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一个人的奥运反思

作者:叶匡政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08-15 18:19:48

摘要:一个人的奥运反思

■叶匡政

   伦敦奥运最终在音乐的狂欢中结束。奥运开幕以来长达17天的情绪起伏,也在这种狂欢的气氛中一点点沉淀下来,更多理性的思考逐渐浮现脑海。
    国民对奥运的激情似乎一直来自对金牌的渴望。陈若琳女子10米跳台的金牌,是中国军团从1984年迄今所获得的第200块夏季奥运金牌。然而这200块金牌,似乎并没有让国人的金牌梦醒一醒,很多媒体面对奥运竞技的态度仍然被金牌逻辑统治。当易思玲拿下女子10米气步枪的金牌,成为伦敦首金时,中国记者对易思玲围追堵截,对获得铜牌的喻丹在一旁却视而不见,就是一个例证。
    然而民众观看奥运,却已不再为单纯的金牌所激动,所以他们发现了这一让人不适的场景。这届奥运会由于有了微博,给人们观察奥运,也带来了更多不同的视角,人们同样记住了很多没有金牌的胜利者。
    比如来自沙特阿拉伯的柔道选手沙赫卡尼,虽然在奥运会亮相82秒就遗憾出局了,但她离开赛场,全场观众都站起来向她鼓掌致敬。因为她是沙特第一位女选手,沙特奥委会本来要求她戴黑头巾比赛,后经奥组委协调,才戴上一顶黑泳帽参赛。然而她回国后却遭冷遇,甚至被网民辱骂为“妓女”,但是全世界的观众却记住了这位胜利者。
    人们同样记住了另一位奇人,他是来自南非的皮斯托瑞斯,有着“阿甘”和“刀锋战士”的称号。人们记住他,是因为他是奥运史上第一位双腿截肢的选手,虽然他能参赛是拜高科技假肢所赐,但真正的力量却来自他的精神。
    同样中国也有很多选手,虽没有拿到金牌,但所获得的尊敬却远胜金牌。乒乓球老将王皓,参加了三次奥运,却只获得了三块银牌。对于中国乒乓球,我们听过太多的让球丑闻,但王皓在其中却是干净的。谁说三块银牌就不是完美的人生?只要真心喜爱所从事的运动,只要从竞技中体会到激情和快乐,只要为梦想付出过全部努力,这样的人生就很完美,也是奥运精神所在。王皓拿的是银牌,却向这个功利的时代,彰显了自己人格的力量。同样获得人们敬意的还有吊环王陈一冰,很多网民都自发地向这些选手表达了自己的敬意。
    这样的选手太多了,在奥运赛场上数不胜数。可以说,每一个走上奥运赛场的选手,都是胜利者。每一项比赛获得金牌的选手只有一个,但那些参与竞技的运动员都在向他们的梦想发起冲击,都曾努力过、拼搏过,都绽放了他们精神与意志的绚烂光芒。虽说奥林匹克的目标是更高、更快、更强,但金牌显然不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全部,那些默默坚守永不言弃的选手,同样值得我们的尊重和敬佩。
    顾拜旦很早就说过: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赢取,而是参与;生活中最重要的不是征服,而是参战。比赛的结果永远是未知数,正因为这种未知,才彰显了奥运竞技的魅力。
    200枚金牌和20多年的参奥经历,已经使民众对奥运金牌态度趋于成熟。金牌不仅不能成为综合国力的象征,甚至无法代表一个国家的体育实力,当然金牌就更不能成为运动员成败的标志。比奥运金牌更重要的,是全民运动和公共体育的理念;比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目标更具感染力的,是公正、宽容、团结、博爱的奥运精神。
    在奥运赛场上,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样,只存在是否认真、诚实的参与者,并不存在胜利者和失败者,每一个试图超越自己的人,都是最胜利的人。当一个国家的公民,能以这种视角看待奥运金牌时,才预示着一个国家体育精神的真正成熟。胜利,不仅仅属于金牌!
(作者系诗人、文化学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