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金砖:十年繁荣后开始“黯淡”?

作者:王晓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07-09 16:55:00

摘要:莫斯科市中心新阿尔巴特大街的终点是俄罗斯有名的太阳赌场,在其门口一个差不多40多人排成的队伍正在缓慢地行进着。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薇 北京报道

    莫斯科市中心新阿尔巴特大街的终点是俄罗斯有名的太阳赌场,在其门口一个差不多40多人排成的队伍正在缓慢地行进着。这些人并非是在等待着进入赌场赌博,他们等待在这里是为了将手中的卢布换成美金,因为会接待各国来客,外汇充足的赌场一般会给出比俄罗斯央行基准汇率更高一些的兑换价格。
    24岁的阿列克谢·布宁就是其中之一,刚刚从医学院毕业的他本打算在这个夏天去西班牙进行自己的毕业旅行,为此他在过去的三个暑期都在一家餐厅打工。然而,日益恶化的经济状况还是让布宁感到了担忧,他最终选择放弃旅行,将卢布换成美元“藏起来”。“你也知道,俄罗斯曾经经历过经济危机,我们都会对卢布在一夜之间变得一文不值存有恐惧。”布宁对采访他的俄罗斯第一频道记者说。最终,布宁6万卢布的旅游经费被换成了1950多美元。在一个月前他本应该可以得到近2200多美元。从5月开始,卢布对美元已经贬值了近11%。
    俄罗斯并非是唯一因货币贬值而感到痛苦的国家,在与其被共同称为“金砖国家”的其它经济体中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据彭博公司对其跟踪调查的31种活跃货币交易量观察结果显示,2012年上半年,巴西雷亚尔和印度卢比贬值达到了12%,南非兰特贬值9%,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几乎保持了持续上涨势头的人民币也出现了1%的贬值。
    在平安地度过了金融危机,并成为救助危机的重要力量之后,镀在“金砖国家”外衣上的金色光芒似乎正在变得黯淡。
印度或丧失投资评级
    2001年11月4日,高盛公司研究室主任吉姆·奥尼尔在其《更好地构建全球经济化的金砖四国》一文中提出了“金砖国家”这一概念。10年过去了,市场已经习惯将“金砖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然而在其经济增长的高峰期,金砖国家也许能共处于同一光环之下,但在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结构的不同、自然资源的差异、人口数量的差距都让“金砖国家”患上各自不同的病症。
    “金砖国家”中目前症状最为严重的也许就是印度。说其症状严重,并非是因为印度经济真的出现了重大危机,而是印度所患的病症是其固有的顽疾,医治起来的过程也非常漫长。
    6月9日,印度第一季度GDP公布,为5.3%,创9年最低增速,印度经济增长已经连续八个季度出现下滑。按照印度政府惯例,GDP增速低于6%就已经被视为“硬着陆”,比增速降低还让印度人感觉到“着陆”之硬的是印度通胀率。在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印度5月通胀率仍达到7.55%,是金砖国家中通胀最高的一个国家。也正是这种两难,造成了印度央行在货币大幅贬值,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却没有了货币政策的空间。在2012年4月18日,三年来首次降息50个基点之后,印度央行继续保持观望态度。货币政策空间狭窄,财政政策也并没有施力点。印度经常项目赤字占GDP之比是4%,财政赤字占GDP之比为5.5%,贸易赤字占GDP之比更是高达9.9%,这三个金砖国家中最差的数据让印度政府在进一步加大政府投资上捉襟见肘。
    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外,对印度政治局面的担忧,也是投资者对印度经济形势缺乏信心,大量资本外逃的主要原因。1991年,印度总理辛格的经济改革将正处于经济危机中的印度带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20年过去了,这种改革的力量却正在消失。目前已经执政三年的联合政府将在2012年和2014年分别面对印度各邦选举和印度全国大选。在2012年3月已经结束的印度最大邦——北方邦的地方选举中,印度执政党国大党已经遭遇失败,在403个地方议席选举中仅获得区区的28席。地方选举的失利很有可能造成2014年的印度大选出现一个虚弱的执政联盟。印度的政治一贯以来就是一幅复杂的拼图,地方邦与中央的松散联系,宗教、种姓、阶级和政党等不同图块拼凑成了印度的政治格局,1991年的经济改革带给了印度增长的动力,然而当年就已经被视为印度经济增长障碍的政治因素,在20年后,仍将再次成为印度病的主因。
    6月11日,标准普尔在4月降低印度主权信用评级后,再次发布报告警告称,印度可能成为首个丧失投资评级的金砖国家。“印度政府治理水平的低下,最终将危及其经济改革的成果。”标普在其报告中写道。
巴西、俄罗斯的“荷兰病”
    与印度政治问题导致经济下滑有所不同的是,巴西和俄罗斯经济下滑的主因更多来自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
    1950年,荷兰政府因在北海发现石油而带动政府财政突增,这也造成了其本国货币急剧飙升使得其制造业价格竞争力大减,最终陷入经济危机。荷兰所遭遇的这种情况,被经济学家命名为“荷兰病”——即一种因为依赖丰富的自然资源而拖累经济发展的现象。在2008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飙升至历史新高时,有关巴西与俄罗斯会患上“荷兰病”的预测已经出现,两国政府也开始了经济结构调整,然而事实显示,两国政府最终还是没有抵挡住这种资源性增长诱惑。据彭博数据显示,2004年巴西的制造业占其GDP的16.5%,而在2011年,这一比例却下滑到了10%左右。而在成为“金砖国家”的十年中,俄罗斯的石油产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据俄罗斯《三方对话》投资公司估算,国家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俄罗斯的GDP增长率将上升7%。
    经济增长的诱惑战胜了调整经济结构的动力。2012年,当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时,巴西与俄罗斯的“荷兰病”也日益严重。2012年巴西第一季度GDP连续第四个季度出现下滑,环比增长仅为0.2%。5月31日,巴西央行降息50个基点,将利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的8.5%,甚至低于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的8.75%,这已经是巴西央行2012年的第四次降息行动,也是巴西央行自2011年以来的第七次降息决定。世界银行已经将巴西2012年的经济增长由之前的3%,下调至了2.5%,而在2011年巴西的经济增长则为2.7%。
    当巴西挣扎于“荷兰病”的痛苦中时,俄罗斯的痛苦也许更为深刻。与巴西大宗商品出口的多样性相比,俄罗斯单一能源的出口让其“荷兰病”的“病灶”恶化范围更广。“当国际油价在每桶80-90美元附近时,俄罗斯的问题就开始出现了。”俄罗斯前财长库德林说。欧债危机,以及世界各经济体复苏前景的不确定性,已经让国际油价从一百美元关口持续回落。
    市场对于俄罗斯“石油依赖症”的担忧情绪正在发酵。俄罗斯经济发展部监控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俄罗斯资本外流已经达350亿美元,2011年,俄罗斯全年资本外流达到805亿美元,其中最后四个月的资本外流为485亿美元。为了应对这一状况,稳定市场情绪,6月28日,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阿诺夫表示,俄罗斯当局将在必要时批准2000亿卢布(约600亿美元)用于反危机,这笔资金将来自于俄罗斯储备基金。
    据高盛银行最新预测,受欧债危机与美国经济复苏不稳定影响,国际油价将徘徊于80美元每桶,俄罗斯的问题马上就来了。
金砖还需抱团取暖
    在金融危机中扮演了稳定世界经济主要力量的“金砖国家”内部正在遭遇后危机时代的转型之痛,同时外部还受压于美国和西方国家“宽松政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在这样内外受困的情况下,“金砖国家”选择从一个经济现象走向一个团结的经济实体。
    2012年年初,在世行行长人选问题上,“金砖国家”终于打破了过去由美国人独自推荐的惯例,在世行行长人选上首次出现了三名候选人(其中两位来自新兴经济体)共同竞争的局面。虽然最终还是由美国推选的韩裔美国人金墉当选,但是世行行长由竞争产生的“金砖国家”诉求已经实现。在世行取得进展之后,“金砖国家”在IMF话语权的提升也在变得现实。6月20日,在墨西哥G20峰会上,金砖国家宣布了各自注资IMF的金额,而这一注资的增加与新兴经济体在IMF话语权投票权的提升一直有着必然联系。11月,世界银行与IMF的年会将在华盛顿召开,届时金砖国家的地位将如何体现令人期待。
    经过了十年繁荣,“金砖国家”已经走到了一个经济增长的十字路口,调整结构是金砖国家之前众多发展中经济体出现波折时的选择。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