府的定位和一个社会的治理逻辑及其规则。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