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期货格局嬗变

作者:叶青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07-09 16:55:00

摘要:2012年年初大宗商品走出快速反弹行情,从盘面上看,各商品一季度都有不同幅度的反弹。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叶青 北京报道

    2012年年初大宗商品走出快速反弹行情,从盘面上看,各商品一季度都有不同幅度的反弹。从公布的经济数据也可以看出,全球经济并未继续恶化有止跌企稳的迹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良好的经济数据未能持续,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迹象开始显现,5月份美国的制造业指数,PMI从54.8降至53.5,欧元区的制造业指数更是恶化至45.1。
    悲观的经济数据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日益恶化导致第二季度大宗商品尤其是工业品出现“断崖式”下跌行情,欧洲经济接近于二次衰退令民众极其不满,各国大选带来的政治压力也在打击市场做多的热情,不过相对于工业品的大幅回落,与之相对应的豆类品种却始终保持上涨态势,呈现出农强工弱的新格局。
经济低迷触发暴跌
    总所周知,铜价是商品运行的风向标,国内外铜价走势决定着整个市场的节奏。但回顾2012年上半年国内外铜价走势并不乐观,除了1月份有反弹外,铜价缺少进一步的上升动能,即使在传统的消费旺季,铜价也未能打开上行空间,并且在淡季来临之前就已经开始下行。
    LME三个月铜受阻于去年上半年的区间低位8700美元附近,从4月份开始铜价便破位下行,6月初刷新今年的低点,最低见到7233美元。而国内铜价与外盘走势相似,但表现弱于外盘,铜价1月份反弹高点在62000元附近,还远低于去年上半年的区间低位64000元,2、3月份在58000-62000元间盘整,4月份开始铜价破位下行,6月初最低见到52461元,刷新了年初的低点。
    银河期货铜分析师车红云认为,2012年上半年铜市表现令人失望,从宏观上看,欧元区债务问题不断,美国经济复苏乏力,中国仍在抗击高房价,全球经济增长缺少动力。从基本面上看,虽然全球铜矿产量不及预期,但中国为主的国家铜消费增长大幅放缓,全球库存结构性失衡令铜价难以走出明确的方向。6月份,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且欧债危机升级的情况下,各国政府再次出台政策救市。由于缺少增长点,过剩产能和提前透支的消费都难以使全球经济走出疲软之势。
    按以往经济学的原理来讲,当经济发展走向衰弱阶段,黄金理应成为对抗风险的工具之一。但从年初以来,黄金的走势却与铜类似呈现先扬后抑的态势。2012年,欧洲央行的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给银行业提供流动性的同时,黄金价格以一个开门红造就了良好的开端。加上年初中东局势紧张推动油价,使得1、2月成为了黄金的“黄金月”。黄金持续上行,在2月28日创出了年内高点1788美元/盎司。然而,由于2月29日晚伯南克讲话令QE3预期落空,令金价暴挫4.3%,报收于每盎司1711.30美元,从此黄金展开下行行情。
    对此,兴业期货黄金分析师龙玲指出,第二季度国际现货黄金价格从第一季度的1668.15美元/盎司下跌至1597.45美元/盎司,下跌70美元,跌幅4.2%;COMEX黄金期货主力合约则下跌了3.98%。从过去的10年走势来看,除了金价快速上扬的2010年和2011年,第二季度的走势基本都是相对清淡的,上扬幅度极为有限,或者是小幅下跌。主要还是受到季节性淡季的影响。由于第二季度缺乏传统的购买黄金的节日,导致夏季一般都成为黄金的淡季。而在今年第二季度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同时还有欧洲债务问题压制的影响。
    长久以来,原油素有“黑金”之称。然而在经济低迷之时,国际原油价格也受其拖累。在中证期货能源化工研究员刘建看来,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下跌14.03%,回落幅度居所有资产之首,明显落后于其它资产。从油价与股市的对比上来看,油价回落的主导因素明显来自于其自身,二季度全球原油供需盈余达到了150万桶/天,为近5年来最宽裕。而从商品对比上来看,资金轮动由贵金属转向农产品,基本金属略有受益,原油表现最弱,表明经济进入滞涨周期。
农强工弱或将延续
    在全球经济增速趋缓的背景下,原油大幅反弹很难。伦敦金属交易所与上海期货交易所铜、锌等库存水平较高,且未来需求预期较为悲观,预计铜、锌期价未来仍旧偏软。
    而相较于工业品价格,全球农产品价格走势受欧债危机的影响相对要小得多,这由市场供小于求的基本局面决定。除棉花外,包括小麦、稻米等产品价格涨多跌少,尤其是油脂类、饲料类农产品期货价格表现最为坚挺。
    当全球工业品持续暴跌时,农产品价格走势却与之相反。特别是2012年上半年国内农产品期货品种普遍上涨,其中豆粕期价的涨幅最高,自1月初至6月底涨幅达到15.69%。此外,菜油和玉米期价的涨幅也较大,大豆和豆油则紧随其后。综合来看,豆类在今年上半年涨势异常强劲。
    中国国际期货农产品分析师戴飞认为,自2011年12月中旬开始南美地区受拉尼娜天气影响,遭遇了异常高温的天气,对大豆作物带来较大损害,南美大豆本年度减产幅度较大。截至目前,预计巴西大豆产量为6620万吨,低于去年的7520万吨,预计阿根廷大豆产量为4030万吨,低于去年的4890万吨。在南美大豆大幅减产的提振下,今年1月-5月初,国内豆类品种大幅上涨。
    其次,6月以来,美国中西部地区遭遇高温少雨天气,对正处发芽期的大豆和玉米作物也带来不利影响,美国大豆优良率连续3周被下调,进而引发投资者对美国大豆单产和产量的担忧,美豆期价受此提振大幅上涨,国内豆类期货品种也随之上涨。今年市场资金对豆粕品种的大幅介入也是推动豆粕品种今年一枝独秀的重要原因。
    从目前来看,国内豆类品种的涨势有望延续,由于7、8月正值美豆天气炒作的季节,外盘美豆此时上涨概率较大,将会带动国内豆类品种的继续走高。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